针药结合治疗风湿性膝关节炎临床观察

2016-12-15 01:06于辉瑶陕西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系2015级研究生咸阳712046
陕西中医 2016年11期
关键词:风湿性经络气血

姚 鸿 于辉瑶 陕西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系2015级研究生(咸阳712046)



针药结合治疗风湿性膝关节炎临床观察

姚 鸿 于辉瑶△陕西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医学系2015级研究生(咸阳712046)

目的:观察针刺及中药热敷治疗风湿性膝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随机将64例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设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普通针刺加上局部中药热敷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论:两组患者各项症状及体征改善时间方面比较,观察组治疗情况好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风湿性膝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纯针刺。

中医认为风湿性膝关节炎是一种由于风寒湿热等邪气痹阻经络,气血运行失常,导致膝关节发生疼痛、重着、酸楚、麻木,或膝关节屈伸不利等症状的一种疾病,其属于中医痹症的范畴,表现主要为疼痛固定,痛势剧烈,遇寒痛势加重,得热后疼痛减轻,屈伸受限,局部皮肤感觉异常。因其病情反复,顽固难治,降低了人们的生存生活质量,笔者用针刺联合中草药外用热敷治疗本病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选取近3年收治的64例风湿性膝关节炎患者,影像、生化检查排除膝关节骨质增生及类风湿性关节炎,全部患者均符合1999年《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及2008年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内科常见疾病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女性27例,男性37例;年龄17~75岁,年龄平均在46岁;病程最短4月,最长20年,平均病程9.5年;64例患者中属风寒袭络者22例,约占34.4%;风湿犯表者16例,占25%;寒湿阻络者13例,约占20.3%;风寒湿合并客于肌肤者13例,占20.3%。盲法设定观察组和对照组32例,在性别、病情、年龄等方面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有可比性。

辨证分型 黄清春[1]先生认为本病的病因为虚所致,笔者以为发生本位在经络空虚,风寒湿之邪趁虚而入,阳明、少阳精气不胜,络脉空虚,不能濡养肌肤、经脉、筋骨,风寒湿邪由外而入客于肌肤经脉筋骨,且风邪善走串,寒邪多凝滞,湿邪多粘腻,故经脉阻滞不能濡养筋骨,不通则痛,因此患者多觉重着、疼痛,屈伸不利,且深入骨髓。严重者可出现活动不利,甚者无法活动。其分型可简单分为以下几型[2],以风寒型为疼痛游走性为主,遇寒遇风加重特点,舌质淡,苔薄白,脉浮紧。寒湿型四季皆可犯病,重着,屈伸不灵,遇寒遇湿加重,神疲乏力,阴雨天加重明显为主要发病特征,舌质淡胖、粘腻,苔滑,脉濡。风湿型四季皆可发病,局部或周身困重,活动不利,遇风,遇湿加重明显,多可出现肿胀、疼痛,倦困懒言,常出现舌质淡白,苔腻,脉浮缓的征象。混合型常由于单型发病后又感他邪所生病,可出现关节肿胀,困重,屈伸不利,感风、感寒、感湿后加重,神疲懒言兼有其他三型特点,乏力,舌质淡、舌苔粘腻、脉浮缓或浮紧。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普通针刺,观察组在普通针刺基础上加上中药热敷治疗,进行对比观察疗效。

针刺选穴以王文德在《针道摸象》中“三通针法”选穴为主,配以局部取穴,辨证经络取穴以及经外取穴相结合的原则,以足三阳经、足三阴经为主。主穴:代秩边、曲泉、阳陵泉、内外侧膝眼、血海、梁丘。随症配穴:气不足加足三里;肝气不舒加曲泉,太冲;屈伸不利加膝阳关;活动不灵加风市、委中、委阳。操作方法:针具、穴位常规消毒,选用30号1.5~3寸不锈钢毫针(华佗牌)。手法:捻转泻法,治疗3~5次病情稳定后以补为主,7次为1疗程,1d1次不加电针,配合远红外灯照射每次20~30min,至膝关节局部有温热感或皮肤红润为度,风湿型不宜远红外照射。

中药热敷选取舒筋活络、祛风胜湿、通利关节药为主。药物有:伸筋草、青风藤各45g,透骨草50g,防风、荆芥、丝瓜络、千年健各40g,柴胡30g,雷公藤35g。随症药物:寒湿较重,屈伸不利加藿香、佩兰各35g,桂枝25g;风寒型加生姜20g,桂枝30g;风湿型加藿香40g,佩兰30g,青风藤45g,具体用药剂量依病情把握。纯色棉质毛巾四条80cm×34cm;食用陈醋、纱布若干,夹子,沙袋一个或两个,无纺布若干。操作方法:将药和毛巾加醋,加盖蒸煮45min,毛巾趁热捞起拧干,敷于膝关节(平整放置)保温加压,每次30min,1d1次,1疗程7次(溻渍需在针刺3~5次后进行)。

疗效标准 参照《常见疾病的诊断与疗效判断(标准)》和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制定。无效:较与之前,情况无改变;好转: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或明显进步,主要症状基本消失,可参见普通劳动;显效:关节功能基本恢复,主要症状消除,正常工作;治愈:功能恢复,症状消失;总有效率=(好转+显效+治愈)/总例数×100%。

治疗结果 两组治疗结果 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表

讨 论 《灵枢·海论》指出“经脉者,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揭示了经络与人体的关系,《灵枢·本脏》提出“经脉者,可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邪气留滞筋脉,停于肌肉,骨节,阻滞经络气血,加之生活习惯较差,为风寒湿之邪乘虚侵袭提供了条件,痹阻于筋脉,肌、骨,使得营卫涩行,经络气血失运,疼痛、肿胀、酸楚,或肢体活动欠利,且由于关节固护不利多发为痹症。可见本病多由于素体阳气虚衰,久居阴冷潮湿的地方、睡卧固护不当、淋雨、水中作业或汗出入水等,外邪客于肌肤,留滞于关节筋骨,导致气血痹阻而发病,内因劳逸不当,久病体虚致使肌肤腠理不固,外邪趁袭。我们在清楚风湿性膝关节炎病因基础上给予治疗后,还要注意后期治疗中的关节保暖固护,避免再受风寒湿邪的侵袭,而使病情加重,使得后期治疗更为麻烦,另外要保持情志条畅,适当锻炼,则预后良好。另外笔者在治疗风湿性膝关节炎除了以上的针刺结合中药外敷法之外,还尝试了内外兼治之法,即在此基础之上根据辨证论治配合口服中药内治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如:风湿型采用薏苡仁汤,其目的在于除湿通络,祛风散寒,以风邪为盛,其治疗也主要以祛风加以除湿为主,此为主要口服方剂,风寒型采用防风汤加减治疗,其根据在于祛风通络,散寒除湿为目的,寒湿型采用乌头汤加减,增强其发汗功能,使寒邪发于肌表其方法则是散寒通络,祛风除湿。至于其三者合病则选用以温药为主,佐以祛风除湿药的薏苡仁汤合桂枝汤或宣痹汤加减。参照《经络腧穴学》,少阳经半表半里,阳明经多气多血,因此此类经脉疏通不仅可以调摄气血,止痛散寒,清热祛风,使得局部症状改善,还具有祛邪扶正补虚的功效,防止了病邪传变,故可治疗膝关节痹症,主穴阳陵泉是八会穴中的筋会,可治疗输机不利活动不灵;阴陵泉、血海为脾经穴,其中阴陵泉通利水道,疏导经络,梁丘属胃经但取其穴的目的在于其局部治疗作用,配合足三里,曲泉均以加强主穴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的功能,膝阳关透刺曲泉、阳陵泉透刺阴陵泉均起到贯通阴阳的目的。所谓内外通,而代秩边的针刺起到了上下通的目的,如此可见内外相因上下相合,局部加强无疑是对该病最强有力的治疗方式[3]。而先用泻法后用补法则是在于疾病的发生原理,病因在于邪正相争而致脏腑经络的气血阴阳失调,针刺在于开穴启闭、为病邪打开通路,达到排出体外,所以以泻为先。中药热敷选取祛风胜湿、祛风通络、活血通经药为主,兼以祛风止痛药,随症加减的生姜、桂枝、佩兰。其中伸筋草、透骨草、雷公藤、青风藤对于经络疏通有很好的疗效;防风、荆芥祛风效果最强,兼以桂枝、威灵仙等[4-7],用陈醋的作用一般可以活血、软化骨刺,因其挥发性又善走串,且上药用醋蒸煮后其药性更强。加以加压热敷,使中药作用更深入持久,更好的发挥中药的祛风胜湿作用,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1] 何晓红,夏 璇,黄清春.黄清春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经验[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3,47(8):18-20.

[2] 侯 雷,马武开.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证候分类临床文献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279-283.

[3] 丁 静,范丽萍. 腰痛宁胶囊配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J]. 河北医学,2012,18(8):1031-1033.

[4] 危红华,赵晓旭,程 亮,等. 青藤碱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研究进展及展望[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0): 3001-3005.

[5] 张天齐,玄玲玲,姜仁涛,等. 雷公藤叶组分TZT-5 对大鼠关节炎的抑制作[J]. 中草药,2013,44(12):1628-1634.

[6] 李珊珊,张 彦. 中药外敷治疗痰瘀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3,32(8):675-676.

[7] 辛燕莲,袁立霞,刘亚伟,等. 中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用药规律研究[J]. 中医药信息,2013,30(5):14-16.

(收稿2016-06-08;修回2016-07-15)

痹证/针灸疗法 热敷 穴,曲泉 穴,阳陵泉

R

A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11.045

△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 710003)

猜你喜欢
风湿性经络气血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的超声特征及其临床诊断分析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1)
观察益气养血汤治疗气血两虚型月经过少的临床疗效
气血与心灵的港湾
女性与气血的不解之缘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101例疗效观察
蒙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美托洛尔在风湿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