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惠明,许月萍,陆金英
(嘉兴市中医医院,浙江 嘉兴314001)
【中医护理】
神阙穴艾灸联合中药贴敷预防中风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效果观察
金惠明,许月萍,陆金英
(嘉兴市中医医院,浙江 嘉兴314001)
目的探讨神阙穴艾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预防中风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的中风伴有吞咽功能障碍需行肠内营养的患者120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神阙穴艾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10 d为1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1个疗程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情况。结果2组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中风患者采用神阙穴艾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可预防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
中风;肠内营养;腹泻;神阙穴;艾灸;中药贴敷
中风患者大多病情严重,多数伴有意识丧失或吞咽功能障碍,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可为患者提供完全、有效的营养支持,降低病死率。虽然肠内营养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但肠内营养时容易并发腹泻,王艳芳等[1]报道肠内营养腹泻发生率达43%,回顾性统计我院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中风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率为41.6%。腹泻的发生导致肠内营养不能达预期目标,从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营养支持治疗的应用。以往使用药物成为降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主要手段,但药物在防治腹泻的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有可能使大便变硬,造成便秘[2]。为了降低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本研究采用神阙穴艾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法,观察效果报道如下。
1.1 病例入选标准 符合1995年第4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血管病诊断标准》的“中风诊断标准(包括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3]”,均有吞咽功能障碍;经吞咽功能评估,洼田饮水试验≥3级,和(或)伴有意识障碍。
1.2 病例排除标准 (1)中风伴严重的内分泌和代谢疾病、血液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心肺功能不全及肝肾功能衰竭;(2)采用机械通气;(3)使用抗菌药物或伴有肠道感染;(4)血浆白蛋白<25 g/L的患者。
1.3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住院的伴有吞咽功能障碍需行肠内营养的中风患者120例,按入院先后顺序,单号分为对照组,双号分为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男26例,女34例,年龄49~76(61.0±5.8)岁;观察组男 28 例,女 32 例,年龄51~75(62.0±5.2)岁。 患者入院时如心、肝、肾功能基本正常,无腹泻,无消化道出血,入院72 h开始给予肠内营养。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年龄、性别、病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1 对照组 予常规护理,按肠内营养操作标准由统一经过培训的护士进行,鼻饲液选用纽迪希亚制药(无锡)有限公司生产的肠内营养混悬液(能全力)。鼻饲时患者取半卧位,先从小剂量开始,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鼻饲量,鼻饲饮食温度为37~40℃,均采用注射器分次灌注,管饲量200 mL/次,1次/2~3 h,每日总量逐渐达到1 500 mL。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在开始肠内营养时即介入神阙穴艾灸联合中药穴位贴敷。艾灸选用苏州市艾绒厂出品的清艾条及广州福元理疗用品厂生产的灸疗器,内置3 cm长的艾条,点燃艾条后把灸疗器盖好套上外套,灸疗器放在神阙穴上,灸疗时间30~40 min,每天1次。艾灸结束后给予神阙穴中药穴位贴敷,贴敷药物含附子10 g、肉桂10 g、炮干姜 10 g、小茴香 10 g、丁香 10 g、木香 15 g、香附15 g、吴茱萸15 g,共同研成粉末,每次取8~10 g加入姜汁调和成厚膏状,制成3 cm×3 cm,厚度约0.3 cm药饼。患者仰卧,用温水清洁肚脐及周围皮肤,药饼填入患者脐孔中,再用医用通气胶带(溧阳市麦杰克有限公司生产,规格7 cm×7 cm)固定,勿使膏剂外渗蒸发。脐贴药饼每天更换1次,贴敷时间6 h,连续艾灸和贴敷10次为1个疗程。艾灸和贴敷注意事项:(1)询问药物过敏史,向患者及家属做好相关宣教,说明操作目的及方法,征得患者及家属的同意。操作时加强人性化关怀,保护隐私,注意保暖,防止患者受凉感冒。(2)艾灸时要询问患者对热的感受,随时观察皮肤有无疼痛、红肿,防止局部烫伤。(3)敷贴期间询问患者局部有无瘙痒、疼痛等药物过敏现象,如有脐部红肿疼痛、瘙痒则停用。(4)揭下通气胶带、更换药饼时动作轻柔,观察局部有无红疹、水疱。
2.3 观察指标与评价标准 从肠内营养开始第1天起连续10 d内每天评估记录2组患者腹泻情况。腹泻判断标准:采用Hart腹泻记分法[4],即根据粪便的性状、容量来进行评价,对24 h内每次粪便评分的值相加,得到当天总分值,总分≥12分即认为患者存在腹泻,见表1。
表1 Hart腹泻记分法(分)
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进行数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率分别为 42%(25/60)、25%(15/6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25,P<0.05)。
4.1 中风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病机制中风因风、火、痰、淤导致心、肝、肾受损,素体难抗邪气,使脏腑虚弱,气血津液均亏,阴阳不调,气机失常,以致胃失受纳,脾失运化,肠道分清泌浊失司发为泄泻,是为本虚之本。正如《素问.脉要精微论》所言“胃脉实则胀,虚则泻”[5]。因肠内营养液为流质状,通过鼻饲直接入胃,不同于食物的正常进食,缺少了由咀嚼而受纳的重要过程,食物直接入胃,易损伤脾胃,胃受纳腐熟功能失常,脾则不能正常运化。4.2 神阙穴艾灸联合中药贴敷预防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作用机理 中医学认为“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盖胃为水谷之海,而脾主运化,使脾健胃和,则水谷腐化而为气血以行营卫”。神阙穴位于脐中,是任脉的要穴,联系周身经脉,故中医学有“脐通百脉”之说[6]。艾灸和穴位贴敷神阙穴,是传统医学脐疗的方法。神阙穴有调理脏腑,扶正祛邪之功,灸之可温中散寒,健脾补肾壮阳。药物贴敷神阙穴,一是神阙穴为一凹陷隐窝,乃天然药穴,药物敷贴后形成自然闭合状态,脐周血管丰富,药物敷脐后敏感度高,渗透性强,通过速度快[7]。二则神阙穴具有健运脾阳、和胃理肠的作用。近年来采用神阙穴贴敷给药,或神阙穴艾灸治疗各种腹泻的方法在临床得到一些应用[8-9]。中药穴位贴敷方中附子、肉桂、炮姜温阳散寒,小茴香理气散寒,丁香暖胃温肾,木香理气调中燥湿,香附理气止痛,吴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呕、助阳止泻。物研成粉末,加入姜汁调和,姜汁性温,入肺、胃、脾经,助温中散寒之效。艾灸神阙穴能改善脐周微循环,激发经气,使气血流通循经于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穴位贴敷诸药物通过神阙穴籍经络通路和经气作用于全身,起到调节阴阳、健脾和胃、分清肠道泌浊而达止泻作用。本研究运用中医中药学优势,采用神阙穴艾灸联合穴位贴敷提前介入,起到了有效预防中风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发生的作用。艾灸和穴位贴敷由经系统中医理论及技能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护士操作,治疗期间观察到位,患者无烫伤及药物过敏发生。
[1]王艳芳,安敏飞,周红波.瑞素联合营养米粉预防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肠内营养性腹泻的效果观察[J].护理学报,2011,18(1A):55-56.DOI:10.3969/j.issn.1008-9969.2011.01.018.
[2]闵小彦,吴碎秋,徐云云,等.洁维乐凝胶预防ICU肠内营养患者腹泻发生的应用及护理[J].护理学报,2008,15(2):77-78.DOI:10.3969/j.issn.1008-9969.2008.02.032.
[3]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380.
[4]Hart G K,Dobb G J.Effect of a Fecal Bulking Agent on Diarrhea During Enteral Feeding in the Critically Ill[J].JPEN,1988(15):465-468.
[5]施燎明,杨丽萍.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中医诊治浅见[J].中医临床研究,2015,7(2):50-51.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5.2.026.
[7]黄燕萍.松节油点擦神阙穴预防胸腰椎骨折腹胀9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9,28(9):637-638.
[8]肖金良,杨孝芳,施杨婉琳,等.神阙灸治病机理初探[J].江苏中医药杂志,2010,42(6):3-4.DOI:10.3969/j.issn.1672-397X.2010.06.002.
[9]潘 燕,高 明.神阙穴贴敷与灸法治疗腹泻的临床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1):78-80.
R471;R248
B
10.16460/j.issn1008-9969.2016.04.064
2015-09-09
2013年浙江省中医药科技计划项目(2013ZB130)
金惠明(1975-),女,浙江嘉兴人,本科学历,副主任护师,护理部副主任。
10.3969/j.issn.1672-7134.2005.03.010.
江 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