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语境下媒介融合对大陆传播教育与实践的挑战

2016-12-14 10:19张少君
采写编 2016年3期
关键词:传播学媒介受众

张少君

在自媒体高速发展的当下,过去传统媒介所依靠的通过专业媒体人、公共知识分子和他们所具有的高素质去传递信息内容并保证其所传递信息的质量和权威性,以期能够引起更多社会关注的传播、运营模式变得愈发困难后麦克卢汉主义学者保罗.莱文森认为“任何一种后继的媒介都是对过去的某一种媒介或其某一种先天不足的功能的补偿。补偿性的媒介并不比最初的媒介本身更能‘无噪音地解决问题。相反,他们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带来的“噪音”比带走的要多——通过提供一个陷井而不是绝对的进步。”更为重要的是,科技的进步,带来的不仅是媒介的融合,更是通过媒介的融合,达到文化的融合。这一现象和趋势至少从三个维度对大陆当下传播教育与实践提出挑战:后结构主义下的媒介主体化;媒介主体化下的对抗式解读现象的应对;媒介融合对新闻传播教学、新闻传播学生就业、新闻传播从业人员的新要求。

一、后结构主义下的媒介主体化

Abercrombie与Longhurst在解释“扩散阅听人”的特性时认为其重要特征之一是“日常生活现实由媒介建构出;人的互动过程会挪用媒介传递的表演模式及其框架,其主要活动现实由媒介建构出。”如何在有独立意志的媒体环境中,处理政治、政党、市场与媒体的关系,考验大陆政府,大陆传播学界的智慧。现有的手段,比如限制FB在大陆的使用,关闭某些网站、微博、微信等自媒体,是否依旧有效,是否继续有效,未来又该如何做都需要思考。

二、媒介主体化下对抗式解读现象

对抗式解读是指解码者很可能是完全了解信息是在甚么情况下被编码的,也理解话语赋予的字面和内含意义的曲折变化,但是却对此置之于不顾,自行找来另一个诠释构架,因此使得译码的结果与编码者所欲传达的意义一致、不完全一致甚至完全背道而驰。(霍尔,1980)随着现代政治的被解构,笛卡尔式的主体观被驳斥,“自律主体的形象必然被相对化,而理论家的位置也随之受到质疑。理论家被卷入了对行动的批判:如果理性主体的模式在福柯的中心权利批判中被证明无效,那么理论的位置也就受到质疑。因为理论家并不比社会行为者更有权利要求站在理性的见识基础上。”

在这样的思潮下,传统传播模式的所有效果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甚至出现自媒体对传统媒体所传递信息的反向解读。对抗式研究的主体是受众,但大陆受众研究主要集中在受众收听收视率方面,且对数据的思考不足,出现了调查多、研究少,数据多、理论少的现象。缺乏纵向的历史解读和横向的社会社会解读,研究角度单一。对媒介融合下受众的接受活动和模式依旧停留于浅层次的观察,或者偏于传者视角的效果审视。忽视了在媒介融合、价值多元的当下,受众行为也呈现多元化态势。

同时,大陆主流新闻媒体作为一个特殊的媒体群,面对日益增长的多元解读尤其是对抗式解读态势和新媒介环境中多元解读互动、自主的传播特点,如何继续发挥信息传播地主导作用,克服因对抗式解读所带来的负面效应,维护自身的主流媒体地位,稳固自身地位并提高传播效果,是当前大陆宣传领域需要解决地紧迫现实问题。媒介融合语境下,主流媒体如何调节新新媒介环境,有效引导网络解释共同体亦是当前大陆新闻传播学教育需要研究的领域。

三、媒介融合对传播人提出的新技能要求

2006年《每日电讯报》开启媒体改革之路,2008年《今日美国》开始尝试的产业链重构推进媒介融合的实践。大陆的媒介融合尝试最早可以追溯到2007年6月《广州日报》成立的滚动新闻部,专门针对报纸、手机和网站进行联动发稿;2008年经新闻出版署批准试点的首家全媒体采编系统在烟台日报传媒集团正式上线运营;2009年12月28日,中国网络电视台正式开播,标志着大陆最具实力的传统媒体开始向涉足网络媒体,利用自身优势进行传统媒体与新新媒体的跨界;2010年8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开办了中国广播电视网络台(CIBN),同年9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获准建立央广广播电视网络台,标志着大陆广播也全面进入媒介融合时代。

伴随着新媒体的即时性、交互性以及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对传播人的采编专业技能提出了挑战。记者不但要掌握传统意义上的写作、采访技巧,也要会摄影、懂摄像,会后期制作等;编辑除了报纸编辑、节目策划外,还要掌握多媒体网络新闻发布技能、懂得专题网页维护更新技术。报网融合、网台融合的新媒体,要求采编人员的思维方式从单一的报刊、广播或电视的思维方式,转向多元的媒介融合思维方式。

媒介在公共空间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正伴随着其融合后的主体化进程而发生改变。传统意义上的传、受的二元也在这个过程中被打破。媒介成为一个新的主体参与到同政府、公众之间的互动,并有足够的能力基于自身的意志影响公共空间构架。这使得大陆传播学教育不能,亦不可能再完全沿循过去大众传播学教育。解决上述三个问题是摆在大陆传播学教育的当下要务。

(作者单位:武汉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传播学媒介受众
虚拟社会化与批判缺失:代际媒介观演进与媒介素养研究
探析中西传播差异 彰显华夏传播魅力
浅析新媒体时代下受众观的演变
辨析与判断:跨媒介阅读的关键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
传播学理论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作用探讨
论媒介批评的层面
论网络传播中受众的逆反心理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曲艺受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