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娥
放“羊”的孩子
曾令娥
一
学校离我家有好几里路。父亲是印刷厂采购员,常年奔波在外,母亲呢,要伺弄连我姑姑家在内九口人的菜地,大人忙大人的事,小小的我只好一天四趟用小脚丈量着那段上学、回家的路。幸好,沿途有一处书摊。
六月天,太阳似罩在头顶的火盆子,柏油路面晒化了,一不小心就会粘住脚,烫得人生疼。我扒完一碗午饭,就跑到路边的小书摊前。驼背爷爷正坐在竹椅上,一把大蒲扇搁在一旁,他正打着盹呢!阳光从繁茂的大树缝间洒下,驼背爷爷枣核样的脸上也映上了星星点点的光斑。
书摊不大,两条长脚高凳分别支着两头,上头平放一张门板,门板上瓦缝般参差摆放了许多小人书。不一会儿,我就选好了一本书,从门板下拖一条小板凳,坐下,津津有味地看起来。看完一本,我直起身来,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一分纸币,交到老爷爷手里。“快上学去,路上小心点。”老爷爷每次都会这样叮嘱我。
一路上,我想着书里精彩的故事,四五里路很快就走完了。
下午放学早,我又邀上几个要好的同学,一起跑到书摊前。一人选一本,看完了就悄悄地轮换,往往一两分钱能看好几本。老爷爷腰弯得就像河边的大柳树,有几次,我总疑心他发现了我们的小把戏——但他竟至于走开不管我们了。
暑去冬来,天气一天比一天冷起来,去书摊前看书的人也越来越少。驼背爷爷穿着一件长军大衣,笼着手,脚旁放一个竹烘笼子。
那是一个星期天,我坐在书摊前看书,旧棉鞋里的小脚丫冻成了紫姜芽,长时间捧书的小手冻得像冰棍子。恍惚间,一个人影走来,抬头一看,是驼背爷爷。他把烘笼子放到我的脚旁,然后冲我呵呵一笑……那天,我一边烤着火,一边看着书,等合上书抬头望的时候,才发现,不知何时,天空已是风扯破絮,整个世界成了白茫茫的一片……
二
小时候的我,就像饥不择食的饿徒,心心念念的就是书。邻里的藏书被我借了个遍,只要是书,根本不做选择,千方百计借来。为了借书,我曾经帮同学抄过作业,和调皮的男学生打过赌:只要我从油库顶上跳下来,他家的书任我挑!我闭上眼,一横心,从两米多高的半圆形油库顶跳下来,幸亏下面堆满了松软的沙子……
就这样,我看了各种各样的书,《毛泽东选集》、末代皇帝溥仪的《我这三十年》,还有残缺不齐的批判孔子的书,书名忘了,只记得每讲一个孔子的故事,都要在后面插入一两句毛主席语录;三毛的《万水千山走遍》《哭泣的骆驼》《雨季不再来》《我的宝贝》等,至今还有好多片段记忆犹新;琼瑶的小说,我也偷偷地看,《我是一片云》《一帘幽梦》等看得我泪流满面;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更让我沉醉其中。除了书籍,还有报纸杂志。队长家订了《今古传奇》,上面连载了玉娇龙的故事,我天天往队长家跑,看完新的一期,又开始眼巴巴地盼着下一期;《小溪流》《少年文艺》《奥秘》等,也让我爱不释手……
借人家的书,就必须在指定日期归还,怎么把我喜欢的内容牢牢记住?我的土办法就是摘抄,看到特别喜欢的句段,我就赶紧抄下来。天长日久,这样的《采蜜集》《花火集》竟然积下了十几本,可惜后来不知道弄到哪儿去了。附近厂矿企业出的黑板报,甚至是带字的纸条,我都要看一看,记一记。诗歌,那时是我的最爱。有天下午,我在楼下忘情吟诵着卞之琳的《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突然,我觉得有目光水一般流过,抬头一看,是父亲……
考上师范后,学校图书室有大量的藏书,我如获至宝,大部分的时间,我都泡在书里。跟朋友们交流,聊得最多的也是书。那天黄昏,同样喜爱文学的好友沙,骑自行车赶三十多公里路到了我学校,我们围着操场边聊边散步,累了,就躺到草地上,双手支在脑后。草儿软软的、嫩嫩的,风儿轻轻的、暖暖的,西边的云霞瑰丽得像织女的彩锦,我们聊着《少年维特之烦恼》,聊着《悲惨世界》,聊着巴金的《家》《春》《秋》,聊着席慕蓉的诗歌三毛的散文,直到夜色慢慢把我们淹没……
三
我教的第一批学生总共12个,我是这些年龄8 到10岁不等的学生的“王”。
每天下午四五点,送走最后一个学生,孤独、寂寞在心底不知不觉潜滋暗长,掩好门,我走上绿野田畴。稻子正抽穗,野花儿仰着纤弱无尘的小脸,黑瓦白墙掩映在幽幽竹影中,远处隐隐传来鸡鸣狗吠的声音,炊烟袅袅升起,放牛回家的老农“吧嗒吧嗒”吸着旱烟……眼前充满生机与烟火味的一幕一幕,让我的心渐渐变得柔软竟至忧郁起来,回到住处,伴着一豆灯火与窗外的虫鸣,一行行文字在雪白的纸页上清泉般流淌……山里野花多,山胡椒的花细细碎碎的金黄,有胡椒粉的冲味儿;野杜鹃这儿一丛那儿一束,从春末灿烂到初夏;山栀子可赏可食亦可做书签夹在书里;野菊花、婆婆丁、金鸡纳……还有许多我叫不出名儿的野草野花,仿照《红楼梦》里的菊花诗,《花语》《花思》《簪花》……与“花”有关的小诗,我就写了十来首。
学校太小,我身兼数职,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书法,全由我教,这也给了我较大的自由空间。打开门,发现下了大雪,整个世界成了粉妆玉砌的琉璃圣境。学生们陆续来了学校,上语文课时,发现有些学生的目光时不时瞄向窗外,我停下讲课,微笑着跟大家说:“同学们,咱们爬山,打雪仗去!”欢呼声中,我和学生们争相跑向那座矮矮的茶山,堆雪人,掷雪球,笑声惊起了藏在茶树下的灰黑色斑鸠,它们纷纷扬扬撒下一地白色的雪沫儿,“扑棱棱”地飞向远处去了。玩够了,学生们回到教室,我布置作文题目——《雪》。学生们写的同时,我也写同题文章,之后互相欣赏鉴评。日复一日,寒去暑来,一年的时光很快过去了,我的倾心付出获得了丰硕的回报:朗读比赛一等奖,书法比赛金奖;乡里作文竞赛,参赛的两个学生捧回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而我自己,也成了教改先进个人,创作的诗歌获得了全国诗歌大赛优秀奖……
四
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给了我创作的无尽源泉,而我的回馈也是爱,沈从文似的“温暖的爱”。爱的方式,就是课堂的方式。
语文,说到底就是读书的事情。我喜欢语文课浅浅地教,牢牢“踩”在“这一篇”文本的土地上,课堂上,坚持做最基础的语文训练——听啊说啊读啊写啊,每一个教学环节不离文本,然而又从文本中生长出来,朴素、简约,就如女子素颜出镜,无遮无挡。
上《斑羚飞渡》,我抓住“它走了上去,消失在一片灿烂中”做文章,扣“消失”和“灿烂”两个解玄机,文本如庖丁解牛,内涵凸显,轰然动心;上《春酒》,我抓住“我该到哪里去找这样的家醅呢”努力开掘,扣“找”字而引出琦君的忧思愁怀,一词定音;上《皇帝的新装》,我巧妙改写百姓的传话,让学生们思考恰当与否……循文本天性而研,循学生天性而教,不矫揉造作,不拔苗助长,清清爽爽,明明白白,这样的语文课堂就犹如桃花江的水,虽波澜不惊却顺畅自然。学生讨论、教师追问、课文阅读指导、词语推敲、生活体验运用等,仿佛一个一个小小的涟漪,慢慢向文本的“核心”靠拢。“浅浅地教”的“浅”并不意味着“浅薄”,老师的学养必须得“深”,对学情研究得“透”,才可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探得语文的“三味”。
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因年代久远、作品高大上等原因,与学生多少有些“隔”,我就用我熟识的作家朋友及其作品为例,引导学生近距离感受语文的魅力,学习文学大家诚挚为人、真诚写作的品格。如我给学生讲述患有深重眼疾的作家刘舰平,在预知浓重黑夜即将来临时对汉语的眷念不舍,让学生初步理解《汉语人》背后的心酸与无奈;我以青年作家谢宗玉的《遍地药香》为例,指导学生学习作家如何借写植物来写自己,写自己的成长、成长环境及心灵世界;我给学生讲诗人郑玲的《幸存者》、美籍华裔作家刘荒田的《这个午后与历史无关》、沈从文的《边城》《湘行散记》……我坚持写下水作文,每到循例点评学生的作文时,我不仅批毛病、补材料、谈理论,更会设身处地帮他们想,这篇文章我是怎样写的,还可以怎样写。学生告诉我,这种教法他们最喜欢,既有章可循,又没有局限他们的思维,剥夺他们独立思考的机会。
五
儿童文学作家、“国际安徒生奖获得者”曹文轩老师曾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西班牙草原上有一个放羊的孩子,他在教堂前的大树下一连做了两个相同的梦,梦见自己从西班牙草原出发,越过大海,来到了非洲荒原,在一座金字塔下面发现了一大堆财宝。于是,这个小家伙决定赶着他的羊群去寻找那堆财宝。他找到了那座曾经在梦中出现过的金字塔,然后就开始挖财宝。可是他挖了一个很大的坑,并没有发现财宝。就在这个时候,来了两个坏蛋,他们把这个小孩揍了一顿,然后扔在坑里。当他们得知这个孩子竟然是为了两个相同的梦从遥远的西班牙草原来到非洲荒野的时候,不禁哈哈大笑,其中一个坏蛋站在坑边望着坑里的孩子说:“孩子,我告诉你,你是我在这个世界上见过的最愚蠢的孩子。你知道吗?就在你挖坑的这个地方,两个月之前,本人也做过两个相同的梦。你知道我梦见什么了吗?我梦见自己从你挖坑的这个地方出发,走过非洲荒原,越过大海,来到西班牙草原,在一座教堂的一棵大树下发现了一大堆财宝。可是我还没有愚蠢到为了这两个相同的梦去做这样一件蠢事。”说完他哈哈大笑,扬长而去。这个小家伙从坑底爬到了坑上,重返他的西班牙草原,却在他出发的地方,也就是那座教堂的那棵大树下他发现了一大堆财宝。
这是一个具有寓言性质的故事,它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财富”不在远方,“财富”就在你自己的脚下,当然你可能要通过九死一生的寻找才能找到它。我的梦想是把智慧献给家乡的教育事业,献给语文课堂,献给秀丽的桃花江。山水之志,贵在高远,我愿意做故事中那个傻傻的放羊的小孩,历经千辛万苦,在语文的千沟万壑寻找梦里的“财富”,以期有朝一日瞥见幸福天堂蓝色的尖角……
曾令娥,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儿童文学协会会员;桃江县首届“教学能手”,益阳市“教改先进个人”。在《中国散文家》《美国新大陆诗刊》《儿童文学选刊》《湖南日报》《散文诗》《小溪流》等报刊发表散文、诗歌、评论20余万字。作品入选《新锐当代网络作家诗人作品精选》《芙蓉花开·“寻找最美”全国女作家文集》《湖湘文学新锐十年短章精选》等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