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打工教育走向人的发展

2016-12-14 06:41阳锡叶
湖南教育 2016年32期
关键词:吉首办学职业

本刊记者 阳锡叶 刘 茜

从打工教育走向人的发展

本刊记者阳锡叶刘茜

一所偏远的职专,学生一个个从“丑小鸭”成长为“白天鹅”,成功的启示在哪?

美丽的吉首市职业中专校园

不少人或许觉得职业中专的毕业生薪酬不高,但日前记者在吉首市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吉首职专)采访时,却得到了这样一组数据:64.5%的毕业生月工资达到4000元以上,远远超过一般本科生的待遇。

从这所学校走出的毕业生,70%走出了湘西,13000多个“丑小鸭”成长为“白天鹅”,为自治州一万多户农村贫困家庭打开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之窗。

他们当中,既有大专院校的教授、讲师,也有企业、工厂的高管、设计师,还有内地沿海幼稚园的优秀园长、董事长,其中不乏漂洋过海在美国、新加坡等国家的高校、企业占居一席之地的精英。

一所湘西偏远学校的毕业生,为何发展得这么好?“我们的成功秘诀就是一句话:从打工教育走向人的发展。”校长彭越说。

从无缝对接工厂到更注重人的成长

目前,许多学校把“以就业为导向”作为办学宗旨,“无缝对接工厂”也成了当下职业教育一句热门的话。但是,这样真的是在办学吗?

“不。”彭越说,“这是在办培训学校。”

在他看来,现在的职业教育走入了一个误区,单纯重视技能的培养,过于重视与岗位的对接,把职业教育演变成了打工教育,而忽视了人的成长和发展,这是职业教育沦为二流教育的重要原因。

近年来,吉首职专悄悄地改变了办学理念,老师们听到的、看到的不再是“以发展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而是“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

理念的更新意味着行动的改变。

吉首职专85%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大多为留守学生。他们有独立自强、勤奋进取的一面,也有因亲情关爱缺失而导致的自卑、好胜、孤僻的一面。

学校为此向教师们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蹲下身来看学生,静下心来干事业。”他们还给教师提供了一份特殊津贴:保生津贴。目的就是引导教师信任、善待、关爱每一个学生,促进学生的成长。

让学生找回自信,内心充满阳光,这或许就是吉首职专最迷人的地方。正在读学前教育专业一年级的王娅婷来自龙山县。去年,她因中考失利而变得内向自卑,带着没有上高中的遗憾走进了吉首职专。

她说:“以前,我因学习不好而倍受漠视。但我来到吉首职专后,老师对我发自内心的关爱,让我感到很温暖。为了让我克服自卑心理、重塑自信,学校进行了良好的习惯训练。社团活动也让我找回了自信、找回了希望、找回了快乐,让我成为阳光女孩。”

学前教育35班的伍秀娟是个连男同学都惧她三分的女孩子,有次受了科任老师的批评,她不服气,一个人站在操坪上,任由暴雨把自己淋透。班主任罗爱凤针对她肯管事、爱打抱不平的优点,不断地鼓励引导她把精力投入到班上的公益事务中。渐渐地,她不仅学会了尊重老师、同学,还静下心来学习,主动为他人服务。三年后,她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考入了中国银行。

像这样在老师关心下转变的学生不是个例。“我们要求老师以足够的爱心去为孩子们树立信心,找到自己的闪光点。”副校长周平说,我们既要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要培养职业道德和服务精神;既要传授科学知识,又要重视提高学生的学习和实践能力。

正如周平所说,除了给孩子们树立信心外,学校还从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上下功夫。该校把职业精神和企业文化元素引入实训基地,在实习楼的走廊、车间挂满了宣传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的标语牌,形成了浓郁的职业文化氛围。诸如,“职业创造梦想、技能成就人生”“创造价值、承担责任”“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命运”“打扫卫生是工作的开始”。

学校始终把培养高质量人才作为办学追求

在指导教师石荣华的桌子上有一本《风雨兼程三十年》的书,记载着学校和相关企业的历史发展、文化理念、成功案例、基本制度等。石荣华说:“在每堂实训课上,我们首先是向学生讲解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然后才是操作规范和注意事项。”这样的教育把学校文化和企业文化深深地印到学生的头脑中,增加了学生对学校和企业的认同感,增强了责任感和归属感,实现了学生毕业与就业“零距离”。

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在学校内感受到的是浓厚的企业文化熏陶,接受的是具有职业特色的文化教育,领悟到的是企业的严格管理和企业的文化内涵。这对学生做人的原则和做事的作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他们由“在校生”变为“职业人”在思想、技能、素养等方面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职业教育的目的不是‘制器’,而是‘育人’。”彭越认为,育人始终都是职业教育的主旋律。对这个任职还不满三年的校长来说,近30年的教育管理经验让他拥有独特的育人理念,“不仅让学生学有所成,更要在生活中以快乐、自信、阳光的崭新面貌敢作敢为。”

既紧跟市场又保持办学定力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吉首职专的专业虽然只有6个,但办的时间却较长,其中4个重点建设专业都在20年以上,学前教育专业已办了30年。

人们不禁会问,都说根据市场需求开办专业,为何学校专业这么少?这些动辄办了20余年的专业,是否还符合现在的市场需求?

“职业教育与普高不同,它必须动手,这就需要专业教师、专业设备和场地。而且,一个好专业有它的沉淀、文化和培养体系,这不是短时间内能打造出的。”彭越说,盲目开设新专业,如果没有相应的师资、设施等,其实是对学生不负责。“这是有深刻教训的,上世纪90年代,吉首民办职中一度很红火,多达30多所,但是如今已经垮得差不多了。”

“当然,我们也不是没有跟着市场走。实际上,学校也陆续停办了一些专业。”彭越说,目前,学校6个专业对接的是吉首市打造湘、鄂、黔、渝四省市边区“旅游集散中心、商贸物流中心、工业加工中心、文化教育中心”的发展战略,涵盖旅游、制造等自治州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新兴产业,具有长久而广阔的人才需求。

那么,怎么不断赋予老专业生命力?

“我们要求课程对接岗位、教材对接技能,不断动态调整专业课程。”副校长康纲要说,学校修订了学前教育等4个专业的教学计划和8门教学课程的教学大纲,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加贴近地方支柱产业。目前,学校共开发专业核心课程24门,开发校本教材19本,公开出版发行教材7本,构建了符合职业标准、体现工作过程导向、具有专业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专业课程体系。

他说,现代职业教育更重要的不在于专业多不多,而在于专业是否有特色,越有特色培养出的人才越有吸引力和发展潜力,才会更受用人单位青睐。

近年来,吉首职专着力打造学校特色专业,对骨干专业融进民族元素和艺术元素。拿艺术特色来说吧,走进该校,远远地便可听到4个琴房、152台钢琴弹奏出的“交响乐”。这是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练琴呢。

学前教育专业是该校的拳头专业,在校学生2500余人,占在校生人数的一半以上。让人感叹的是,大多数学生刚进校时连乐器都没有摸过,毕业时却能100%过钢琴6级。此外,他们不仅学会了拉丁舞等现代舞蹈,还学会了打苗鼓、摆手舞、蒙古舞等民族舞蹈,一个个变得多才多艺。

向春丽就是盛开在南国幼教园里的“一朵鲜花”。1995年从吉首职专毕业后,她在深圳华茂幼儿园当了一名幼儿教师。凭着过硬的专业功底和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注重学生的潜力挖掘和个性开发,她迅速成长为教学骨干和大班年级组长,编写了十多本幼儿主题教材,先后培养出了“全国十佳舞蹈小明星”颜晓红、广东省少儿金牌运动员王南旺。向春丽也因此成为轰动当地的“明星级”教师。

像向春丽一样,学前教育专业的毕业生极受欢迎。目前,该专业是自治州、张家界两市州的中职学校中唯一具备学前教育专业办学资质的专业,全州幼教战线80%的师资出自该专业。

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经过20多年发展,已被湖南省教育厅认定为“十二五”重点建设的中职特色专业。一届又一届毕业生在这里完成了从普通学生向服装设计师、服装定制工等的蜕变。他们或迈进服装艺术的殿堂,或成为服装生产加工的技术能手。

聂晶是一位天资聪颖、勤奋好学的姑娘,专业素养出类拔萃。毕业后,她被年产值过亿元的外资企业珠海振威集团录用,分入威丝曼TWO女装设计部工作。如今,聂晶设计的多款威丝曼TWO精品女装已荣获集团女装系列的各项桂冠,真正成为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服装设计师。此外,通过对口升大学考试,该专业已有高尚、王小艳等学生进入高一级学校深造,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才华。

如今,该校的6个专业都已成为省、州重点专业和精品专业。从这里走出的毕业生运用从学校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各自的就业岗位上挥洒青春和汗水,创造了一项项喜人的业绩。他们身上不仅昭示着一种可贵的时代精神,也充分展示了学校教育教学厚重的实力。

正如拥有吉首兴达科技有限公司20%股权的老板唐长城在回母校作报告时说的:“我始终对母校抱着感恩的心情。如果没有学校的培养,如果自己没有在学校学到足够的知识和必要的技能,我就不可能拥有今天的一切。”

把培育高质量人才作为办学追求

采访时,恰逢期末考试,康纲要带着记者见识了该校不一样的考试:每一位学生拿着一张考试清单,声乐、舞蹈、钢琴……像体检一样一个一个进入考场考试,一个一个过关。而没有过关的,则必须到过关为止。

“办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没有质量就没有生命力。”2014年退休的老校长席金强说,“我们提出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的口号,学校建立了一整套质量评价机制,目标是让每一个学生不仅能就业、好就业,就业后还要具有发展潜力,保证就业后的长远发展。”

早在1988年,吉首职专就实行了“四证换一证制度”,即学生要拿到思想品德合格证、文化成绩合格证、技能合格证、职业资格证后,才能拿到毕业证,这个制度一直坚持到今天。

有次接新班时,教科室主任朱丽芳发现了一个让她不得不正视的问题:学生的文化素质实在太差了,有的学生很多汉字都不会写,一张几十个字的请假条上错字连篇;有的学生连26个英语字母都认不全。

于是,学校对文化课进行了改革,更注重实用性。朱丽芳告诉记者,学校的语文课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着力提高学生的识字水平、普通话水平和应用文写作能力。在语文考试中,引入笔试加口试的形式,口试中,每个学生都要走上讲台发言。“职校生需要提升文化素养,掌握最基本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很重要的。”朱丽芳说。

在技能培养方面,该校有一套“技能验收制度”,每个星期进行一次“回头看”,查漏补缺,相当于一次“单元测试”,他们把这种制度叫做“回课制度”。没有过关的学生,教师要进行单独辅导,直到过关为止。

数控专业一年级学生彭成非常感谢学校的“回课制度”,他说:“要不是老师们每次上课前给我们查漏补缺,我的实际操作水平不可能提升得这么快。现在,我做梯形螺纹等零件可谓又快又好。”

为了保证学生的培育质量,该校全员参与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从最早的导师引领制、课前预习式到后来的小组合作制、分组探究式、典型示范式,不断研究、不断总结;从放慢学习进度,减少学习难度,增强学习信心,到加强实训操作,激发学习兴趣,逐渐提高学习的实践性、针对性与实效性;从创新教学环境,创建仿真实训室到建设“班班通”与3D实训室,引领着教师借助翻转课堂、同步课堂等新型教学手段推动学校教学向现代化变革。

杨春梅是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师,由于学前教育专业上课人数多、课时少,声乐课更多的是采取全班齐唱、合唱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也就无法因材施教。针对这种情况,杨春梅采用分层次教学,把学生分成优秀、良好、后进三个层次,根据三个层次设定不同的歌曲、制订各层次要达到的学习目标。

“一层推动一层,上一层又影响下一层,以点带面,共同进步,学生成绩得到普遍提高。学生参加中职生文明风采大赛还获得了国家级二等奖。”杨春梅说。

学校旅游专业学生参加实习

追求卓越、锐意改革的吉首职专并不满足于已取得的办学成绩。为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办学成果,拓展学生的就业空间,学校走出了一条“联合办学,借船出海”的办学路子。

为整合教育资源,“借船出海”,学校先后与南京冠盛汽配有限公司、溢达集团等企业建立了长久的合作办学关系,为毕业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创业发展打开了通道。

通过校校联办,吉首职专的学生可以拿到大专甚至本科文凭,满足社会对更高学历层次的要求。同时,学校可以利用合作学校的就业网络安排本校学生就业。

以吉首职专与北京现代职业学校的合作为例。两校合作开办酒店、物流两个专业,吉首职专负责两个专业在湘西的招生和第一年的培养。第二年,学校把学生送到北京,由北京现代职业学校负责第二年、第三年的培养实习,并保证安置就业。这种联合办学模式为本地区学生接受发达地区高规格的现代职业教育打开了门路。

据统计,近3年,该校在国家、省、州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竞赛中,先后有20余人在全国获奖,200余人次在全省获奖,成绩名列全省前茅。该校也由一所薄弱中职学校成长为湖南省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面对学校的成绩,彭越很淡定。面对学校的未来,彭越充满激情和信心。他说:“成绩的取得是各级领导关怀支持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厚爱帮助的结果,是全体教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未来还要靠我们去开拓。在新的发展机遇面前,我们将把吉首职专打造成名符其实的国家级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

猜你喜欢
吉首办学职业
吉首大学美术学院作品精选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湘粤专家学者相聚吉首研讨声乐套曲《四季如歌》
吉首美术馆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