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家林,徐江莉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高职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考核改革探索与研究
康家林,徐江莉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河南郑州450000)
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是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等相关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技术课,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对该课程的教学上都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即以现在基于项目为导向、任务驱动型、教学做一体化、就业为指引等模式的授课方式来取代传统的课堂讲授形式,可在课程考试方面却依然是传统形式的考核,如何将该课程考核随着新型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笔者就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高职院校;考核改革;教学模式
传统的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教学模式主要采用课堂讲授为主实验为辅的形式,讲授电机的各种理论知识,以至于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生对电机与电气控制的设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缺乏,不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这与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相违背。为改变这一现状,适应高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就业为指引”的教学模式改革,笔者认为需要对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课程进行考核改革,即在课堂以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为主,配合相对应的多媒体讲授,来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工学结合、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等原则而进行的教学理念,突出案例的典型性和实用性,深入浅出,重在显现理实一体化的思想,将对应的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理论知识的教学要求实用、够用为原则,在电机与电气控制实训室将理论教学与大量的实验教学同时进行。那么,我们可以要求在这过程当中,对学生的每个项目进行对应的考核,包括小组内部之间的打分,还有小组之间的打分,最后加上指导教师的打分。为了全面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本课程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考核涵盖项目任务全过程,综合起来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考核,最终逐步取消传统的期末纸质卷面统一综合考试方式。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信息化一体化教室的学习,实现边做边学,在学中做、做中学,多做多练,学做合一,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设计能力与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对各个项目的学习,达到对应的考核目标任务。学生在每个项目的考核过程中,把企业所要求的职业岗位要求、技术标准等信息融入到考核当中,以便学生能够在学完本门课程之后取得相对应的职业技能资格证书,真正实现学生毕业后获得“双证书”,增加社会就业机会。
1.总体目标
课程考核改革的总体要求就是使学生熟悉电气控制元器件的使用和选择方法,要求学生具备对电气控制系统的分析能力,具有典型机械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能力。通过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项目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着重加强学生对实践技能的掌握,培养他们的综合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获取新的知识、技能、方法的能力,学会人际交往、相互沟通及团队合作等多方面的素养和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实践实训教学,让学生深刻地知道电气控制在企业工厂当中的应用,更好地把电机知识和电气控制技术结合起来,提高学生对电气控制系统方面的技能,从而实现相关对应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
2.具体目标
本课程所采取考核评价方式为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试相结合,过程性考核是以各个项目任务为载体为考核知识点,按照项目中的各个任务的完成情况为基本依据,主要从理论知识学习、实践动手操作能力、职业素质培养三方面的掌握情况来检测考核学生的学习效果。
(1)知识目标:①了解变压器、三相(单相)异步电动机、直流电动机、常见低压电器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②熟悉三相异步电动机的工作特性;③明确三相异步电动机在起动、调速、制动方面的工作原理和常见故障分析;④掌握常用的典型电气控制线路的工作过程及线路设计。
(2)能力目标:①能够对电动机、变压器及常用低压电器正确选择、使用和故障分析;②能够对一些简单的电气控制线路进行设计;③能够使用基本的电工工具和电气检测仪表;④具备对基本电气控制线路进行正确的安装、安全调试及故障维护维修等能力。
(3)素质目标:①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事物观察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专业技术描述能力等;②培养学生具备制定工作任务计划的能力;③培养学生一定的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实践能力;④使学生具备接收新技能和新知识的学习能力;⑤培养学生敢于创新、实事求是、敬业奉献、无私忘我的工作作风;⑥具备相关的安全知识、环保意识等。
本课程中理论考核内容要求以够用、实用为基本原则,降低理论部分考核的要求,重点要突出考核学生关于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方面的专业设计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技能。在课程考核改革的方案实施过程中全面倡导独立自主的能力,在实践内容、设计方案、故障修复、实践结果等方面能够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注重学生能力考核,强化实践效果,提升职业素养。具体实施过程如下所示:
1.课程考核改革的教学条件
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室作为教学场所,实训室采用企业及职业资格标准要求进行规划组建,教室内包含装有多媒体的理论教学区、师生讨论区、学生动手操作区、设备管理区等多功能化的场地。学生既可以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来进行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可以和同学、老师之间进行开阔的思维创新开发,每一个项目的完成都要在这里进行。教室既是学生的学习室也是教室的科研室,学生利用起可以学习创新,老师则能够完成相对应的课题研究,这样可以取得双赢的效果。
2.课程考核改革的教学方式
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穿插进行,指导教师引导的理念,以职业技能培养为主线,使学生在完成项目任务的过程当中学习和提高职业技能。运用到实际课堂上,每次在上课之前要告诉学生,这次项目任务我们要做什么,学生需要完成什么样任务,有什么具体的岗位要求,需要掌握那些必备知识点,理解内容和了解内容的学习,学习今天的内容可以用到什么地方等。那么在考核的时候,老师可根据相应的要求来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具体的考核。
3.课程考核的内容
本课程通过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技术掌握和独立思索、动手操作等能力,在实际的学习环境中对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进行考核,真正实现理论教育和实践教学的统一衔接。具体的考核内容概括如下:
(1)基本知识的教学考核:①异步电动机的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常见故障分析等;②常见低压电器的使用选择、接线要求和常见故障分析;③变压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分析;④直流电动机及常见控制电机的认识与维护;⑤常用电气控制线路的分析、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等。
(2)能力考核内容:①具备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认证所必备的电机与电气控制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②能够自己处理常见电机和电气控制线路的故障;③具备查阅电气使用手册、安装说明书等工具书知识和电气设备铭牌、产品使用说明书等资料的基本能力;④能够识读一定难度的电气原理图,并能够独立设计出简单的电气控制线路原理图。
(3)基本素质考核内容:①具有一定的辩证思维能力;②崇尚实事求是、相信科学的学风和科技创新意识、创新精神;③增强企业的职业道德理念。
4.课程考核方法
由于本课程主要以过程考核为主,考核覆盖课程的全过程,综合起来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综合性的全面考核,那么最终的考核成绩可由一个公式来诠释,即最终成绩=理论知识考核+实践操作考核+职业素质考核。具体参考表1所述。
表1 课程考核与评分描述
5.预期的教学效果
基于现代高职教育理念为引导,根据典型的项目工作任务来选择行动领域,构建基于真实工作岗位为导向的课程体制和课程计划。通过相对先进的教学手段、考核改革,能够使学生掌握各种电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运行性能等,熟悉常用变压器的结构性能和变换原理,掌握常见低压电器的选择使用和常用电气控制电路的分析、安装、维护等。培养的学生具有一定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疑难问题的能力,技能上要达到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水平的考核要求,成为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高技能型、高素质型专业人才。
[1]郑思融,刘芯芯,任静涛,袁镇海,陈贤智.关于高校课程考核改革的实践与探讨[J].文教资料,2016(1):137-139.
[2]郝志娜.近二十年国内高校课程考试评价体系研究综述[D].华中科技大学,2012.
[3]蔺丽娟.普通高校课程考核现状研究[D].厦门大学,2013.
G718.5
A
1673-0046(2016)10-01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