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的研究

2016-12-14 02:37江荔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课证融合课证课程体系

江荔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的研究

江荔

(福州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本文从“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下的课程体系建设入手,针对当前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通过专业社会需求调查与分析报告,根据岗位需求设置了培养目标,然后阐述了计算机应用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设计思路,结合“课证融合”课程体系的一系列实施建议,论述了构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证融合”教学体系的具体方法与相关措施。

高职;课证融合;课程体系;双证

将职业认证技能融入到学历教学中是现在高职教育的“课证融合”教育模式,学生在取得专科学历证书的同时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这是一种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合的职业教育模式。职业资格证书在一定程度上是用人单位招聘录用的重要依据,当前高职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在获得专科学历证书的同时,拥有职业资格证书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扩大高职生的就业范围并提高毕业生的市场竞争力。因此,“双证”成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课证融合”教育模式也就势在必行。

一、高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证融合”课程体系的建设

(一)当前“课证融合”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推行“课证融合”教育模式的关键是实施“课证融合”课程体系,采用“双证”的课程体系对学生掌握职业技能,取得相应的专业技能证书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前期的一些调研不难发现,目前众多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设计的“课证融合”课程体系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课证无关的课程体系。这种课程体系采取传统的教学体系,学生自己选择考证种类或者与否,教师在课余做一些答疑和辅导,这种方式下的证书通过率很低。

2.置换式的课程体系。全部用认证课程代替原有课程,这样容易出现教学内容撞车现象,同时也容易造成课程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学生学习起来意见也很大,效果也不好。

3.“复习型”的课程体系。即在原有的课程要结束时增加一门课程,复习认证的内容,或者采用题海战术的形式强迫学生学习,并参加认证考试。这是大部分高职院校采取的办法,证书通过率虽然高,但是学生的专业技能达不到要求。

4.“认证”式的课程体系。这种模式下学历教育完全被认证教育替代,学校没有自己独立的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全面采用认证的课程体系,这使得高校的核心教育功能得不到相应体现,难以达到教学目标。

(二)“课证融合”课程体系的设计前提

1.确定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核心技能

构建“课证融合”式课程体系,首先确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备能从事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对应的网站设计师岗位群所需要的基本网站建设基础知识和网页设计、网站开发、网站运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端技能型网站建设领域专门人才。

2.选择专业性强并符合专业特性的职业资格证书

当前,计算机类国家级的认证考试就有很多种,相关行业认证也是良莠不齐。特别是2015年以来,国家陆续取消了一些证书的认定,这样一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双证”制在确定职业资格认证时,既要保障证书的效用和专业性,也要注重行业认证内容和模式。

3.借鉴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课程体系上应开拓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与企业合作的同时借鉴他们的优点,将这些理念融入到我们的学历教育中。近几年来,本专业在大力发展实验、实训室以及工作室建设的同时,还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聘请企业一线技术人员担任实训课程的教学工作,让学生以项目团队的形式完成实战训练,在项目过程中积累经验并提高实践能力。

(三)“课证融合”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

根据培养目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涉及到技术与艺术两大学科的交叉,另外,由于技术更新快、人才需求强烈,所以必须要制定适应网站开发技术与相关产业的发展趋势的课程体系。

1.课程体系设计原则

根据人才需求调研,首先明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定位,然后借鉴相关院校专业的课程体系培养方案,并请专家进行论证总结,从而构建合理的专业课程结构。

2.课程体系设计方法

在构建课程体系的过程中,要做到打好基础,采用“1+2”的模式,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将这些课程序化,然后将不同系列的课程进行比较,合并相同的基础课程,并将交叉的课程进行进一步合理的序化,最终形成符合各种岗位群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这样也符合专业特色。

3.课程体系构建实施建议

在网站开发的岗位群,按照上述的方法,我们把针对这个岗位群的课程提取出来,形成一个课程系列,然后按照网站开发工作过程的顺序,对课程进行如下排序:网站视觉形象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关系数据库与SQL语言、动态网站开发、二维动画制作、Web标准化布局、企业网站实战。其中,网站视觉形象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关系数据库与SQL语言作为基础课程,放在一年级讲授;UI界面设计、网站交互设计、淘宝店装修、动态网站开发作为专业核心课程,放在二、三年级;商品拍摄、网店运营作为可以突出学生个人学习特点的课程,同样放在三年级;企业网站开发作为强化网站开发的综合性课程,则放在三年级。同时,也可以引入企业项目,在三年级采用项目化教学,强化学生实践能力。

另外,针对高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特点,在课程体系构建中不是减少了理论课程,而是把理论融合到实践中,更多地开发实践性的课程。在课程设置上,力求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四)“课证融合”课程体系的实践

根据培养目标,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在构建“课证融合”的课程体系时,在课程体系中将全国计算机信息高新技术资格证书(OSTA):网页制作(中级/高级)融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见下表1。这个体系将学校教育与职业技能融合在一起,教学效果良好。

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课证融合”教学体系的构建

(一)建立新的考评制度

现有的考评制度单一,容易造成分数与动手能力的背离,难以适应新的课程体系,实施“课证融合”课程体系,也要建立新的考评制度。这里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手段,评定学生在知识应用、创新实践等方面的能力。比如,以专题报告代替传统的笔试试卷,增加技能测试等。教学评价应采用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企业评价等多手段综合的方式,突出学生实践及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倡对综合素质的评价。考核建议:专业基础课程采用考试方式,提高平时阶段考核成绩;专业核心课程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突出学生实践及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倡对综合素质的评价。

(二)建设“双证”教材

传统的教材都以学术型内容为主,缺少职业性,无法满足现有课程体系的要求。要建立新的课程体系,必须建设“双证”教材,这样既能满足高职学历教育,同时也能符合职业资格认证。“双证”应该是强调职业性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任务驱动模式,加以相关学术性内容。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很多学院越来越倾向于自行编写内部教材和讲义,积极参与高职高专教材建设,并加大奖励力度,这种模式很大程度地提高了高校教师自编教材的积极性。

(三)建设“双师”队伍

实践证明,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的双师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实施“课证融合”的有力保障,师资队伍建设也是现在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一环。大部分高职院校既有学术型教师,也有从企业转行的相关工程技术人员。这两种老师各有千秋,学术型老师的企业实践相对较少,但是他们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丰富,企业转行的老师虽然实践经验丰富,但是教学经验不足。建设一支良好的双师队伍,就是将这两种老师互取长短,采取“老带新”的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并加大教师业务培训的力度。

实施新的“课证融合”教学体系,不仅可以突出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可以为社会输送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实现学生毕业与就业的无缝连接的同时,也能大大提高高职院校的就业率,更大程度地提升学校的竞争力。

[1]赵志群.职业教育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2]高林,许远,张方.职业院校“双证书”教学工作的研究——关于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5).

[3]姜大源.职业学校专业设置的理论、策略与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傅刚.多媒体应用课程体系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5(5).

[6]向辉.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8(15).

[7]丁艳会,郝俊寿.高职数字媒体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研究[J].福建电脑,2012(12).

表1 职业资格证书与就业岗位的融合

G718.5

A

1673-0046(2016)10-0125-02

猜你喜欢
课证融合课证课程体系
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原画设计“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课证融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Java程序设计课程体系建设思考
基于课证融通的《电工技能实训》课程改革与实践
“三位一体”课外阅读课程体系的实施策略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财经类高职院校“课证融合”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探析
财经类高职院校基于职业导向的“课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