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OC平台学员交流情况的调研与分析*——以30门“中国大学MOOC”课程为例

2016-12-14 07:41:56徐军华
图书馆 2016年11期
关键词:回复率交流图书馆

徐军华 吴 芳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5)

MOOC平台学员交流情况的调研与分析*——以30门“中国大学MOOC”课程为例

徐军华 吴 芳

(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湖南湘潭 411105)

文章通过对30门“中国大学MOOC”课程的综合讨论区进行调研与分析,揭示MOOC平台学员交流已呈现回复率与主题重复度较高、教师参与度较低、交流水平参差不齐、存在无用行为等结果;并提出发起统一解答主题、激励学员回复行为、提高教师参与热情、提升知识交流水平和规范讨论使用平台等优化MOOC平台学员交流机制的建议。

MOOC 综合讨论区 知识交流

〔引用本文格式〕徐军华,吴芳. MOOC平台学员交流情况的调研与分析——以30门“中国大学MOOC”课程为例[J].图书馆,2016(11):103-106

1 引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学习已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方式之一,知识交流则是其中重要的一个环节。MOOC,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是一种不受年龄、阶层、知识背景等限制,借助网络来学习的在线课堂。“中国大学MOOC”在线教育平台于2014年由网易与高等教育出版社合作推出,2015年在教育部出台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推动下受到越来越多的学习者的青睐[1]。MOOC的快速发展为知识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有力地促进了知识的共享与创新。文章对30门“中国大学MOOC”课程的综合讨论区进行调研与分析,力图揭示MOOC平台学员交流的现状,从而提出优化知识交流的建议。

2 文献述评

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2013年5月加入edX平台开始,MOOC就呈燎原之势在中国快速发展,研究文献也越来越多。从现有研究来看,学者们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研究。

第一,MOOC对教育的影响。MOOC的蓬勃发展改变了传统的教育模式,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赵飞等在《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与MOOC的有机结合》中,探讨了MOOC课程及其建设理念与高校信息素养教育相结合的机遇、问题和对策[2];黄如花等在《MOOC背景下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中认为,在MOOC背景下,信息素养的教育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资源、教师能力、学生素质应有相应的变革[3];瞿振元在《以MOOC发展为契机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中,论述了MOOC给高等教育带来深刻的“教”与“学”的双重革命[4];Clive Warren在《高等教育的未来》中,对“各个高校都在尝试建立自己的MOOC平台或课程”这一现状提出了质疑[5]。

第二,MOOC对图书馆的影响。MOOC的出现引发了教育模式的变革,而作为教学辅助机构的图书馆也必然会受到影响。图书馆应积极融入MOOC的时代潮流,创新服务方式。傅天珍等在《高校图书馆应对MOOC挑战的策略探讨》中认为,高校图书馆在MOOC环境中开展服务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应进行服务创新[6];于爱华在《MOOC时代背景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中,从课程开设、参考咨询、信息共享空间和学科馆员的专业水平四个方面提出图书馆在MOOC时代应采用的服务模式[7];Kerry Wu在《MOOCs时代的学术图书馆》中建议,图书馆员无论是以个人身份,还是从机构角度,都应获取MOOC运动的最新发展动态并积极参与其中[8]。

第三,MOOC平台的技术环境。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时代的到来,有关MOOC平台技术环境的研究成果也日益增多。杨玲等在《我国高等教育MOOC平台及技术问题研究》中,对MOOC平台的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挖掘、学生评价系统建设、个性化和社交性学习模式构建等技术性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9];徐华洋在《基于课程大规模开放的图书馆在线学习支持及其应用技术研究》中,从学习资源聚合与内容交互技术、学习资源语义化技术、社交网络技术和学习分析技术等技术视角,探讨了图书馆在线学习支持服务的内容和方式[10]。

表1 30门课程综合讨论区的数据统计

第四,MOOC的商业运营模式。现今MOOC平台的许多资源是免费的,但其长远发展离不开合理的商业运营模式。杨丽娟等在《辽宁省高校共建MOOC平台运营模式及策略》中,介绍了国内现有高校共建的四大中文MOOC平台的特点,对比分析各平台的运营效果,并提出了辽宁省高校MOOC平台构建的策略[11];张晓蒙等在《MOOC的兴起及其对高等教育出版盈利模式的影响》中,论述了MOOC平台的四种盈利运营模式:吸引相关企业赞助、接收广告、收取授权费用和提供额外付费服务[12];Sarah Porter在《MOOCs的经济,一个可持续的未来?》中,从平台、提供者和消费者角度预测了MOOC商业运营模式的未来[13]。

综上,现有成果主要针对MOOC的影响及其平台的技术和运营模式展开研究,缺乏专门针对MOOC平台交流区的研究。

3 数据来源与统计结果

文章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大学MOOC”(http: //www.icourse163.org/),数据获取与处理方法如下:①从爱课程网的“中国大学MOOC”平台的文学艺术、哲学历史、经管法学、基础科学、工程技术、农林医药六大类中各选2014-2015年已结束的5门(共计30门)课程;②分别进入这些MOOC课程的综合讨论区,收集以下数据:主题数、回复数、投票数、课程认可、课程知识、课程建议、教师评价、其他(无聊贴、勉励贴、广告贴等)等方面;③主题数的凝练按照发帖数的总数进行计量,但如果某一主题涉及两个及以上的话题,就以内容分析法取其最重要的话题进行计量。由此,最终得到如表1所示总的数据统计结果。

4 MOOC平台学员交流结果分析

“中国大学MOOC”综合讨论区是一个可以发表关于课程、学习、工作、生活等一般性话题以及跟大家分享经验及想法的平台。通过统计与分析30门课程综合讨论区的数据,可以发现MOOC平台学员交流呈现出以下特点。

4.1 主题有重复

主题重复是指在已有话题基础上又出现多个类似的话题,这种现象主要表现在“课程认可”上。学员即使在综合讨论区发现已存在某一话题,也会继续发起相同的话题,这种重复主题的行为会影响教师或学员回复的热情。笔者将“课程认可”又细分为证书问题、考试问题和成绩问题等方面。以文学艺术类的《现代礼仪》为例,课程认可的主题共有65个,有关“申请证书”的主题数为30个,如“电子证书是免费的吗”、“申请证书需要交多少钱”等;以经管法学类的《微观经济学》为例,课程认可的主题共有39个,有关“证书”的主题数为18个,如“证书到达家的时间”等。

4.2 回复率较高

表2 30门课程综合讨论区的回复率

回复率是指回复总数与主题总数之比。所得数值越大,代表回复率越高;反之亦然。从表2中可看出,课程讨论区的回复率较高,都超过半数。其中,文学艺术类的《现代礼仪》的回复率最低,但也达56%;基础科学类的《线性代数》、工程技术类的《C语言程序设计精髓》和农林医药类的《人文视野中的生态学》的回复率最高,均为96%。

4.3 教师参与度较低

教师参与度是指教师或助教在课程综合讨论区参与主题交流的程度,既包括参与发起话题,也涉及回复学员话题。从表1数据可发现,教师参与度普遍较低。一方面,教师的回复数小于学员的回复数,在30门课程综合讨论区中,教师回复数超过学员的只有10门课程;另一方面,存在教师完全不参与的情况,如哲学历史类的《简明世界史(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工程技术类的《城市总体规划》的教师回复数都为0。

4.4 交流水平参差不齐

交流水平高低的衡量标准主要表现在“课程知识”话题发起和回复的质量上。“中国MOOC”平台由于学习无门槛限制,其学员具有不同的身份,或是学生、或是农民、或是学者,等等。因此,交流水平参差不齐。以农林医药类的《化妆品赏析与应用》为例,针对“韩国人与中国人皮肤有差别,是否最好别选韩国护肤品?”这一话题,不同的学员给出不同层次的回复,有的比较专业,如“日韩系的护肤品相对来说会更适合亚洲人的肤质,欧美国家的护肤品相对来说侧重点会不一样,而且不同人种的皮肤情况、皮肤问题以及不同地区的市场需求都不一样……”;有的比较随性,如“我觉得也没有什么影响,因为我自己也用韩国化妆品”。

4.5 存在无用行为

无用行为是指学员在课程综合讨论区发起的没有意义的话题。从表1中“其他(无聊贴、勉励贴、广告贴等)”可看出,30门课程的综合讨论区都或多或少存在这种无用行为。虽然无用话题数量占话题总数的比例较小。

5 优化MOOC平台学员交流的建议

从分析结果来看,MOOC平台学员交流还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进一步优化。

5.1 发起统一解答主题

MOOC平台上的每门课程的综合讨论区可针对某些热度较高的主题发起一个统一的解答主题,并将该主题设立成“置顶”模式,使每个学员可以第一时间加以关注。如文学艺术类的《大学英语自学课程(上)》置顶“有关认证证书申请的重要通知!”的主题;基础科学类的《中国哲学经典著作导读》置顶“关于上传课堂讲稿(课件)的统一回复”的主题,等等。发起统一解答主题不仅可以减少主题重复行为,而且可以使学员不会错过重要的通知,提高了交流的效率。

5.2 激励学员回复行为

知识交流是双向的。如果只有一方的发问,却没有相应的回复,双向交流不成立,其效果也就大打折扣。从表2可发现30门课程综合讨论区的回复率总体上虽然较高,但仍存在进一步优化的空间。MOOC课程应采取一些措施来激励学员的回复行为,如将回复数与成绩挂钩:首先,只要学员参与回复,就奖励一定的基础分数;然后,在此之上根据回复内容的质量再额外加分。这种措施既能鼓励学员交流的主动性,又能保证交流的质量,还能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成绩获取方式的多样性。

5.3 提高教师参与热情

从表1数据可发现,MOOC平台的大多数教师仅进行知识的讲解,极少参与主题发起和问题回复。所以,提高教师的参与热情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MOOC课程平台可发起“热情教师”的票选活动,对荣誉获得者进行表彰以提高其参与交流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考虑到主教教师讲课任务重、时间紧,可通过聘请更多的助教来参与探讨,并解答学员提出的问题,如主教教师可以给予助教一些硬性标准,规定其每天进入讨论区参与回复的次数,而主教教师也可不定期地参与讨论。在助教的选择上,国外MOOC平台Coursera的做法值得学习,它邀请了许多Community Ta(助教)来回复问题,他们本身是课程的爱好者,由于成绩出色、活跃论坛、获赞很多等原因而成为助教[14]。

5.4 提升知识交流水平

课程知识的交流是综合讨论区的核心,其层次的高低会影响学员学习的质量。从表1和上面的分析可看出,有关“课程知识”的话题在主题总数中占绝对优势,但交流的水平参差不齐。因此,MOOC课程应采取一些策略来提升知识交流的水平:首先,对主题发起和内容回复质量较高(如课程笔记整理、回复专业性强等)的学员给予加分奖励;其次,针对某些热度较高主题的回复进行投票,使其更具有代表性;最后,鼓励教师多参与交流,增强权威性和专业性。

5.5 规范讨论使用平台

优质、高效的综合讨论平台是技术人员和学员共同努力创造的。从表1可看出,30门课程的综合讨论区都存在一些无用行为,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流的效果。因此,规范讨论使用平台势在必行。一方面,后台人员可采用相应的技术措施限制无用主题的发起和回复,如对某些恶意发帖人的IP地址进行封锁、对内容进行过滤设置等;另一方面,应督促学员提高自身素质,对多次发出无聊贴、广告贴的学员予以一定的惩罚,如扣学分、进行书面提醒、劝其退课等。国外MOOC平台Coursera对于违反规定的帖子,设置了举报小旗,鼓励学员之间相互监督[14]。

(来稿时间:2016年5月)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EB/OL].[2015-04-28].http://www.gov.cn/xinwen/2015 -04/28/content_2854089.htm

2.赵飞,艾春艳.高校信息素养教育与MOOC的有机结合[J].图书情报工作,2015(12):52-58

3.黄如花,李白杨.MOOC背景下信息素养教育的变革[J].图书情报知识,2015(4):14-25

4.瞿振元.以MOOC发展为契机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J].中国高教研究,2014(6):1-4,22

5. Clive Warren. The future of university education[J].Property Management,2013(31):2

6.傅天珍,郑江平.高校图书馆应对MOOC挑战的策略探讨[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1):20-24

7.于爱华.MOOC时代背景下的图书馆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21):81-85

8. Kerry Wu. Academic libraries in the age of MOOCs[J]. 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2013(41):576-587

9.杨玲,杨海平.我国高等教育MOOC平台及技术问题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5(5):14-17

10.徐华洋.基于课程大规模开放的图书馆在线学习支持及其应用技术研究[J].现代情报,2015(12):134-138

11.杨丽娟,曾家琳.辽宁省高校共建MOOC平台运营模式及策略[J].图书馆学研究,2015(4):51-54

12.张晓蒙,许洁.MOOC的兴起及其对高等教育出版盈利模式的影响[J].编辑之友,2014(10):10-13

13. Sarah Porter. The economics of MOOCs: a sustainable future?[J].The Bottom Line,2015(28):52-62

14. Coursera[EB/OL].[2016-04-08].https://www.coursera.org/ learn/science-of-meditation/home/welcom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Students’ Communication Situation on MOOC Platform——Based on the 30“China University MOOC”Courses

Xu Junhua Wu Fang
( Facult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of Xiangtan University )

Through the survey and analysis of 30“China University MOOC” courses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areas, this paper reveals some results of students’ communication on MOOC platform, that a higher rate of reply and themes repeat, teachers’ participation is low, communication level is different and useless behaviors exist. Based on these results, this paper discusses optimization of some suggestions of students’ communication mechanism on MOOC platform, including initiating a unified answer theme, motivating students’ behavior of response, improving teachers’ participation, enhancing the level of knowledge communication and specifying the using platform to discuss.

MOOC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areas Knowledge communication

G250

*本文系2013年湖南省社科基金立项资助一般项目“数字环境下湖南省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模式研究”(项目编号:13YBA312)、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项目“《信息检索与利用》研讨式教学方法改革”和湖南省图书馆学会重点课题“中西部农村图书馆发展研究: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视角”(项目编号:XHZD1009)研究成果之一。

徐军华(1979-),男,博士,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生导师,发表论文30余篇,研究方向:数字图书馆、信息服务;吴芳(1993-),女,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5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信息资源管理。

猜你喜欢
回复率交流图书馆
如此交流,太暖!
科教新报(2022年12期)2022-05-23 06:34:16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今日农业(2021年14期)2021-10-14 08:35:28
网络环境下安徽省医务工作者调研参与度及影响因素
医学信息(2020年16期)2020-09-22 07:26:46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海峡姐妹(2020年8期)2020-08-25 09:30:18
形状记忆纳米颗粒的制备及其表征
图书馆
小太阳画报(2018年1期)2018-05-14 17:19:25
飞跃图书馆
机织松紧带弹性回复率模型研究
去图书馆
网络调查受访者信任影响因素研究
现代情报(2013年8期)2013-04-29 00:4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