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青
新浪漫派(NEWROMANTlCS)新浪漫主义又名“blitzkids”,20世纪70年代末诞生于伦敦夜店,在1981年前后达到顶峰。它以华丽妖娆甚至浓艳夸张的时装妆容和新浪潮音乐为基础,男人们通常都化妆,穿着英国浪漫主义时期的奢华风服饰,最初只是一群热爱表现自我的“地下人士”,后来吸引了一批青年们为夜店文化与街头着装疯狂;它深受灵魂人物David Bowie还有乐队Roxy Music的影响,浮夸出位的着装但不会被认为是博出位;它影响了独立杂志,如/-D的创立和追捧,也影响了设计师(如Vivienne Westwood)的经典设计。
嘻哈文化(HlP-HOP)
HiD-Hop意为“摇摆的屁股”,源自非洲原始部落的流行文化,后通过美国黑人社区流行,其渊源可上溯至20世纪70年代。Hip-Hop是一种由多种元素构成的街头文化的总称,它包括音乐、舞蹈、说唱、DJ技术、服饰、涂鸦等。Hip-Hop同样是一种生活态度。嘻哈—族穿着宽松的衣服,包着头巾或运动帽,再加上一堆亮闪闪的金属饰物。
嬉皮士(HlPPlES)
嬉皮士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于美国社会中的青年群体,他们否定理性,强调本能,关注当下,以一种非暴力的方式表达对主流文化的不满。嬉皮士生活的四个主要元素——奇装异服、毒品、摇滚乐、群居,体现了嬉皮文化的精神内核:反叛,不满。而在当下,嬉皮装束则意味着扎染、喇叭裤、图案迷你裙等所有最棒的元素。
摩德族(MODS)
摩德族为现代酷感潮流开创先河,诞生在20世纪60年代的英国伦敦的卡纳比街,迅速成为第一个青少年的亚文化,之后更传遍全英国。摩德族的精髓在于崇尚干净简明、时尚现代,无论男女都看起来精神又干练,俏皮又不失优雅。最钟情的搭配是时装界永不落伍的黑白配和中性风,再和街头必备的军用品等元素相结合,成为富有个性的英伦街头文化。
朋克(PUNKS)
朋克是二战后,在经济不景气和特殊社会政治背景下,英国产生的由失业者和辍学的学生组成的反传统主义的工人阶级亚文化。他们拒绝权威,提倡消除阶级,崇尚“性和颠覆”,其影响的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音乐,更是一种对时尚和时髦的抗拒和反叛,他们主张DIY,把廉价服装和布料进行再造加工,使服装呈现出一种新的粗糙的风格。
哥特风(GOTHS)
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有少数乐队标榜“Gothic”,直到80年代初哥特摇滚才逐渐抬头。哥特服装风格被界定为黑暗,甚至病态、色情的。典型哥特风格包括染黑的头发,黑眼线、黑色的指甲和黑色的装饰风格强烈的服装。装饰风格通常来自于伊丽莎白时期、维多利亚时期或者中世纪,并且常常带有天主教或其他宗教图案如十字架或T型十字章(古埃及生命的象征)。
新海报女郎(NEO PINUP)
复古海报女郎借鉴于20世纪40-50年代,最早是因玛丽莲·梦露和贝蒂·佩姬等女性而流行,她们以迷人的曲线、性感的风格以及经典的妆容和完美的发型而闻名。20世纪90年代,海报女郎运动因蒂塔·万提斯和萨拜娜.凯利等女性而重获新生,演变成了一个新的亚文化,名为新海报女郎(Neo Pinup)。对她们来说,个性和奇异十分重要。她们经常染色彩鲜艳的头发,在身上穿孔,甚至纹身。她们也会使用现代的面料,比如乳胶,但仍然选择老式的剪裁和风格。
原宿少女(HARAJUKU KIDS)
“原宿,少女”并不是一批打扮类似的人,而是有着几十个不同亚文化的大群体,各有各的风格。其背后主要是源于咔哇伊文化,作为二战后西洋文化的有效融入和影响的结果,在日本日益壮大发展。大多数人认为它诞生于大正时代的初期。当时,画家蒹诗人竹久梦二强调女性化的物品,并特别面向女性出售而使之商业化。
萨波赫斯时尚族(LES SAPEURS)
萨波赫斯时尚族源于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后殖民时期。民众们——尤其是男性,通过着装殖民服饰获得社会地位和关注。他们夸大西方的西装,用夸张的服饰搭配来面对他们的过去,获得社会尊重以及一个不确定的未来。他们自称为“Sapeurs”。20世纪60年代,伦敦相对富裕。战后,当地的年轻人反对老一代,想要表达其政治和社会观点。为此他们创建自己的外观和风格,提倡特立独行的服装风格。
英国阿飞(TEDDY BOY)
英国阿飞现象是为了复活爱德华七世时代的时尚(Edwardian dandy),而始于1940年代后期,一个英国萨维尔街的裁缝。英国年轻人马上就被这个新运动吸引了。他们拒绝战后的灰暗和简朴,而去拥抱这种古怪时尚。阿飞穿皱巴巴的夹克、锦缎马甲、细腿裤和高脖宽领白衬衫,戴窄领带。这些服装质量很好,通常由裁缝定制,他们在头顶抹厚厚的油,脑后则留成鸭屁股式的扁平发型。1970年代,他们开始融入摇滚派(Rockers)。经常可以看到,阿飞们白天穿皮夹克,晚上则换成皱夹克和高领衬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