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海芹
[摘 要]教学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彼此依存,从不同的侧面共同作用于教学的过程。然而在语文教学中,许多教者只重视智力因素,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这就影响了语文教学效果。那么非智力因素都包括哪些,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以培养呢?为此,根据非智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从情感教育入手,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观点,并分四个层次加以阐述。
[关键词]情感教育 动机 兴趣 意志 气质 因材施教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00015
教学是一门艺术,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的双边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互影响、彼此依存,从不同的侧面共同作用于教学过程。随着教育理论的日趋完美,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已经认识到非智力因素在启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方面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
那么非智力因素都包括哪些因素呢?《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中告诉我们,它包括人的情感、动机、兴趣、意志、气质、性格等心理品质。在这些非智力因素中,情感是最重要的因素,它以自身的调节行动和交替功能,影响着其他非智力因素,起着催化剂和奠基石的作用。
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可从情感教育入手,巧用情感与其他非智力因素之间的关系,全面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促进学生智力因素的发展,并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最高效。
一、从情感教育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兴趣,促进学生学习达到最佳状态。许多研究表明,动机是学习的关键,而兴趣又能有效地诱发与强化学习动机。通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情绪调动、情感设置,又能激发和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动机。因此,在教学中可由情感教学入手,培养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动机的最佳水平,以适应各种复杂的学习内容,完成教学目标。
如教学《始终眷恋着祖国》一课,课前我通过谈话,简介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我国“两弹一星”功勋钱学森的勤学故事与科学研究成果,尤其是他的爱国事迹,以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产生学习新课的欲望,从而怀着对钱学森的敬爱之心去认真阅读课文。再通过课中讨论,尤其是展开以“钱学森在美国已经功成名就,成为世界公认的力学界和应用数学界权威以及流体力学研究的开路人之一,卓越的空气动力学家、现代航空科学与火箭技术的先驱、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并有着丰厚的待遇,为什么还一定要回到刚刚解放,一穷二白的祖国,甚至遭到恐吓、迫害数年,最终仍然回到祖国”等问题讨论,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出学生为中华崛起而勤奋读书的动机,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的各项学习活动中去。
二、从情感教育入手,强化学生学习的意志与品质,促进学生塑造完美的人格。教学是培养人的一种活动,它的目的是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完整的发展。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仅要教书而且要育人。任何有目的、有意识的行动,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就需要一个人用坚强的意志,来调节自己的外部行动和心理状态以克服困难。大量研究表明,人的意志行动总伴随着情感,从某种意义上讲,情感是意志的推动力量。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可以从情感教学入手,巩固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而塑造完美人格。
今天我们所教的学生中,绝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他们一直处于养尊处优的生活之中,吃苦精神不强,学习中每遇困难,多会出现畏难情绪。为此,在教学《愚公移山》一课的问题探究中我让学生讨论:“愚公真的很愚,而不知道采用搬家的方法吗?他坚持这样做,并发动全家人都去挖山,其目的是什么?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我们的教材还保留这样的课文,其目的又是什么?我们在学习中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吗?今后应该怎么做?”从而使许多学生不仅从心里真正敬佩愚公,而且在平时学习中都能发扬愚公移山的精神,其学习成绩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三、从情感教育入手,因材施教不同气质的学生,促进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学习。气质在非智力因素中具有一定的先天性和稳定性,并不是可以简单地塑造和随意改变的。但在教学中针对气质类型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从情感教育入手,不断进行感情投资,往往可以使工作进行得更顺利,更有成效。
如在语文教学中,我对胆汁质(热情直爽、精神旺盛,但情感易冲动、脾气急躁,心境变化剧烈,呈外倾性)的学生不轻易激怒他们,而是耐心地启发和协助他们学会自制;对多血质(热情、活泼,喜欢与人交往,有同情心,但注意力容易转移,缺乏一贯性)的学生既要发挥他们发言的积极性,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粘液质(安静、沉默、稳重,但遇问题不主动,甚至采取回避态度)的学生让他们回答问题或订正其他同学的错误;对抑郁质(性格孤僻,表情忸怩,自信心不强,小心谨慎,行动迟缓,有明显的内倾性)的学生要让他们做好准备,只要肯发言,即使说得不够理想也给予一定的鼓励和积极的评价。这样既适应了他们的特点,也帮助他们克服了缺点,从而既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也做到了因材施教,促进每位学生都能积极学习。
(责任编辑 韦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