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寒
摘 要 将建构主义思想运用到生物实验教学的改进中,不但能有效提高实验的教学,还能促进学生探究实验的能力以及科学素养的培养。
关键词 建构主义 验证性实验 生物学实验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志码 B
文件编号: 1003 - 7586(2016)11 - 0057 - 02
1 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原是指在进行建筑的过程中,将一些零件和材料搭建成某种结构。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其主旨是弘扬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发展性,强调学生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者,是自我发展的主体。
2 建构主义在生物验证性实验上的改进案例
在高中生物教材中,多数是验证性的实验。传统教学中,教师会对这些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和实验方法步骤一一讲解,或者要求学生自学课本,然后再进行实验。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大多数学生通过背诵实验的原理和步骤,死记实验的结果。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其实,将一些验证性实验的材料和试剂的选择改为探究性实验,将有利于学生知识模型的建构,也有利于学生探究实验能力的培养。
2.1 通过不同材料的探究改进验证性实验
2.1.1 目前实验教学的现状
以“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为例,在这一节的实验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由教师讲解实验的原理、实验的步骤和实验会出现的结果或者是由学生自行看书自学,然后进行实验。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只是被动地知道了用苹果汁和斐林试剂可以出现砖红色沉淀,不能很好地将这个鉴定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2.1.2 对实验的改进
“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这一节实验课,在还原糖的鉴定中,普遍是用苹果汁作为实验材料,使用斐林试剂来鉴定苹果汁中的还原糖。改变成探究实验为探究哪些糖类能够被斐林试剂检测出来,具体操作见实验一(表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结果,得出结论:葡萄糖和果糖能够被斐林试剂检测出来。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哪些材料含有还原糖?教师提供实验材料及具体操作见实验二(表2)。
在这个实验的改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将实验组的材料进行调整。在材料的选择上,主要给学生制造问题情境:① 火龙果口感上不太甜,但是含还原糖的量却比西瓜高(西瓜含糖量为6.59%,火龙果含糖量为10.66%);② 材料本来就带有较深颜色时,会影响实验的结果观察。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① 哪些材料含有还原糖?② 最合适的材料应该具有哪些特性?③ 不同的材料可以用什么样的方法获取汁液?④ 如果需要检测的材料含有颜色,可以怎样处理?
实验改进后,根据实验一,学生不但能获得检测还原糖的直观体验,同时还能主动构建知识:糖的种类很多,而斐林试剂只能检测出某一些种类的糖。根据实验二,学生能够主动构建知识:① 利用斐林试剂可以检测各种材料是否含有还原糖。② 有一些已有较深颜色的材料,不能直接用斐林试剂来检测,需要做出一些处理。关于处理的方法,教师也可以用来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或进行探究实验。比如,将西瓜汁放置一段时间,西瓜汁会发生自然澄清的现象;也可以放进少量的硅藻泥使西瓜汁变澄清。
2.1.3 改进后的意义
基于建构主义的理论,将实验的过程改成“问题串”的形式,有利于学生在获得一定成果后,又有新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不断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促进,使学生在获得成功后又能积极地向“跳一跳就能摘到的桃子”前进,不断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样的改进不但能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掌握到实验中材料选择的原理、材料的选择对于实验的重要性,同时又不会被书上的材料所局限。同时,在这个探究实验中,学生真正地将斐林试剂运用到了不同材料是否含有还原糖的鉴定中。斐林试剂对还原糖的砖红色反应就不再是一个枯燥的知识点,而是还原糖检测的工具了。
2.2 试剂的探究
2.2.1 目前的教学现状
在“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这节实验中,教师讲解实验要点和步骤,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要求学生分析结果。
2.2.2 实验的改进
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这节课的实验教学,改变为探究实验“不同状态洋葱鳞片叶的显微观察”(表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种不同状态的洋葱鳞片叶,使之对质壁分离的现象有一定的认知,并探究不同浓度蔗糖溶液中新鲜洋葱鳞片叶的状况(表4)。
将蔗糖溶液浓度进行探究性的改进后,学生在实验中可以主动获得以下相关知识:① 多少浓度的蔗糖溶液能让细胞质壁分离?② 多少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以让细胞质发生壁分离最快?③ 多少浓度的蔗糖溶液可以让细胞在质壁分离后,滴加清水又能快速地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洋葱鳞片叶表皮在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中和质量分数为3%的NaCl溶液中的状态。
学生观察现象后,主动寻求知识:(1) 3%的NaCl溶液为什么能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质壁分离复原?(2) 半透膜和原生质层在功能上的区别是什么?
2.2.3 改进后的意义
通过改进成探究实验,学生能对质壁分离的原理中浓度差理解得更为透彻。通过不同溶液的比较实验,学生的思维不再固化在蔗糖溶液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与此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对不同溶液质壁分离结果的对比,创造出问题情境,能激发学生探究质壁分离复原原理的兴趣,加深理解原生质层和半透膜在功能上的区别。在这个实验中设置了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的探究实验,将有利于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生根的探究”的实验中进行能力的迁移。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探究实验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沛,康延虎.建构主义学习六年评述[J].教师教育研究,2004(9):17-19.
[2] 李方,刘晓玲.教学中的建构主义:高校教学理念的转换[J].高教探索,2003,(4):45-48.
[3] 吴秋波.西瓜汁的澄清工艺及营养成分变化研究[J].食品工业,2012,12:65-67.
[4] 纵伟,刘艳芳,白新鹏.火龙果的营养保健成分及加工[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07,10:46-48.
[5] 李中原.探究蔗糖溶液与NaCl溶液对质壁分离效果的影响[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3(9):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