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衙署

2016-12-13 16:27张兵
文史月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大堂建筑

张兵

衙署,中国古代官吏处理公务的主要场所,兼具行政、司法、宣谕的功能,是历朝历代城池中必不可少的建筑,也是统治阶级权力的象征。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里,统治者基于“民非政不治,政非官不举,官非署不立”的认识,十分重视衙署的设置与建设,并且有严格的规制,形成特有的衙署文化。

       1996年11月20日,国务院公布霍州署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霍州衙署,作为全国保存最完整的州级衙署,与北京故宫、河北保定直隶总督府、河南内乡县衙,共同形成封建国家从中央到地方的四级衙署建筑实物遗存,联袂结成中国古代四大官衙国际旅游专线,无论其位置选择、建筑规模,还是整体布局、形制设计,均属国内现存同类衙署之冠,具有较高的研究、旅游和保护价值。衙署内的元代州署大堂,是全国仅存的三座元代大堂(另两座也在山西,分别是新绛县的绛州署大堂、临猗县的临晋县衙大堂)之一,规划布局恢宏壮丽,建筑风格特立独行,设计手法巧思多变,元代风格粗犷豪放,我国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描述其为“滑稽绝伦的建筑独例”。1965年5月24日,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衙署历史

霍州衙署,位于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东大街北侧16号,坐北朝南,始建于唐代,相传为尉迟恭帅府行辕,但署内唐代建筑已荡然无存,仅有一对唐代石虎伏卧在州署大堂的月台上。元成宗元贞三年(1297年),霍州城池复立,起盖公廨,统辖霍邑、赵城、灵石、汾西、岳阳5县,霍州署“权为国王行邸”,显耀一时。元大德七年(1303年)8月,洪洞赵城一带发生八级强烈地震,霍州城“地道失宁,民居官舍,震撼摧压,荡然无遗”,衙署也未能幸免,除大堂外其他建筑均毁于地震。清道光五年《直隶霍州志》记载:“州署在宣一里。元权为国王行邸。大德七年,监州失刺不花同知州李伯渊修葺,至正十八年(1358年)毁(唯大堂幸存)。明洪武四年(1371年)同知吕稷建。成化初,知州张玘、鲍克恭继修。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知州禇相改路建坊,筑东西南垣墙,立左右廊房各三楹于大门外”。到清代,顺治、乾隆、光绪年间均有重修。清未到民国,天灾无常,战事连连,衙署仅中轴线建筑基本保存完整,至本世纪初,一直是霍州县各朝历代政府机关所在地;东西辅线及署外建筑或圮、或毁、或被改作他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历史建筑的保护与维修,霍州衙署相继被公布为省和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中共霍州市委、市人民政府以衙署为基地,建立霍州市州署博物馆。1989年以来,中央、省、市财政相继拨出文物保护经费,省、市文物部门先后组织修复了谯楼、前坊,揭瓦维修了大堂及两侧耳房,大修了署前大院东西科房等。2007年4月28日,霍州市人民政府全部迁出衙署,结束了千余年来历朝政府在这里办公的历史,用时任市长张三森的话说,就是“还州署于人民,还州署于文物研究,还州署于旅游开发”。同年9月,国家文物局将霍州衙署列入“保护山西南部早期木结构建筑105处重点项目”之中,筹资3000余万元,对衙署中轴线文物建筑本体进行全面修缮,并配套进行环境整治和基础设施建设,霍州衙署整体复原了历史原貌。

衙署建筑

据《直隶霍州志》记载:“州治在宣化坊南向,前有坊表三,列东、西、中。大门一座,门之上有谯楼。楼东为土地祠,为吏目署;西为囹圄。由大门而仪门入,为大堂。堂前甬道,恭设戒石亭。亭东西列各书吏房。东上南向,为酂阳侯祠。祠东侧有官厅。堂之西为库,其东则承发房居焉。大堂后即宅门,中设同门。入门,为二堂,康熙御书匾恭悬于此。左翼为客座,右为签押房,皆有廉。二堂之西,书室三所,其后有古马神庙,前州陈公祠。二堂后即内宅,东西翼为内书房。迤东为静怡轩,又东为绿云山馆,中有曲水池;东南隅有景岳亭,缭以短垣;南为东厨、杂屋。署以间计,在宅门以内,大小70余楹。”鼎盛时期,衙署占地面积达35800平方米,建筑格局总体上以中轴线为主、东西两轴线为辅,三路并进,在州署大堂、二堂达到高潮,并延伸至后院。中轴线为行政区,由南向北依次建有前院,包括二龙戏珠影壁、古霍名郡牌坊、谯楼、丹墀等建(构)筑物;主院,包括仪门、缮状坊、甬道、戒石亭、月台、大堂、大堂东西耳房、大堂东西科房等;后院,包括客座、签押房、二堂、鸣琴轩、典册坊、内宅院等。西辅线为军事区,主要建筑有古马神庙、陈公祠、城守署、皂班、狱神庙等。东辅线为驿站和休闲区,主要有静怡轩、绿云山馆、景岳亭等。

古霍名郡牌坊,位于影壁后、谯楼前,临街而立,挺拔气派,明代之前叫承流宣化坊,当时是教化百姓的场所。牌坊高13.5米,宽14米,底部由四根并列大柱支架构成3个门,中间宽大,两边较小,重檐悬山顶,由圆椽、方桷、斗拱、筒瓦构成,琉璃剪边,绚丽夺目。为宣扬霍州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明代知州荡克宽将牌坊南面正上楣的“承流宣化”改为“古霍名郡”,左右两侧楣分别题“平理”“保厘”,这是对过去霍州衙署行政职能的高度概括。北面正上楣题“保障三城”,指清代直隶霍州管辖范围。此牌坊解放初期被毁,1999年重建。

       修复后的静怡轩,现已改作霍州市廉政文化馆,是山西省、临汾市廉政教育基地

谯楼,位于牌坊北35米处,雄伟高大,宛若城门,居衙门前端,是整个衙署的制高点,还是城市的瞭望台和信息台,古时发布政令、张贴布告,均在谯楼和城门。谯楼下部基座为砖石结构,上部为木质楼阁,十字歇山顶,通高19.6米,基座东西长15米,南北宽11米。砖砌拱券式门洞上部镌“拱辰”两个大字, 出自《论语》“以政为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意思是执政者如能以德感人,则近者悦,远者来,天下归顺。此楼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 (1542年),1985年倒塌,1990年复建。

丹墀仪门,丹墀是谯楼与仪门之间的署内广场,东西宽约35米、南北长约60米,红色地砖铺就,是知州举行仪式和群众“闹社火”、集会的场所。每年开春,为祈求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知州都要在这里举行隆重仪式祭拜天地。丹墀东侧廊房为快班、捕署、土地庙所在地。西侧为司狱司,即监狱,且分男监、女监,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监狱北边,设狱神庙,供奉管理监狱的狱神,狱官狱卒祈求监狱平安无事,囚徒人犯祈盼得到公正判决。

仪门是霍州衙署的第二道正门,位于丹墀北部,取其 “有仪可象”之意,是知州举行重大礼仪活动的地方。古代各级官员到访、降旨,必须在仪门前落轿下马,然后拾级步入。仪门为高台基建筑,台基距地表2.5米,房脊距地面8.3米,高高在上,肃穆威严,东西长15米,南北宽10米,面宽、进深各三间,四梁八柱,五檩四椽,设斗拱七组,灰瓦悬山顶,大门前有4.5米宽的台阶18级,在古代九为大,选择两个九作为台阶步数,暗寓本处衙门为本州最高施政机关。仪门东西两侧各设一门, 东为人门, 供平时行人和车马出入;西为鬼门,被判死刑的犯人即由此门推出斩首。

甬道戒石亭,仪门后为甬道,砖石铺筑,长62米,宽6米,高出地面1米,直达月台和大堂,供知州迎送贵宾及官员。 甬道中间建木牌坊一座,曰戒石亭,专为安置和展示箴言警语等提醒官员的戒石而立。亭形似古霍名郡牌坊,仍为四柱三门形制,中宽边窄,但体量大大缩小,横额北边木雕“清慎勤”,南为“天下为公”,民国年间所刻。亭下设戒石两块,东写“公生明”,西写“廉生威”,出自 《荀子》,用以警戒官吏;碑两块,西碑刻“尔奉尔禄,民膏民脂”,东碑刻“下民易虐,上天难欺”,这是后蜀孟昶所撰《戒官僚》中的四句, 宋太宗亲书赐予郡国,命立石堂前,进出熟视,诫勉不忘。

月台大堂,戒石亭北、大堂前为月台,方砖铺墁,条石嵌边,比甬道又高出0.2米。大堂前建设月台,一方面是为了大堂的基础坚固,起护基的作用;另一方面,为群众观看官员审案提供平台,起看台的作用。月台高出地面1.2米,面积达400多平方米,这在国内地方衙署大堂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也表现出霍州衙署建筑的独特个性魅力。月台南沿边伏卧石虎、石狮各一对,其中石虎为唐代遗物,证明霍州衙署距今已有1300余年历史。

大堂是霍州衙署的主体建筑,建在衙署内最高处,处于中轴线建筑群的中心位置。大堂坐北向南,面阔进深各5间,东西通面阔22米,南北总进深15.1米,占地面积332平方米,座落在高出堂外地面1.2米的月台上,单檐歇山顶,通高l0米。从远处看,高大雄伟,古朴典雅,巍峨壮观,等级森严;到近处观,堂内上下左右,既不雕梁画栋,又不彩壁绘墙,朴实无华,庄严肃穆。大堂营造法式为五间六椽,前后乳袱用4柱,堂内减柱造,明间金柱全部减去,仅有前后4根檐柱,大梁内额跨度长,明间开阔;14根顶梁大柱,直径均在0.5米左右;6根粗壮大梁,直径均在0.8米以上。大堂所有梁架檩柱选材用料,均不刨不旋,顺其自然,粗头尽其材,细头稍加垫。这种独具匠心的木结构营造法式,实属历史罕见,更体现了元代粗犷豪放、庄重威严的建筑风格。大堂前有抱厦, 与大堂紧密相联,浑然一体,但建筑风格迥然不同,梁柱均经刨旋,两头粗细相同,椽檩彩绘,富丽堂皇,与大堂朴实无华的建筑风格形成鲜明对比,为明代所建。抱厦面阔三间31.8米,进深一间6.3米,四椽袱柱,卷棚灰瓦悬山顶,斗拱四铺作,单下昂计心造,共七组,但无一组放在柱头之上,这一奇特结构,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绝无仅有。

二堂内宅,二堂,又称鉴心堂,是知州初审民事、刑事案件及处理日常事务的场所,与大堂紧密相联,浑然一体,但建筑风格迥然不同,梁柱均经刨旋,两头粗细相同,椽檩彩绘,富丽堂皇,与大堂朴实无华的建筑风格形成鲜明对比。二堂面宽、进深各3间,东西长17.8米,南北宽8.9米,通高6.3米,硬山顶,4椽4铺作单昂斗拱。堂后设回廊,康熙四十二年(1073年)圣祖皇帝西巡,路宿霍州署,亲笔御书:“日色才临仙掌动,香烟欲傍衮龙浮”赐于知州李绍祖,后制匾恭悬于此。

二堂后为内宅,明代建筑,是知州及其家眷生活起居的地方,也是衙署中轴线上最后的一组建筑, 面阔、进深各三间,悬山顶,东西长12.6米,南北宽3.2米,通高6.5米。

建筑文化

霍州衙署作为州治衙署,至今已历时有1300多年的历史。衙署以其雄伟高大、古朴典雅、结构奇巧、工料俱佳的主体建筑和规模宏大、布局得法、形制壮丽、内实外华的附属建筑而见长。作为古代基层政府机构,它无论布局规模,还是建筑形式,都遵循着封建规制的规范,包含着尊卑等级的理念,体现着中国古代建筑含蓄、自制的内向形态,是封建社会各级官府活动的缩影,映射着当时社会的文化内涵。

衙署建筑群横向分为中轴线和东西辅线三大部分,纵向分为州前坊(古霍名郡坊)、谯楼、丹墀、仪门、月台、抱厦、大堂、二堂、内宅等九大建筑群,整体给人以空旷肃穆之感。为了更加强调大堂的庄重严肃,在大堂前布置了一系列庭院和建筑。二龙戏珠影壁、古霍名郡牌坊、谯楼、仪门等建筑和宽阔的丹墀广场,渲染烘托出大堂的重要地位,体现了统治阶级的权威。

霍州署原状鸟瞰图

在平面布局上特别强调轴线对称,中央厅堂,两侧辅助,尊卑有别,井然有序。衙署建筑以中央甬道为中心,将主要建筑放在中轴线上,遵循“左文右武”“左尊右卑”“前朝后寝”的布局思想,构成前后贯通的数进四合院,每进院落以主要建筑为中心,左右对称设置配房、厢房、廊房、过厅等次要建筑,这种布局集中体现了旧时官衙庄重、肃穆的威严气势,适应中国古代社会的宗法和礼教制度,便于安排成员的住所,使尊卑、长幼、男女、主仆之间有明显的区别。这种刻意设计的建筑布局,实际上反映的是一种人间秩序,表达出封建社会的政治、生活伦理。

主体建筑结构形式和细部作法较晚期衙署建筑更为自由。明清衙署无论是平面布局、主体造型,还是营造法式、局部作法均非常严谨,王权至上的文化主题深深渗透于地方衙署建筑之中。然而,霍州衙署作为元代中期建筑是例外。梁思成在其《晋汾古建筑预查纪略》中这样描述:“大堂的结构上,我们得见到滑稽绝伦的建筑独例。大堂前有抱厦,面阔三间。当心间阔而梢间稍狭,四柱之上,以极小的阑额相联,其上却托着一整根极大的普拍枋,将中国建筑传统的构材权衡完全颠倒。这还不足为奇,最荒谬的是这大普拍枋之上,承托斗拱七朵,朵与朵间都是等距离,而没有一朵是放在任何柱头之上,作者竟将斗拱在结构上之原义意,完全忘却,随便位置。斗拱位置不随立柱安排,除此一例外,唯在以善于作中国式建筑自命的慕菲氏所设计的南京金陵女子大学得又见之。”这种作法与我国现存的总督署、知府署、知县署相比,明显是一种“僭越”。究其原因,概是因为元代山西地处蒙汉交界地带,战事频繁,政权更迭,社会动荡,民生凋敝。表现在建筑上,不像唐宋时期体量宏大壮观,用材严谨规整,在细部作法上也显粗糙豪放。但大堂历数次强烈地震不倒,经700年沧桑岁月不朽,其材质之优良、结构之精巧、技艺之高超,令人叹为观止。

猜你喜欢
大堂建筑
大堂
穿过雪夜的大堂
建筑与数学
酒店大堂快题设计
如何做好大堂经理工作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超高层办公建筑大堂设计标准研究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什么时间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