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之 漾 杨楠娅 图/李先跃 庾 伟 曹 珏
匠心筑梦 “滇”峰夺魁
——第十四届全国烟草行业职业技能竞赛红塔集团获奖选手报道
文/之 漾 杨楠娅 图/李先跃 庾 伟 曹 珏
红塔集团中央景观广场
作为全国19家参赛单位之一,红塔集团参赛选手在制丝、卷包设备修理竞赛中全面开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背后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红塔集团战略性的人才培训计划、优秀的教练团队配置和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共同给出了答案。
2016年8月26日至30日,第十四届全国烟草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合和杯”第五届烟机设备修理职业技能竞赛在云南玉溪和曲靖举行。在这次由中国烟草总公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和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全国委员会主办,云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云南中烟”)承办的国家级二类竞赛、烟草行业最高规格的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中,来自云南中烟代表队的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职工杨存龙、邱仕强分别获得制丝设备SD508机型第一名和卷包设备GDX 2机型第一名,王云祥获得制丝设备SQ311A机型第二名。”
作为全国19家参赛单位之一,红塔集团参赛选手在制丝、卷包设备修理竞赛中全面开花,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背后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红塔集团战略性的人才培训计划、优秀的教练团队配置和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共同给出了答案。
在参赛备战中,红塔集团以云南中烟整体的培训和选拔计划为核心,同时红塔集团职工培训中心充分吸取了历届技能大赛的成功经验,借鉴体育竞赛模式,确定了逐步竞争、最终确定参赛选手的做法,以此保证参赛选手始终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通过三个阶段的集训和最后阶段的强化训练,全面增强了参赛选手的理论水平和技能操作水平,并在备战过程中进一步强化选手的竞争意识、危机意识,提高心理素质和应试技巧,从根本上保证了选手即便在高强度、高压力下也能正常发挥技能水平。
针对参赛选手的培训指导,红塔集团配置了最优秀的教练团队。纵观教练名册,他们都是来自集团省内四厂参加过业内多次技能竞赛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不但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储备,又身怀丰富的实战经验。选手在教练的指导与陪伴下,以匠人精神勤练、巧练、钻研提升,以最饱满的精神、最精湛的技艺奋力迎战。
战略性的人才培训计划、优秀的教练团队配置是红塔集团选手取得优异成绩的基石,完备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更为红塔选手的腾飞插上了有力的翅膀。近年来,红塔集团不断梳理企业内部管理,整合管理工具,积极构建具有红塔特色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围绕“选、育、用、留”四个维度构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着重于“两书”(干部履职承诺书和岗位绩效计划书)建设,着力于新员工培养计划和岗位胜任能力提升计划,加大人才开发投入,加快推进技术、技能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建设,让员工实现“经营管理”和“职业技能”两条路径发展,分别在原料保障序列、设备维修序列和卷包操作序列、品牌管理序列设计职业发展任职资格平台。同时,充分发挥集团自身技术方面的优势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强高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超前思考,科学谋划,及早选苗,各方主动,做好储备,使得一大批优秀年轻的技术、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在引领行业人才培养与发展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在行业、云南中烟各类技能竞赛中奠定有利基础,真正发挥出人力资源管理作为集团新时期展现新形象的窗口。
近年来,红塔集团培养出了诸如2015年第十三届全国烟草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第六届烟叶分级职业技能竞赛第一名、“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申报资格获得者梅玲丽等一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才。
脚下有基石,红塔选手站得稳,身上有丰满的羽翼,红塔选手可以乘风翱翔,再加上一颗敢于拼搏、永不放弃的心,红塔选手一路走来硕果累累。
杨存龙、邱仕强两位选手作为此次竞赛云南中烟代表队中红塔集团竞赛团队的优秀代表,从他们身上,我们能看到一幅红塔匠人在工匠之路上坚韧笃定的前行图景。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感受“冠军”背后的成长历程。
记制丝设备SD508机型第一名杨存龙
“能拿到第一,真的是太激动了!”赛后杨存龙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
杨存龙今年34岁,是土生土长的玉溪人,虽然看起来个子不高,却十分精干,笑起来一脸温和。为了这次全国技能大赛,他准备了八九个月,经过了多轮的模拟比赛和选拔后脱颖而出,靠真才实干才拿到了全国大赛的参赛资格。
回想起备赛时期,杨存龙身体还出了一次不小的意外。由于备赛期间训练强度大,他突发肾绞痛,还好当时是封闭训练,驻地领队立马叫人将他送到了医院。后来在领队和教练的关心下,他进行了全面体检,幸好及时对症治疗,身体很快就恢复了健康。
赛后聊起这次大赛,杨存龙依旧兴奋:“还是要感谢企业、工厂和车间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和培养,能够给予我这样难得的机会,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全国大赛,以前最高级别的也只是到省级类的比赛。我感觉全国大赛难度更大,从各个环节,包括组委会还有裁判的执裁更注重细节,全方位的工作都做得更严密,更细致。裁判执裁也非常公正,组委会的服务保障工作也是做得相当到位,对选手的饮食和生活的帮助都非常大。”
一棵苍天大树需要好种子,更需要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红塔集团从2011年开始实施“新员工培养计划”,每年新进青年员工,统一分配到生产一线岗位学习锻炼。2005年,杨存龙一进入集团就被安排到车间的各个工序点进行学习,掌握各个工序点的各项工艺参数及操作要点,逐步了解设备的工作原理和主要结构,为以后的修理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进入机械修理组以后,车间为他制定了详细的培养计划,采用“师带徒”的方式,中间穿插“跟班修理”的工作,让他能够尽快掌握车间设备和维修要领,完成从学生到修理人员的转变。虽然,他本身就是机械专业科班出身,但他深知学识与实际能力之间很大的差别,工作中他扎根于现实,凭着不懂就问的虚心劲儿和踏实认真的执着劲儿,在烟机修理道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
2012年,在红塔集团推荐下,杨存龙参加了云南中烟举办的烟机设备维修技能竞赛,荣获制丝设备SQ311A机型第一名的好成绩,再次获得“云南中烟公司技术能手”称号,并破格聘任成为红塔集团制丝设备维修专业三级维修师……
如今面对更大的荣誉和成功时,杨存龙却谦虚地表示自己还需不断努力。他希望等到闭幕式结束后能和裁判有一个交流,这样就可以对自己在操作过程当中的失误进行总结,为自己以后的工作提供经验。比赛的目的不是为了争得名次高低,而是通过比赛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提升。杨存龙总结道:“这次参赛后,我想我以后工作的规范性会得到不少提高。我们平时干工作时,对于工具和零件的摆放可能会相对随便一些,活干完就行。参加比赛之后,对于维护设备的规范性大大提高,对设备也越来越熟悉,心理素质也有很大的提高,这些对以后维修设备工作帮助非常大。”
对于行业内大力倡导的工匠精神,杨存龙并不认为自己已经是“优秀工匠”,他谦虚地认为:“一个优秀的工匠是经过时间的历练才能达到的境界,我目前需要学习的还很多。但在这次比赛中,我在一位名叫王云祥的老师傅身上看到这种精神,他身上那股子专注的风范体现出了工匠精神。王师傅所参加的项目是两个机型一起比赛,他需要熟悉两台设备,我们练一遍实操,他需要练两遍。而且他的参赛机型比我们的机型更复杂、更难练,但是他这样的年纪还那么拼搏、专注,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工匠精神……”
对于杨存龙而言,一个短短的比赛将会深深影响他的人生。从赛前的精心准备,到比赛时的全心投入,再到比赛后的思考总结,夹杂着成功的喜悦和对未来的期盼,让我们看到了一个踏实的青年人如何在行业和企业的平台上,在工匠精神的激励下,一步一个脚印、勤奋工作并成长为一名高技术人才的过程,活生生地为我们勾勒出工匠之路的漫长,一路走来所带的那一丝枯燥和持之以恒的决心。
记卷包设备GDX2机型第一名邱仕强
在此次第十四届全国烟草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合和杯”第五届烟机设备修理职业技能竞赛中,红塔集团玉溪卷烟厂卷包二车间邱仕强在大赛中荣登GDX 2主力机型榜首,并被授予“烟草行业技术能手”称号。
赛后再见到邱仕强师傅时,他脸上洋溢着真挚平易的笑容。获得骄人成绩却没有让他停止前行的步伐,而是不断以专业的态度去追求技术的极致。
从进入红塔集团从事技术维修工作至今,虽然已是多项夺目荣誉加身,但邱仕强始终认为:“每一项成绩的获得都离不开企业提供的发展机会和平台,离不开团队不离不弃的紧密合作,离不开师傅的谆谆教诲,而个人能力和努力只是成绩背后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从机械操作岗位上的新兵到技术修理岗位上的专家,邱仕强这一路过来,有过成长的欣喜,也曾有过迷茫。2003年,正在准备竞聘修理技术岗位来发挥自己专长的邱仕强由于严重的意外受伤导致右手拇指残缺,对于一名高度依赖“巧手”的修理技术人员而言,这简直是致命的打击。当时很多人劝他选择别的岗位或发展方向,在顾虑和徘徊中,他觉得如果就此放弃了,多年来的理想和执着将被辜负。最终,在领导和同事的鼓励和支持下,邱仕强以极大的毅力,坚定地继续着技术修理事业。由于右手能力受限,邱仕强则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左手的潜力,通过不断加强左手练习,以左手弥补了右手能力的欠缺。在2008年,勤奋又不服输的邱仕强获得了云南中烟维修职业技能竞赛第二名。这次的肯定和机会对邱仕强而言弥足珍贵,让他更加坚定了这条路一定要走下去的决心。
当现在再谈到右手的伤情时,邱仕强早已淡然。他挥挥自己的右手,调侃道“这也没什么不同嘛,大家私下打趣地叫我‘九指神丐’呢”。他的豁达和乐观让人无比敬佩,也正因为这种积极的态度,邱师傅才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走到云开见日,走到柳暗花明。
谈到在这次大赛上获得第一名,邱仕强则认为“享受竞赛的过程最重要,因为只有好的过程才能产生好的结果”。长达数月的培训练习中,所有选手每天都需要接受实操和理论的“磨练”。在这样高强度的备战训练中,他始终秉承着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把日常工作中的勤恳延续到每一个训练环节。邱仕强总是将每一次试卷上的理论考题抄录下来,根据平时积累的专业知识和经验进行理解,转化成一条条可以用于指导实际维修的技术步骤和规范动作,将维修时间降到最低;邱仕强有时也会被一处故障排查难住好几天,在熟悉教练设置的故障训练之外,他经常找机会设置故障点来“为难”自己,通过反向思维的刻意训练来提高能力。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勤奋和努力,为他取得佳绩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学习”这个再朴实不过的字眼,却是邱仕强对自己和他人不变的告诫,“没什么诀窍与天赋,想要成为技术专家,唯有无止境地学习”。
作为行业的前辈,邱仕强谈到对年轻后生的建议时说道:“首先是态度。无论在什么岗位,做事必须态度端正,对待人和事永怀感恩之心,我这次成绩的取得,就特别需要感谢红塔集团给予我的机会平台和同事团队的支持。只有对工作和岗位敬重,你才能喜欢上自己的岗位,将专注和精益投入到工作中,发挥所长,取得成绩;其次是创新探索,在专长于岗位业务的基础上,通过积极创新探索才可能进一步提升,视野才会进一步开阔,专业和技术才能进一步提升,然后变得更优秀。”
谈起对赛后工作的规划,邱仕强认为“未来专业和技术的提升仍然是我最大的目标”。在他看来,机器修理的过程就好比看病的诊断过程,设备就好比病人,需要“望、闻、问、切”,即查看、测听杂音、询问操作人员、排查故障点来找到精准治愈设备“病症”的“药方”。就如医生的医术需要不断提升,邱仕强表示“实现匠人之志是自己一生不变的目标,路途漫漫,断不敢妄谈鲁班。在这个领域里,我还有许多没有做好也没有探索到的内容,离工匠的极致远远不够,但必定持之以恒地去求索”。
从邱仕强的成长蜕变来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良好的成长平台,实实在在的提升,点点滴滴的改进,才能推动岗位能力持续提升。白露初降,叶霜生新,有斐君子,路进持中。通往“专业”的这条道路永无止境,需要持续摸索、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