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北北
谈对施光南女中音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的把握
张北北
施光南(1940-1990),四川重庆人,是我国80年代新中国成立后一位成就卓然的作曲家,被称为“人民音乐家”“时代的歌手”。先后在我国艺术最高学府中央音乐学院、天津音乐学院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天津歌舞剧院任创作员。《打起手鼓唱起歌》这首歌曲是施光南最早创作的女中音声乐作品,其作品旋律流畅上口,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通过歌唱家们的演唱后,深受民众喜爱。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在这个历史背景下,施光南将自己的一腔喜悦与民众的心声汇成一曲庆功《祝酒歌》,此歌曲顿时传遍了华夏大地。1979年7月,施光南调入原中央乐团,接连创作了上百首带有浓厚理想主义色彩的抒情歌曲,如著名的《月光下的凤尾竹》《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在希望的田野上》等,这些歌曲唤起了亿万人民的强烈共鸣,也成为经久不衰的时代之歌。1981年,施光南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创作了大型歌剧《伤逝》。此外,1990 年3月,他完成了另一部大型歌剧《屈原》,他的歌剧创作也推动了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脚步。
施光南一生创作歌曲一千余首,也是女中音声乐作品的高产作家,在他创作的女中音声乐作品中,流传最广的有《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月光下的凤尾竹》《假如你要认识我》《打起手鼓唱起歌》《多情的土地》等。施光南的名字同他的作品一起被广大音乐爱好者熟知,传遍祖国大江南北。这个时期著名女中音歌唱家苏凤娟、罗天婵、关牧村等都唱起了施光南创作的这些熟悉的旋律。
苏凤娟,中央歌剧院的女中音歌唱家,也是学院派女中音歌唱家的代表,她的声音具有戏剧性,曾演唱过施光南著名的女中音声乐作品《祝酒歌》等。罗天婵,是我国新中国第一位杰出的女中音歌唱家,音色清秀,大方并具有多面性,凡是听过罗天婵演唱的人,都会被她的歌声打动。2003年她在中央电视台《名家教歌》栏目中为自己的首唱曲目《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录制了声乐教育片。关牧村,著名歌唱家,她的声音受大众喜欢,她用自己独特浑厚具有磁性的音色演唱了多首施光南的作品。也是这种独特的条件让关牧村成为时代女中音的代表。在女中音歌唱家当中,关牧村是施光南最喜欢的歌手,曾为她量身创作多首声乐作品。甚至有很多施光南的声乐作品都降调给关牧村来演唱。《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月光下的凤尾竹》《打起手鼓唱起歌》《祝酒歌》等作品都是关牧村的代表作,唱响中外。
艺术源于生活,施光南用一生丰富的阅历造就了其艺术作品的题材多样性。施光南创作的声乐作品表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精神和气质神韵的精髓,其歌曲创作民族风格浓郁,在音乐中通过特色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法体现作者的音乐思想。他的音乐风格是从作品的整体中呈现出代表特征的个性气质,具有独特的人生之道、创作理念和形式追求等。施光南女中音声乐作品的创作特点表现为:
(一)艺术性强,反映时代的主旋律
施光南创作理念为我国新时期歌曲创作思路开阔了视野,他创作的音乐作品不仅真实反映了人民生活的状态,还从更深层次上给予人民精神上的力量。以歌颂祖国大好江河的题材,以《打起手鼓唱起歌》为例,这首歌曲节奏欢快、曲调抒情优美,好似在人民面前展现了一幅对美好生活的憧憬的画面,演唱时在情绪上注重表达内心的喜悦与对未来生活的憧憬,于此流露出了对家乡土地的热爱和对祖国建设的一片豪情。
(二)乐曲突显民族特色,具有独特感染力
歌曲《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是一首典型的新疆维吾尔族音乐作品,以新疆民歌的典型节奏和音调,用现代作曲技法的乐思贯穿乐曲的音调、旋律、节奏等音乐布局。在歌唱技巧上对于女中音来讲,高声区相对中声区有一些难度,该曲除了少数的几个地方出现了三度、四度的跳进,一般旋律都是级进的,这首歌的音域跨度不是很大。演唱者在演唱时要求字音准确、流畅、不要加音、漏音或者乱滑音,要流畅、连贯,注意保持声音的歌唱位置统一。
我国著名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在演唱这首作品时声音柔美、淳朴、亲切动情。她吐字清晰,特别注重对歌曲韵味的追求。在这首歌曲里她在关键字上做了细微巧妙地处理和语气准确的运用。例如,“去到边哨”的“去”“边”字和“临行时种下了”的“时”“种”字都运用了装饰音来突显维族音乐的风格。在歌曲段落的最后一句“在心头缠绕”的“缠”和“心儿醉了”的“醉”字,关牧村在演唱时都处理得非常内在,用真情渗透在音乐里面。在整首歌曲的音乐力度和音调起伏,包括词句转折上关牧村都处理的恰到好处,非常完整。
(三)旋律优美,蕴含深厚的情感
歌曲的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旋律在声乐作品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是音乐表现手法中极富魅力的要素。施光南创作的艺术歌曲的另一大特色就是他非常注重旋律的运用,作品以情感人。《多情的土地》是施光南创作的一首抒情性的声乐作品。在创作手法上运用了三连音的节奏型和小切分独特的节奏型。要求演唱时把握好这些节奏型并且在整体上要抒情连贯,在演唱时也是非常有技巧的。这首歌曲表达的是对祖国故土的无比眷恋。曾被著名歌唱家关牧村、佟铁鑫、杨洪基、廖昌永、韩红等多位歌唱家演唱过,是一首著名的中国艺术歌曲。
施光南一生创作二部大型歌剧《屈原》和《伤逝》。《屈原》是史诗性的大歌剧,其主要唱段有屈原的咏叹调《离骚》《雷电颂》,南后的咏叹调《怎不令人神智惶惶》,山鬼的无词歌《山鬼之歌》,仆夫的咏叹调《怒火燃烧》。歌剧中反面人物南后的选段《怎不令人神智惶惶》,是由女中音声部来担任这个角色演唱的,这个声部和角色的选定能够对应女中音声部扮演的南后(皇后)体现出对于人物形象的深度刻画,用女中音这种独特醇厚,带有戏剧性色彩的音色来诠释南后的人物形象,能够不浮夸、有力度地恰当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在这首女中音咏叹调的音乐中运用了大量的转调、离调、模进、节奏变化与速度变化,以及花腔来表现南后诬陷屈原的过程。演唱的技巧难度比较高,内心情感表达复杂,还受音域和音色的限制,这是一首极为难得的女中音咏叹调。需在女中音圆润醇厚的音色演唱中做到情绪饱满、充满激情、收放自如、声音统一。
《伤逝》,当代民族歌剧,是施光南为纪念鲁迅先生诞辰100周年改编的同名歌剧,施光南在这部歌剧创作上借鉴了西洋歌剧的手法,加入宣叙调、咏叹调、重唱、合唱等丰富的声乐题材。在这部歌剧中留下了许多经典流传的唱段,如《一抹夕阳》《紫藤花》《风萧瑟》《不幸的人生》《告诉我》《冬天来了》等。《冬天来了》这首女中音歌曲,用“冬天来了”这四个字为主题,音乐由低音区起,在不同的音调上逐渐升高后又回落在低音区,演唱时在中低声区音色要浓厚,表现情感要有凄惨、昏沉、冷暗的感受。“冬天来了,冬天来了,花儿谢,瓣儿落,爱情的枝叶已枯凋!希望在何处,何处有欢笑?看眼前,凛冽寒风正咆哮!冬天来了,冬天来了,天沉沉、云暗暗,命运在风雪里飘摇,希望在何处,何处有欢笑?向前望,谁知风雪有多少?”
施光南为女中音创作的声乐作品推动了我国女中音声部发展教育的脚步。他的艺术歌曲作品如《打起手鼓唱起歌》《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月光下的凤尾竹》《多情的土地》等都是高等声乐教育学习声乐的常规曲目,也是各大声乐比赛的规定内曲目。通过学习和演唱施光南女中音声乐作品,使演唱者不仅了解到女中音在歌唱技术上的运用,还对嗓音本身有了深刻认知。女中音声部的演唱是全面的,不仅可以唱抒情也可以唱花腔。施光南为女中音音乐创作的发展传播起到推动作用,得到中内外的认可。
* 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项目《施光南女中音声乐作品与教学应用研究》,项目编号13C025。
参考文献:
1.苏夏.施光南和他的音乐[J].音乐研究.1991(4).
2.梁茂春.论施光南的历史贡献[J].人民音乐.1991(2).
3.施光南.抒情歌曲杂谈[J].人民音乐.1988(5).
4.陈亚敏、李艳丽.浅谈施光南歌曲创作的特点[J].艺术教育.2007.
5. 管萧.歌剧《屈原》中著名唱段的演唱特点和音乐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 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1.
张北北:哈尔滨师范大学音乐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