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彦臣
《寻龙诀》:中国魔幻电影新突破
刘彦臣
在2016年初的中国电影市场上,《鬼吹灯之寻龙诀》无疑是其中表现最为抢眼的一部。首日票房超1.6亿,创造了多项国产票房新纪录,并最终以近17亿的票房圆满收官,成功晋级当时的国产票房纪录前三名。不仅如此,《寻龙诀》口碑不俗,走的是长线,真正叫好又叫座。在这个演而优则导,甚至写而优则导的时代,电影的传统话语霸权、小圈子俱乐部早已被打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相比那些导演处女作就动辄破亿、破十亿的电影新秀们,《寻龙诀》的高票房好口碑究竟是偶然,还是必然呢?
2015年“IP”成为影视界的热门词汇,主要用来指称可以改编成电影或电视剧的文学作品(literary property)。《鬼吹灯》就是知名网络作家天下霸唱创作的超级IP,成书将近十年,赢得粉丝无数。前后不到半年,陆川的《九层妖塔》和乌尔善的《寻龙诀》相继上映。在《九层妖塔》遭遇恶评之后,“灯迷”们对《寻龙诀》更是充满期待。而众多一线影星华丽云集,导演乌尔善携《画皮2》累积的人气重磅归来,万达、华谊、光线三大民营影视巨头联手,打造一部按照好莱坞工业标准来执行的商业大片。如此元素齐备的电影,想不成功都难。在《寻龙诀》身上,我们看到中国电影走向大片和类型片的时代,或许正在到来。
作为类型片,《寻龙诀》应属魔幻一流。《寻龙诀》不是科幻,虽然在现实之外也想用唯物主义的哲学来解释,但并非严谨地基于当今科学水平的认知。《寻龙诀》也不属于玄幻,与那种无原则、无基础、天马行空、无边无沿的幻想相比,《寻龙诀》要靠谱得多。虽然也借助于“彼岸花”无穷的超自然法力,但魔幻得有根有据,起到了讽喻现实的目的。如果除去魔幻的部分那么作为现实主义作品对人情人性的观照思考也能成立,这就是典型的魔幻片。在西方魔幻片多是以骑士、剑、恶龙,或者飞行扫把、女巫,甚至是吸血鬼这样的西方传说为主。例如《哈利波特》《指环王》《霍比特人》《加勒比海盗》《暮光之城》《吸血鬼日记》等等。而在中国则多是以古代传说的神仙妖魔为幻想载体,往往又具备武侠元素。例如《倩女幽魂》《画壁》《画皮1》《画皮2》《大闹天宫》《西游降魔篇》《钟馗伏魔》等等。在中国电影界,魔幻题材一直方兴未艾,而《寻龙诀》更是借助经典IP,开辟了一条现代奇幻道路。因此,《寻龙诀》的成功是天时地利人和诸多因素因缘际会的产物,是偶然中的必然。
那么,作为魔幻题材的类型片,《寻龙诀》的成功靠的是什么?
首先是靠技术。大片范儿要靠视觉特效、视听体验来取胜,才能让网络时代的观众重回电影院。而“中国式大片”历来为人诟病的就是所谓“五毛特效”“伪3D”,与好莱坞大片相距甚远。《寻龙诀》所展现的电影特效在国产电影中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油画般的宏大布景,绝美强烈的视听体验,以及八卦图、奈何桥、鬼吹灯等东方元素来看,它的确是一部难得的东方魔幻大片。影迷们惊呼国产特效电影终于要与世界接轨了。
在华丽震撼的视效背后,是多个团队的同时开工,历时18个月、1500多个特效镜头,大量使用绿幕和蓝幕,特效部分占到了全片时长的百分之九十。《寻龙诀》还发行了3D、IMAX 3D、ScreenX等诸多版本,让影院放映效果再次升级。正如该片聘请的好莱坞知名视效指导道格拉斯所说:“在中国电影行业今天这个节点上,《寻龙诀》可以称得上是中国电影视效的里程碑。”
但技术只是一方面,脱离了内容的技术,就只能是形式主义。《钟馗伏魔》《九层妖塔》等大投资、大制作的票房、口碑远低于预期表明,在中国电影市场迅速膨胀的同时,观众越来越成熟,口味也越来越挑剔。所以影片的内容更为关键,具体来说就是故事、人物、精神。故事要逻辑完整,生动有趣,让观众沉浸其中;人物得有血有肉,让观众反观诸己;精神则是引起共鸣,给观众以思想的升华和情操的鼓舞。《寻龙诀》正是在这几个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它根植于中国本土文化元素,实现了国内魔幻题材电影的新突破。
值得一提的是,小说《鬼吹灯》是盗墓小说,电影《寻龙诀》却成了探险电影。这种盗墓变探险的做法不能不说是导演的高明。盗墓小说在网络上大受欢迎,但在国家广电总局的审片中难以通过。盗墓变探险,就赋予了盗墓以正面积极的意义,也是一种曲线救国。更何况,探险电影在中国并不发达,魔幻类型更几乎还是空白,本片俨然成了拓荒之作。开拓者本身就是标杆,怎么拍都是对的,因为没有参照,观众无从求全责备。
而普通盗墓贼变身为摸金校尉,也赋予了盗墓人以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摸金校尉是中国古代一个盗墓者的门派。据史书记载,摸金校尉起源于东汉末年三国时期,当时曹操为了弥补军饷的不足,设立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军衔,专司盗墓取财,以贴补军饷。电影中摸金有规矩,“鸡鸣灯灭不摸金”“合则生,分则死”,彰显盗亦有道。尤其是后者作为摸金校尉代代相传的信条,让人心不再惟危。但在民间传说中,盗墓贼这一特殊行业的道德伦理相当薄弱,所以只能是父子,连兄弟都不行。而且父子盗墓时也只能是儿子下到墓里干活,父亲在上面望风。因为这样比较安全,如果把儿子闷死在墓里,老子将老无所依。反之儿子则可能会把老子闷死在里面,这样既得到了宝贝,还不用养老。所以说,“合则生,分则死”的信条规矩分野了民间盗墓贼和摸金校尉的本质不同,它是历经千百年博弈后效率选择的最优结果和智慧的总结。
再说电影故事情节的驱动力,在反派邪教教主和古董商人那里,自然是钱;但在摸金校尉那里,则是情——王凯旋对丁思甜彻骨的爱及一诺千金、胡八一对丁思甜20年的魂牵梦萦和对同伴王凯旋的兄弟情谊,以及Shirley杨对胡八一的爱恨交织与欲罢不能。
小说故事的吸引点当然包括鬼魅。没有鬼魅的盗墓故事会索然寡味。但是有了鬼魅,审片又会通不过。于是导演和编剧将鬼魅变成了干尸,捉鬼变成了抗日,可谓匠心独运。毕竟与盗墓、鬼魅等关键词相关联的,是迷信。电影在这里则处理成了原始萨满教的信仰,还赋予其一种科幻的解释,那就是陨石和幻觉,它们并不是真实的,或者说是超自然现象。这就相对合理地规避了电影审查。我们相信科学,但总得承认有科学解释不了的东西。何况关于时间,关于生死阴阳,关于多维时空,科学界本身就存在争议,新的宏观宇宙论也可能有新的认知突破。
导演乌尔善在叙事上虽然参照了好莱坞类型片的经典模式,但却保留了原著中众多的东方文化元素,比如通过嵌入知青下乡的情境就极具代入感。关于知青,关于文革,历史的是是非非,一代人的情怀情愫,怎一句对错说得清,也难有定论。但是无论何时何地,人情人性是永恒的,真善美是永恒的。然而,走过历史,还需放下执念,人生毕竟要向前看。这也是电影主人公胡八一最后的参悟:放下执念,放下丁思甜,珍惜和接受Shirley杨的爱。那么,为了寻找彼岸花以及丁思甜的这次冒险之旅,也就成了“为了忘却的纪念”。
说起隐喻,《寻龙诀》不乏于此。有人说,好的作品必须是一个寓言,里面要有哲理睿思。具体到本片,那就是传统摸金文化与现代探矿科技对比的隐喻;伦理道德与坑蒙拐骗、自欺欺人的对比隐喻;以及现实与魔幻、超科学与迷信的对比隐喻等等。大量隐喻的采用,更增加了影片的含味隽永,回味无穷。而电影所表达的邪不压正、情义至上,无不与中国的主流意识形态相符。虽说在魔幻方面尺度有点大,但拿捏到位,有惊无险,顺利过关。由此可见审查绝不是作品平庸的借口。高大上与接地气从来就不矛盾,叫好也可以叫座,商业与情怀也可以统一。《寻龙诀》正是在东方元素和好莱坞模式之间实现了精准的平衡,为神怪鬼魅类题材IP改编为电影趟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看完贺岁档的《寻龙诀》,自然会想到它的姊妹篇——国庆档上映的《九层妖塔》。单纯从观感体验上来说,《寻龙诀》要明显优于《九层妖塔》,不光视效,也包括故事。《九层妖塔》对原著故事人物的改编近乎颠覆性,硬生生把人鬼大战改成了地球人和外星人的交锋,几乎成了《侏罗纪公园》和《哥斯拉》的翻版,原著中的东方元素丢失殆尽。可见,在改编原著以规避广电审片风险方面,陆川不如乌尔善来得巧妙。
IP是票房的保证,也正因为其深入人心,在读者中间的广受欢迎本身就表明其合理性。如果再大张旗鼓地改动,完全剥离原著的设定,广大粉丝当然没法接受,不会为电影买单。这也是对口碑的败坏,而口碑在当下电影营销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与《九层妖塔》相比,《寻龙诀》显然要高明得多,邀请原作者天下霸唱当顾问编剧,所以电影总算没有丢魂儿,盗墓的基本要素,主要人物关系的设定,都没走样。正如片中的台词也是广告语:“这才是正宗的摸金范儿!”而陆川随意二度创作的结果,招来天下霸唱一怒之下将其告上公堂。
众人评说《寻龙诀》还有一个关键词,就是工业流水线。电影技术的提高,生产规模的扩大,势必引进工业流水线。这也是中国电影一直向好莱坞看齐的目标愿景。在这一点上《寻龙诀》无疑也具有里程碑般的意义。工业流水线,是生产规范化的产物,也是艺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阶段。类型片让工业流水线式的生产成为可能与必然。但艺术与工业的矛盾又让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纵观多少商业类型片,不停地新瓶装旧酒,上映时热闹非常,可是又有几部能经得起时间的冲刷洗磨,让观众记得住?酒是陈了香,可惜那么多的类型片不是酒,只是一杯碳酸饮料。
或许在投资者那里,理想主义和情怀并不重要,拍电影赚钱才是王道。但是如果我们的电影既能挣钱,也能挣名,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呢?在这方面,《寻龙诀》提供了一个有借鉴性的案例。
《寻龙诀》有如一阵风,疯狂过后,我们还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分析。中国魔幻电影在向好莱坞标准看齐的路上,必须要考虑与本土元素的平衡,如果不将电影中的东方元素发掘放大,纯粹变成一部中国人拍的美国片,这种违和感必会导致水土不服。而且,适合美国的未必适合中国,画虎不成反类犬。好莱坞模式不能照搬,而是要扬弃和超越。但愿蓬勃发展的中国电影,不要误入歧途。
刘彦臣: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
责任编辑:李松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