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寅虎
二手车电商,问题出在哪儿
文:李寅虎
根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二手车市场交易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二手车交易量为477.4万辆,同比增长仅为3.6%,甚至低于新车市场销量的增速。此前,业内各方曾普遍预测2016年将是二手车市场爆发窗口,然而事与愿违,预期的增长并没有到来,曾经风光无限的二手车电商也逐渐退去了光环,资本市场的投资热度开始降温。那么,在此我们共同梳理一下二手车电商带有哪些“原罪”,为何造成今日这样一种尴尬的境地。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就曾在采访中直言:“据我所知,目前二手车电商里没有一家现金流为正,二手车电商模式到了需要反思的时候。”无论是B2B、C2B还是C2C的二手车电商,实际上大多没有介入真正的车辆买卖环节,充当的是平台及销售线索提供者的角色,收取的是服务费、商家入驻费、评估费等。而仅凭这些收入,实际上并不能维持二手车电商平台的正常运营,最终还是要靠VC的投资维持。在资本市场看好二手车电商时,各家都能顺利融资,而当资本紧缩、投资热度下降时,此前任性的“烧钱模式”难以为继,各家就只能勒紧裤腰带过日子,也有些二手车电商已经偃旗息鼓。
二手车电商看上去简单,只是网站+手机APP而已,可实际上的运营成本非常高。首先是线上平台的开发和日常维护,想要达到“好用”的程度,已经要烧掉投资人不少钱。其次,线下服务团队的开销也非常大。例如某二手车电商宣称有超过1 000名线下评估师,理想情况下他们都应该是有着丰富经验的“老手”,对于薪资的要求可不低,再加上一些检测设备和少量线下门店,组建这样一支线下服务团队的投入可想而知。
另外还有非常重要的一项投入,那就是广告投放。二手车电商之争,本质上是车源之争。对于低频的二手车交易行为,想要让用户认知,最直接的方法就是短期内高频次的广告投放,于是线上线下各种二手车电商广告轮番轰炸也就不难理解了,甚至连央视黄金时段也能见到二手车电商的广告。但毫无疑问的是,这种获取客户的方式成本非常巨大。
二手车电商都希望通过完善的线上平台逐步取代线下渠道商,减少流通环节,甚至实现“个人车主直接将车卖给个人卖家”。但实际上,二手车行业是一个非常依赖线下服务的行业,电商平台即便是披上“互联网+”的外衣,也无法离开车辆评估、整备、过户等必要的线下环节。
既然离不开线下服务,各二手车电商的模式又比较接近,那么线下客户体验就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电商平台的未来发展。虽然各家都在极力推广标准化和数字化,例如249项检测、标准化电子报告等,但业务员是否具备过硬的知识、是否能与客户良好沟通、甚至是否准时等,还是可能影响最终的结果,这依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线下服务人员的个人素质和业务能力。
此前,二手车实体经销商的诚信问题广受诟病,修改行驶里程并进行内外饰翻新已经是小儿科,严重的事故车、涉水车也是屡见不鲜,甚至还有走私车和拼装车。长期积累而成的恶劣形象,使得相当多的二手车潜在客户对他们敬而远之。
而与此对应的,二手车电商则是标榜自己公开透明,C2C模式更是喊出了“没有中间商赚差价”的口号。但是从央视315晚会曝光二手车电商问题以来,总有一些负面消息遭到曝光,所谓的透明和无差价也往往只是噱头。而为了让报表更好看,以便吸引更多投资,数据造假也几乎已经是业内公开的秘密,甚至于行业领头的几家电商平台公开互相指责对方造假。以上种种,说明诚信问题在二手车电商模式中也并未消失,仍是当前亟待突破的重点。
客观地说,二手车行业虽然今年上半年遇冷,但长远看仍然有很大发展空间。无论是传统的线下二手车经销商,还是新兴的二手车电商,都有各自的优势,也都有自身的短板,谁消灭谁都是不现实的。要想从蓬勃发展的二手车市场中获得更多红利,互相借鉴、补充、融合才是王道,也只有这样才能推动行业的持久、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