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走出去”知识产权国际化要跟上

2016-12-12 20:59林志峰
中国对外贸易 2016年11期
关键词:走出去核电国际化

林志峰

2015年年底,国家能源局公布《服务核电企业科学发展协调工作机制实施方案》,首次提出核电“走出去”战略,这意味着核电“走出去”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而“华龙一号”做为中国第三代核电技术,已经走出国门,正逐步成为继高铁之后展现中国实力的另一张技术名片。

最近英国政府正式批准中广核与法国电力合作在英建设欣克利角核电站等核电项目的消息,也意味着战略实施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果。

但笔者认为核电要“小步快走”的“走出去”,除了要实现高度国产化,经营国际化,安全质量精益求精等等关键要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要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化”。

要实现自主知识产权“国际化”,主要需要实现如下几个“国际化”:战略“国际化”、布局“国际化”、管理“国际化”、风险监控处理“国际化”。

战略“国际化”

主要是配合“走出去”的战略。企业应该有适宜“走出去”的知识产权战略,针对目标市场的相关司法环境和产业经营特性制定是以防御申请为主、风险防控优先的防守型战略,还是抢先布局、构筑专利技术壁垒的进攻型战略,这需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目标市场状况而定。

但无论怎样,“走出去”首先要有方向,而战略的制定是确定方向的关键一步。

布局“国际化”

即主要是在目标市场以及潜在目标市场要积极的输出相应的商标和专利,确保品牌和技术在目标市场甚至是潜在目标市场的保护。

当然具体在目标市场如何输出,输出哪些具体的商标和专利,需要根据当地的司法情况和已有知识产权状况而定。但围绕核心技术,尤其是在反应堆压力容器、蒸汽发生器、主泵、主管道、钢制安全壳等核岛关键设备方面,则需要配以相应的专利保护。

在布局“国际化”过程中,围绕着知识产权保护,除了商标、专利为主要手段,商业秘密的保护也不可忽视。尤其是在核心技术上,哪些应该以商业秘密形式保护,哪些应该以专利保护,最好是能有专业团队,审慎流程,严格标准实施确认区分。

管理“国际化”

伴随着“走出去”,企业内部沟通和事件处理的链条会越来越长,信息在流转的过程中的失真情况也会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对于能源企业而言,具有投资密度大、产业链长、产业覆盖面广的特点;再加上知识产权会涉及企业经营全流程的特性,如果相应的知识产权管理,尤其是在涉及研发、销售、技术合作相配合的知识产权相关管理事宜缺乏高效的沟通和管理体系/工具,企业“走出去”要在知识产权上做到风险规避和维权保护并举,实在是有很大的难度,光是应付日常的流程事务可能就会占去企业大量的资源和人力,更没有办法去做真正能为企业带来实际利益的专利分析,专利布局,专利质量审核等工作。所以,一套能够让研发专利无缝对接,销售一线信息直线传达,知识产权合同条款制定和谈判标准化,全球知识产权管理平台化的体系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走出去”的知识产权综合实力。

另外,除了工具和内部管理体系的完善外,对于外部合作伙伴或者称为供应商的管理也极为重要。伴随着国际业务的逐步扩大,面临多区域多特性的挑战会越来越大,例如美国,欧洲,南美,东南亚各地方的司法环境和司法实践都有很大的区别,有的地区司法健全,知识产权的问题会尤其突出,例如美国,欧洲,而南美,东南亚的具体地方,如巴西、越南等国,司法情况相对复杂,需要根据当地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企业要根据区域特性选择具体区域的优质供应商,尤其在美国,如果能找到遴选到在某些特定技术领域有着高胜率的律师事务所,很大程度上占有了先机;另一方面,在国内要选择1到2家有着较强综合实力,对涉外代理,撰写,各国法律环境,专利分析等方面工作都有较突出人才和实力的服务机构,便于快速响应应急事件和对于全局的把控。

风险监控处理“国际化”

以西门子为例,西门子在欧洲有专门的情报监控部门和专有数据库,主要服务于西门子在全球的所有机构,帮助西门子全球机构在研发、风险、机会识别方面提供全面准确的情报信息。

建立类似的情报监控部门和建立与企业产品高相关的专有数据库是实现风险监控处理的基础。很难想象,在信息收集不够及时、全面、准确的前提下,如何做到及时响应和有效处理,同时有准备的技术分析和竞争对手分析,以及展会风险、警告函事宜应对标准化的制定。这为研发方向、机会识别、预防触犯别人知识产权等方面,起到很大程度的帮助作用。

从高铁、手机等产品输出海外的过程中,我们都可以感受到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水平和知识产权实力,在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关键作用,上述四个方面的知识产权“国际化”可以说各个都很重要,在任何一环上的缺失都有可能导致企业在知识产权的相关问题上吃大亏,但是在这其中,管理“国际化”尤为重要,也是各企业常常出现的短板,究其原因,主要是知识产权管理相较于质量管理,销售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具体有如下特点:

1.后进制度,需要同原先的体系相适应,而国有企业既有体系庞杂的特性会让这种适应产生很多特定的问题和阻力。

2.知识产权管理会涉及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其不单以自身知识产权业务为主,还涉及到大量部门间分工合作,如研发、生产、销售、供应甚至是法务之间的分工合作,通常协同合作的节点越多,产生的问题也会越多越复杂。

3.知识产权工作要想实际发挥作用,需要依靠自上而下的推动,这和协同合作多的特点也有着紧密的关系,而知识产权工作或者说知识产权部门在企业中的地位往往存在定义不清,人微言轻的尴尬局面。

4.知识产权工作的专业性强,综合要求高,需要有对法律、技术、金融都要有认识的人才好把控全局,这样的人才要求使得企业高层中往往少有对知识产权工作有足够了解的管理者。

当然还有其他的很多特点,但仅就上述4方面的特点,很容易导致知识产权的工作通常是自下而上逐层推进,知识产权管理体系的推行面临极大阻力,知识产权管理实际效果大打折扣等诸多问题。

可以说,中国的核能要“走出去”,知识产权要发力,也必须发力,还要学会怎么发力,同时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走出去核电国际化
强本拓新的研究成果反哺本科教学与国际化人才培养
活动预告
谈民办高校教育国际化发展之路
中国核电生长
浙能电力:中国核电IPO最大受益者
欧洲主要国家核电运营情况
世界核电缓慢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