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香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感知那树的形象和命运,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探究课文的主旨。
2.方法与过程目标:理解托物寓意的创作手法,品味文章的艺术性,逐步培养学生的散文鉴赏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教学重点:
1.认识那树的形象,感受那树的命运,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2.掌握托物寓意的表现手法,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
1.揣摩关键语句,体味作者痛苦、悲悯、愤激的情感,感受那树命运的悲剧色彩。
2.正确理解蚂蚁王国的事情,体会作者的用意。
学情分析和教学方法:本文语言优美但感情含而不露,学生的生活阅历浅,阅读基础也比较薄弱,难以理解字里行间寄寓的深意。因此教学本文时,宜采用朗读法、讨论点拨法、品读法等教学方法,从感受那树的形象到分析那人行动,最后归纳作者的那意图,层层深入,力求使学生在语文学习、认识自然方面都有收获。
教学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看图片,激发情感
运用我们学校的学生在跑道边上的香樟树下做操的图片导入课文。
导语:请大家看大屏幕,这个画面熟悉吗?﹙熟悉。那是我们在树下做操。﹚大家为什么要在跑道边上的树下做操呢?﹙树下凉快。﹚大家在树下还做过哪些事?﹙打羽毛球、踢毽子、跳绳、说悄悄话。﹚是呀,这些枝繁叶茂的树不仅给了我们阴凉,而且给了我们欢乐。我们喜欢它们,它们的命运牵动着我们的心。曾经在那遥远的地方也有一棵树深深地的触动了台湾著名散文家王鼎钧先生的心灵。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他的散文《那树》,去感受那树的命运。
二、引导学生认识那树的形象,体会作者的赞叹之情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8自然段,思考问题:用“那是一棵 的树,我是从 句子里感受到的”的句式说话。﹙教师提示:(1)从树的环境方面概括(2)从树的外形方面概括(3)从树的作用方面概括(4)从树的品格方面概括﹚﹙有的放矢的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语句及重点词语进行阅读的能力。﹚
2.学生齐读教师整合的内容,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那树的喜爱,赞美之情,为下一个环节——痛惜那树的命运,谴责人类的肆意破坏自然的行为作铺垫。
﹙那棵树立在那条路边已经很久很久了,它有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它枝繁叶茂,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于是,鸟来了,鸟叫的时候,几丈以外幼稚园的孩子也在唱歌,于是情侣止步。在夏天的太阳下挺着颈子疾走的人,会像猎犬一样奔到树下,吸一口浓荫,仰脸看千掌千指托住阳光,看指缝间漏下来的碎汞。听到陆上台风紧急警报声,总有人到树干上漩涡形的洞里插一炷香。它坚韧豁达,在层层灰白色的包围下,仍一厘米一厘米地向外伸展它的根须,冒死掩覆已失去的土地,作徒劳无功的贡献,在星空下仰望上帝。﹚
三、引导学生感受那树的命运,深层体会作者的痛苦、悲悯、愤激的感情,赏析本文的语言美及奇幻色彩
学生自由朗读9——11自然段,思考并讨论:
1.划出描写工人砍伐那树的语句,读一读,说一说自己的感受。﹙此环节主要通过换词让学生从修辞手法和描写角度进行比较阅读,读出痛苦、悲悯、愤激的感情,体会比喻、拟人等修辞的表达效果,使学生和作者产生感情共鸣。同时培养学生养成推敲词语的阅读习惯。﹚
对比朗读,读出情感,体会修辞美。
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踝骨咬下去,嚼碎,撒了一圈白森森的骨粉。那树仅仅在倒地时呻吟了一声。
于是这一天来了,电锯从树的根部锯下去,锯断,撒了一圈白森森的木屑。那树仅仅在倒地时轰然一响。
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头颅,刽子手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段所有的静脉动脉。
为了割下这颗生满虬须的大树根,人们贴近它做了个陷阱,切段所有的根须。
2.人类如此无情的对待那树,可是,动物王国里的蚂蚁又是怎样对待那树的呢?作者这样写有什么目的?(设置这个问题,目的是突破难点2,让学生初步掌握如何丰富文章内容的技巧。)
四、引导学生挖掘本文的内涵,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关系
学生讨论:这棵没有屈服于台风的大树,却倒在人类的电锯之下。离我们远去的仅仅是大树吗?
五、结语:地球是我们的家,做绿色卫士,从我开始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品读,在语文学习和认识自然方面都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