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物理化学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16-12-12 11:06黄颖霞薛斌孙迎春
考试周刊 2016年93期
关键词:物理化学应用型人才教学效果

黄颖霞+薛斌+孙迎春

摘 要: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对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进行思考和实践。采用与学科特色相结合、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建立网络教学平台等手段,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初步创新实践能力训练,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物理化学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物理化学是高等院校化工类专业必修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是从研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联系入手,探求化学变化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1]。物理化学侧重理论研究,为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提供理论基础,并用抽象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其应用体现在诸多领域,如化工、材料、农林、环境、冶金、电池等方面[2]。因此,搞好物理化学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对应用型人才培养及后续课程学习至关重要。笔者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从事物理化学教学方面的工作和研究,认为要培养适应现代社会的应用型人才,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注重加强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竞争能力培养。本文结合物理化学教研室的教学经验及催化剂方面科研工作的实践,就如何培养应用型人才这个问题阐述观点,并简要介绍相应的教学实践活动。

1.与学科特色相结合,培养应用型人才

物理化学要适应现代发展的需要,其内容必须不断地更新、完善。作为我院化工本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应该把握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学科发展的趋势及化学知识在本专业培养人才中的作用开展教学;在传授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公式等重要理论的前提下,注重结合学科发展现状、最新研究成果及远景等前沿性知识,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理工科物理化学教学内容的专业属性更加明显,时代特色更加突出。在具体操作上,一方面教师应认真考虑如何依据“少而精”的原则对教材和教学内容做出合理的取舍,使教学内容合理优化、重点突出,使其比较全面地体现基础理论性和科学创新性原则。以环境工程专业物理化学教学为例说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了解环境工程专业的特点,相应地针对专业选择物理化学的教学内容,对与环境紧密相关的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相平衡、化学动力学、电化学、表面和胶体等部分作重点讲授,对统计热力学等理论性较强的部分做一般性介绍,即有选择、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科的特色及与相关专业的联系,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拓展和延伸,同时适当介绍学科前沿领域的新知识,融汇基础与前沿,即加强教学内容的与时俱进。比如,在讲解化学反应热效应时,通过实例向学生展示热化学在污水处理过程、热污染控制等多方面的计算问题。这样可使物理化学更贴近专业教学,更贴近生活,使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而且开阔视野,为创新人才的培养起到入门作用,也为其今后的专业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提高教师自身素质,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知识创新在于教育,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教学风格和教学艺术对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摆脱“你教、我学”一味灌输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采用课堂互动式、启发式等教学方法,实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双向互动,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2.1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有助于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其学习热情,培养其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就要求教师在准备工作中吃透教材,精心备课,恰当地将教学内容与一些学生遇到过的熟悉的实际生活、生产实例联系起来,遵循“提出问题——引入新内容——启发学生得出答案——归纳总结”的原则[5],使学生感受物理化学知识的魅力。如介绍化学势这个概念时,可以借用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为引,提问:“水为什么总是从高处流向低处?”聪明的学生会回答因为高处的水势能比较高,由此抓住时机引入我们要介绍的概念——化学势,并由老师总结得出化学势类似于物理学中的势能,即一定条件下,一切变化必然朝着化学势减小的方向移动,使学生对化学势有了初步了解。这时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化学势的理解,可以继续提问“在373.15K、101.325KPa状态下的液态水和水蒸气的化学势的相对大小及其原因”,学生通过所学化学势的知识,自己总结得出结论:化学势作为判据应用于相变化过程,若两相平衡则两相的化学势必然相等,这就是化学势的物理意义,从而使原来干巴巴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有趣。此外,为避免教学中的灌输现象,我们重点讲清思路和基本方法,启发学生动手推导一些物理化学公式。如在化学动力学这章中,公式众多,推导过程繁复,若都通过老师上课一一讲授,则既浪费时间,又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对简单级数反应的速率方程采用学生课后自学、上课抽签进行黑板推导,在此基础上加以指导、总结,然后通过例题和习题,使学生加深对概念、公式及其应用条件的理解。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了他们的创新动机和创造思维能力。

2.2采用互动式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与学生在教学中产生良性互动。采取互动的方式有很多。设置疑问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在讲授一个知识点前,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启发学生提问,再根据学生的问题,展开这个知识点。课堂上既有讲授,又有讨论,让学生通过思考和提问,逐步领会和掌握所学内容。如在讲授稀溶液的依数性知识时,我们提问:“为什么冰棒越吸越不甜?”供学生讨论,通过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思路的引导,学生得出了如下结论:“冰棒在冰冻之前是饱和的糖溶液,随着温度的降低糖的溶解度随之降低,于是就会有一部分糖分子游离出来,分布在冰棒里。冰棒遇热融化糖分子随之溶解,被吸进口中,于是冰棒里的糖分子越来越少,感觉糖味愈来愈淡”。接下来,我们进一步让学生列举其他稀溶液依数性的实例。学生踊跃发言,列举了“腌咸菜的水冬天不易结冰”,“海洋中的动物不能在淡水中生活”,“经过霜打的白菜格外甜”,以及“点滴要用浓度为0.9%的生理盐水、5%葡萄糖水”等例子。通过这种互动式教学方法,尝试使物理化学知识围绕实际问题而展开,使问题不仅成为激发学生求知欲的前提,而且成为学生期盼、理解和吸收知识的前提,提高对物理化学课程作用和地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建立网络教学平台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不断普及,移动学习成了一种新的发展趋势。微信是当前移动设备的热门应用程序之一,其丰富的功能可为移动学习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笔者所在的物理化学教研室建立了自己的微信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微信的私信、朋友圈、群聊等功能与自己关注的对象或公众号进行同步或异步的便捷交流,实现与特定群体通过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形式进行全方位的沟通与互动,从而达到课堂讲解无法达到的教学效果,更好地提高教学效率。例如通过微信教师可以群发功能推送消息,将有关教学的课程内容或问题随时上传,让学生自由讨论;学生可以实时通过语音或短信的形式向教师提出问题,请求帮助,教师在线回答学生的疑问,即使当时不在线,提问也会被记录下来,老师上线以后再进行答复。这样可以避免过多的课堂讨论占用有限的课时,并且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另外,微信作为一种社会性软件进行辅助教学,具备全天候、便捷性、移动化、易沟通等特点,它不仅为学生的个人知识管理提供空间,而且能够通过建立学习群体,为师生间网上同步交流架设一座桥梁,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师生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流分享学习经验,共同解决学习上遇到的困难。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不但实现了教学资源共享,而且把教与学的交互过程进一步延伸到了课堂以外,充分地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互动化教学模式,使学生有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间,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扩大了学生的视野,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物理化学教师要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继续探索,不断思考与创新教学过程,在不断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分享传授知识、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带来的快乐,以培养适应现代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努力完善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活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强化课堂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傅献彩,沈文霞,姚天扬,等.物理化学(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李学峰,赵艳茹.案例法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大学化学,2012,27(5):14-16.

[3]杨风霞,连照勋,王爱荣.物理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兴趣教育[J].化学教育,2011,8:28-31.

猜你喜欢
物理化学应用型人才教学效果
物理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物理化学课堂教学改进的探索
Chemical Concepts from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Origin of the cis-Effect:a 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 Study of Doubly Substituted Ethylen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