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旭英
摘 要: 小学生正处在由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和无限魅力,强化数学趣味性教学十分重要。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转换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教学 激发兴趣
小学生处在形象思维为主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认知阶段。学生学习数学是比较艰苦的,教育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数学学科的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让很多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和无限魅力,强化数学趣味性教学十分重要。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趣味性呢?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
课堂教学是目前教学的基本形式,在课堂上营造使学生感到轻松愉快的气氛对学习活动是十分有利的。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加强心理沟通
注意运用教师的感染力,向学生提出要求时,使学生感到亲切、善意,教师提出的要求很容易被学生接受并成为推动学习的动力。在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感受到师生“共同在解决问题”,建立一种友好的合作关系。师生之间的沟通、往来主要通过口头语言的传递,经常借助表情、手势、眼神等其他方式。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与学生情感交流有关,自己语气、声调、动作既要有分寸感,又要有幽默感,使学生不感到拘束。即使批评也要让学生感到教师是善意的。师生情感交融,学习兴趣油然而生。
2.尊重学生个性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中允许学生畅述己见,动手动脑结对议论,给学生创造主动探索的条件,使之更生动活泼自觉地学习。但是,课堂上的民主不是放任自流,关键是教师引导,使学生在既有约束又心情舒畅的课堂中学到知识,练到本领。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学生个性发展和给予精神上的积极鼓励。对学生提出的有价值、颇有见地的信息,教师做出明确肯定判断后,暗中加以吸收,并适当调整原来预想的教学方案,使授课更严密、科学,既鼓励学生,又使教学自然而流畅。
3.创设宽松环境
从儿童心理特点看,当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时,内心产生对学习的愉快情感,体验时增强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信心更足。让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利用学习成果反馈作用是很有成效的。在教学中应用反馈教学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师生信息相互及时传递,信息量得以控制,取得最佳效果。另外,特别注意为“差生”在心理和精神上创造条件,创造善意的环境,激发兴趣和提高积极性,这样“差生”的自信心就增强,上课不再担心、紧张,对学习感到愉快。
二、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要使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会把学生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学习形式,不断满足学生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
1.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由于受时空限制,很多生活情境难以在课堂上再现,恰当地运用媒体,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既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教学《平行线的认识》时,课件出示两组实物图片。一组:电线杆、剪刀、红十字架等;一组:双杠、铁轨、枕木、窗框等。在此基础上用电脑抽象出这些物体的线,接着隐去物体,直接出示线条。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学生发现一组直线呈相交状态,另一组呈不相交状态,据此引出平行线的概念。这一环节借助于多媒体的作用,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概念奠定基础。
2.利用游戏激发兴趣
游戏是小学生的最爱,游戏可以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满足学生爱玩的天性,调动学生积极的情感与情绪,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主动性。为此,我们要在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实际间找准最佳结合点,以趣味性游戏化解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与枯燥性,真正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在乐中主动求知,在玩中学到知识,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与理解,而且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是促进学生成长与成才的重要手段。如引导小学生认识“一角钱有什么价值、有什么用途”这一知识点时,教师不可以仅按照课本上列举的案例来讲,还可以开展课堂游戏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一些学生拿着钱来购物,一些学生用钱捐助,一些学生把钱积攒起来等。学生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快乐主动地认识和理解“一角钱的价值和用途”,同时感受到数学学习的趣味和快乐。
3.组织竞赛激发兴趣
适当开展竞赛,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学中可组织各种比赛,如在每日口算中,可进行“☆级口算状元”的比赛,大张旗鼓地表扬做题认真的学生,发给他们小奖状。又如教学《看图提问题》练习课时,让学生比赛说图意,看谁说得最好、最准确。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热情更高。
4.运用故事激发兴趣
爱听故事是小学的特点之一,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和丰富的情感。寓数学知识于故事之中不仅能吸引学生进入教学环境,还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和数学教师都应该“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课程与教学资源”。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对数学教学背景故事进行开发与利用,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了解数学、引导数学志趣、熏陶精神和情感。例如教学“5的组成”时,可自编“兔妈妈带着四只小兔在门前两块草地上吃草”的故事,并且配上简笔画,以此让学生掌握“4和1”、“3和2”的两种“5”的组成。
5.动手操作激发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要善于运用一些可以现场进行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自己动手做实验,强烈的求知欲得到了满足。教师在讲课的同时,也要尽量同平时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和想象联系起来,如学习“统计初步”后,可以让学生了解学校的耗电情况,抽查10天中全校的耗电量并且要求列出统计数据表。把学到的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总之,小学数学教师要从儿童年龄特点出发,注意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成为课堂学习的小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