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志清
我们的阅读教学是不是复杂化了,教到最后却让学生一看到文章就头疼?为什么不恢复阅读的本源,让阅读成为一种真正能震颤人心灵的情感体验呢?鉴于此, 近几年来我尝试了两种新的阅读教学方式有情境式阅读,整合式阅读的教学方法,使阅读教学简朴化。
所谓情境式阅读就是教师在授课时不对学生设定目标,不对课文详加分析,只创设便于学生感悟课文的情境。比如播放课文的录音,让学生边听边默读,慢慢地进入课文为我们所创设的氛围,然后根据自己的经历,去感悟课文内容。比如我在教学《一次成功的实验》这一课中,这篇课文在写教育家做实验前的准备和实验的过程中时,课文用的语言浅显易懂,无须多加分析,重在感情朗读。在教学中,我先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景,引导学生体验:当你和两个同伴一起掉进了一口黑井中,而这个时候,又不断的有水往井里灌。水沿着你腰身不断地往上涨,你脑子里会立刻想到什么?(要尽快爬出去)?可是这口井的井口很小,只能容得一个人爬出去。水却还在不断地往上涌。你又在想什么?(有学生就马上如实说了,我不管那么多了,自己先抢着第一个爬出来逃命吧。也有一些学生说我会让给别人先出去,但从其脸上的表情看,立场并不是很坚定。)这时候我又说了,那想在第一时间里逃出来的同学请站起来。(这时候,还真有不少的同学站了起来)我接着跟同学们强调,井口很小呀,只容得一个人爬过,你们这么多人经过,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唉,肯定会堵住了)那在这个时候得想个好办法尽快解决才行,否则,水就会淹上来了。(学生们就在那里议论纷纷了)在学生充分体验了情感变化的基础上,我说:“你们刚才所体验到的就是掉下井里得心理变化过程。让我们来读读课文的第三、第四自然段。体会一下当时情况的紧急”学生链接了生活,找到了相关经验,把这种心理体验转移到课文中,自然读出了紧张慌乱的心情。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教育家做这个实验时,课文中的三个学生是怎样表现的,然后有感情地朗读出来。通过刚才的情感体验,以及对课文中小女孩表现的理解,学生纷纷夸赞小女孩的行为。这时候,就能较容易地引导学生体会小女孩的镇定和在危险前先人后己的精神,一级三个孩子间的团结合作。
学生在老师为其所创设的情境中徜徉,然后慢慢地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用自己的经历、学识去领悟课文。这样,阅读一篇课文就像亲口饱餐一顿美味、亲眼观赏一处美景一样,其感受应该是真真切切。
所谓整合式阅读指的是阅读与写作的整合。我们通常的语文课,一般把阅读与写作割裂开来,阅读课归阅读课,写作课归写作课,阅读课的任务是分析课文,写作课的任务是布置题目或讲评作文,其实这是一种效率很低的做法,我们完全可以把阅读和写作整合在一起,让语文插上高效率的翅膀。那么读与写如何整合呢?办法其实有很多,我们可以让学生做批注、谈感想、练仿句等等。比如让学生作批注,我们可以读一段批一段,也可以读一句批一句,对象不受限制,哪处顺眼批哪处,就像一个人无拘无束地走在一条山路上,看到一块漂亮的石子,捡起来,把玩把玩;又看到一朵奇异的野花,蹲下来,观赏观赏。多么自在,多么惬意。阅读如散步,批注如赏景,既散步又赏景,何乐而不为呢?
为课文做批注,还可以不受字数的限制,多则几十个字,少则两三句,甚至一个“妙”字。为课文做批注真正体现了言为心声的准则,心里想说什么,就写什么,想说多少,就写多少,没有人会把它当做苦差事。
总之,阅读教学,呼唤简朴;阅读教学,呼唤民主。只要我们真正感悟到阅读其实是心灵的体验过程,只要我们能够勇于承认坐在我们面前的学生是与我们平等的接受文体的主体,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没有理由不会开辟出一片新天地,也没有理由不会成为一片神奇的园地并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