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声里的“四门功课”

2016-12-12 15:05胡云
中文信息 2016年10期
关键词:柳儿艺术语言

胡云

摘 要: 相声是一门语言艺术。说、学、逗、唱是相声传统的四种因素。它既构成了相声艺术的大的经络,又构成了相声艺术的小的细胞,而这经络和细胞之间又是相互联系、彼此纽结的。以"说"为主的相声艺术,同时具备着"学"、"逗"、"唱"诸的因素,而这四种因素结合一起,是为完成相声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任务,表现相声艺术是一种独特风格服务的形式。

关键词:说、学、逗、唱 曲艺行话 语言艺术 包袱 四门功课

中图分类号:I239.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10-0395-01

相声,恐怕是曲艺艺术门类中,目前最受群众欢迎的一种艺术形式。我们经常会听相声演员说起:“我们相声演员讲究的是说、学、逗、唱。”那么,到底什么是说学逗唱呢?别说作为西南地区的贵州,就连很多北方人都不一定说得出其中的道道。本文针对相声演员的“说、学、逗、唱”几个字,从各个方位,研究这门语言艺术的精华。

谈起“说、学、逗、唱”,这还要从曲艺界的行话说起。在旧社会,旧艺人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强势团体的侵害,以及出于自身的种种现实需要,发明创造了一门儿只有自己本行业的人才能听懂的语言,我们叫它行话,也叫黑话。其中很多行话经过人传人,已经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例如,曲艺界管演员在台上表演时,口齿不清楚,说错字等情况叫:“吃栗子”。现在全国的演员们都在使用,更有会创新的,将其改为:“吃螺丝、吃钉子…”等等。再例如,在香港,我们经常会听香港的黑社会、古惑仔们说:走,咱“把”妹子去。其实这就来自于我们曲艺界的行话。“把”就是“看”的意思。“说学逗唱”其实也是一句行话,老艺术家们都说,这句行话指一个相声演员必须学习的四门功课。既然是“四门功课”,那就得分开来上。“说”“学”“逗”“唱”,四个字看似非常简单,其实代表了太多太多相声演员的眼泪和汗水。

我们先来说这个“说”字。相声界有句话,叫“说相声,唱快板儿”。这是有一定含义的。虽然都是用语言来进行表演,但“唱”快板儿表现出快板儿的音乐特性。七块竹板作为打击伴奏乐器,句句话合辙押韵,朗朗上口。比起相声的“说”其实简单了不少。我的师傅,“常派”相声大师刘俊杰先生,一九九九年在天津中国北方曲艺学校上课时,给我说过这样一句话:“相声最难说,但说起相声来最简单。”他的一句话,道出了重点。相声表演没有乐器辅助,没有华丽的的服装,没有宏大的舞台背景,没有大队的美女伴舞,也用不上漂亮的LED屏幕,有可能,连个像样儿的剧场都没有。完全靠演员一张“嘴”,博得台下观众的阵阵笑声和掌声,这得有多难呀!但是,人人都有嘴,除了天生的大舌头、大结巴、和哑巴以外,凡是能正常用语言跟别人进行沟通的人,都可以说相声,所以,“说起相声来最简单。”那么,是不是人人都能成为相声演员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要成为相声演员,首先在“说”字上就要下足了功夫。记得在天津学相声的时候,整整三年的相声专业教育,第一年都在进行绕口令的训练。起初,所有的同学都有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要我们用整整一年的时间训练绕口令?老师回答,这就好比盖房子打地基,要是基础打不牢,修多高的房子都得塌掉。作为相声演员,为了“说”好相声,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练到最后,面前放张纸,说一大段儿绕口令,纸上没有唾沫。目的只有一个:“说”好“话”!

相声里,很多地方使用了一种行话叫做“贯口”的表演形式。所谓“贯口”就是一气通贯的说出许多节目内容。具有较高的欣赏性和技巧性,对演员的基本功要求很高。例如传统相声《报菜名》、《八扇屏》、《地理图》、《洋药方》等等。如果演员没有进行过特殊的语言训练,基本上不太可能表演这样的节目。评定一个相声演员是否符合基本要求,你只需要问他:“你会说那一段儿贯口段子”。当有一天,相声演员能够灵活运用语言,吐字清晰,咬字干脆,语言起伏运用得当并已经成为个人习惯时,就可以达到“说”的要求了。

说完了“说”,我们来说“学”。所谓“学”,指的是一种称之为“模仿能力”的人的天性。这种天性的获得,因人而异。有人模仿能力很强,有些人则不善于模仿。模仿的内容也非常的丰富。相声学员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很多情况下都是依靠自己的“模仿”能力,模仿其他相声演员的表演,模仿自己师傅或者老师的言行举止,动作身段儿,模仿得过了的,连老先生的驼背都一块儿模仿来了。很多时候,一看这个演员的外形,感觉,就能知道他的师傅是谁。

著名相声大师马三立老先生,曾经有很多演员爱“学”他,扯着沙哑的嗓子,用天津话说:“妈妈,有人把被单儿拿走啦!谁拿的?逗你玩儿!”马老先生只说了一句话:“学我型则死,学我意则生!”可见,这“学”也分为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

当然,模仿的不单是自己的老师,相声演员经常说:“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草棵儿里蹦的…我都能学。”这句话概括了很多关于“学”的内容,包括学习各种声音,各种演唱,各省方言等等。在相声表演当中,很多时候,都会用到学。简单的说,只要演员“跳进人物”,就开始了模仿。这和戏剧里说的“进入人物”还不太一样。相声演员在台上跳进人物只进“八分”。模仿完毕还要跳出来,再跳进其他人物。演员“学”得像不像,直接影响表演效果。当然,“学”得好坏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进行培养的。这跟接下来说到的“逗”有着很大的差别。

很多人不明白,这“逗”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些人认为“逗”是“翻包袱”的技巧,有些人说是“插科打诨,抓哏逗趣”。那究竟,相声四门儿功课里的“逗”究竟指的是什么呢?

我们把“逗”字拆开来分析,说在古代,有一个人,踩在了洒在地上的豆子上面,脚下一滑,摔了个大跟头,旁边的人哈哈大笑。“逗”就是一种让别人开心,欢笑的能力,通俗的说就是“幽默细胞”。我们经常会发现,身边有些许人,天生具备一种让人发笑的能力。跟他在一起, 他总能在生活中处处让你开怀大笑。没错,就是它!就是这种能力,为相声注入了“灵魂”!一个相声演员,必须具备的能力就是“逗”。但恰恰这种能力却成为了一只“拦门虎”,把很多语言标准的演员,有表演天赋的演员,乃至优秀的播音员,都挡在了门外。

我们经常看见相声演员客串做起了专业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但是电视节目主持人有没有客串做起专业的相声演员的呢?答案是否定的。同样一个“包袱儿”,一般人怎么翻,都翻不出效果,但是这些具备“逗”能力的人,翻起来不但很简单,而且效果很好。所以,在进行相声学员选择的时候,老师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具备幽默素质的孩子进行教育学习。这不单单是相声一个门类如此,为了更快速地甄别出具备天生潜质,适合学习本艺术门类的学生,教育部门甚至允许艺术类院校在进行高考文化考试前进行专业素质考试。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学好相声的人那么少了。

“逗”是一种感觉,一种老先生嘴里说的“寸劲儿”。:“你这包袱感觉怎么样?”:“我没寸住”。这种感觉,早一秒,不行,行话说叫“挡了”!晚一秒,也不行。行话说叫“凉了”必须刚刚好!

理解完“逗”的含义,我们再来分析“唱”。之所以把“唱”放在“说、学”和“逗”的后面,是因为,“唱”并不是相声演员必不可少的课程。有很多老艺术家,天生嗓子就不好,要么五音天生不全,要么长期的抽烟酗酒,导致根本不能演唱。但这并不影响他们表演那些不带唱的相声节目,乃至成为一派相声大师。那为什么还要把“唱”提出来作为学员要掌握的一门课程呢?

过去旧社会,相声演员撂地卖艺,讨口饭吃很不容易。在撂地演出开始前,为了让路人都能够围过来听他们说相声,演员会抓起一把沙子,在地上一边写字,一边唱 “太平歌词”。过去指的“唱”包括了学唱“太平歌词”。但现代社会,演员都有了自己的剧场,成为了文艺工作者,不需要再唱“太平歌词”了,那为什么现在还要提出说、学、逗、“唱”呢?

相声界有句行话,叫:“一柳儿遮百丑”。这“柳儿”,指的就是唱。意思是,只要你在表演有“唱”的相声段子的时候唱得好,这个节目包袱少一点儿,基本功差一点儿,观众都还是会承认你的表演的。其实歌唱类的相声节目特别适合年轻演员。他们身上虽然可能暂时看不见成熟老练,或者稳重深厚,但只要他们唱起歌曲,悠扬的旋律就会不自然的把他们身上那股青春的力量,传递到每个观众的身上,感染在座的每一个人的细胞。“柳儿”可以让观众把注意力放在演员的音乐美中,而忽视掉一些他们的失误和生涩,可见这句:“一柳儿遮百丑”的行话是多少老艺术家通过不断的舞台实践演出,总结出来的经验。一方面观众们都很喜欢带歌唱的相声节目,另一方面鼓励青年相声演员练好唱功,可以帮助他们更快的适应舞台,更快的被观众所接受,更快的成长为一名优秀的相声演员。

相声这一门语言艺术,经过许多年的千锤百炼,已经成为了百姓们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它或嘲或讽,或歌或颂,将中华民族的通用语言化作一丝清泉,注入每个人的心里。它带给观众欢乐的时候,也成就了相声演员自己的人生,用惟妙惟肖的“说学逗唱”演绎着中华文化悠悠的历史。在未来的舞台上,我们将会看见更多优秀的相声演员和相声作品。因为有了“说学逗唱”里的“学”,相声将会不断地适应社会文化的变化,顺应历史的潮流,永远流传下去。

猜你喜欢
柳儿艺术语言
嫩柳儿
纸的艺术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报 应
理发师吴二
一家之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