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栋
摘 要:在新课改下,体育教学已经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体育知识,而是重在让学生在教学的环节中重视体育锻炼并且能自主进行体育锻炼。主要从小学生平时的教学现状着手,探讨了如何构建有效课堂和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
关键词:小学体育;有效性;自主锻炼
在新课改的今天,小学体育的教学目标也随之改变。在新课标下新的要求就是:让小学生在体育课堂中通过体育训练锻炼意志力,让学生养成自主锻炼的好习惯,在锻炼的过程中增强身体素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该提高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能力,让学生发自内心爱上体育,发挥主体作用,自觉进行体育锻炼,加快体育技能的学习。
一、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能够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兴趣也是学习的基本动力。在小学阶段,学生是否能学好一门学科关键要看学生对这门学生是否感兴趣。如果学生对体育这门课程不感兴趣那么也不会去学好这门课程,这直接影响学生在这门课程中的表现。所以,老师在教学体育的时候一定要把课程设计得充满趣味性。在教学时老师可以创设合理的情境,安排有趣味性的活动,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借助其他工具来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对体育感兴趣,这样在体育课堂中学生就可以积极完成课堂任务,这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
二、引导学生开拓创新,学会自主锻炼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不仅仅是学会玩某种游戏这么简单,学会某种技能已经不能满足新课改的要求了。能够在课堂上完成某种项目是基础,在基础之上学生还应该主动去学习某种技能。在过去的教学中都是以老师为主体带领学生学习,而在当代教育下,学生应该以自己为主体进行体育锻炼。
三、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打造宽松的课堂
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是高高在上的,是遥不可及的。学生在课堂上和老师的关系处理得不融洽会严重影响体育教学的有效性。
当学生对一些人和事物有了自己的判断之后,就不太会被某些人和某一群体信服,与当初第一次见到老师的胆怯和崇拜相比,高年级的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不会信服老师。师生关系的好与坏,决定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老师选择好的教学方法,用心对待每个学生,适当地表扬学生,学生身上的亮点和学习的冲劲都会展现在老师面前,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潜力,会觉得老师是自己的伯乐,视老师为朋友,这样可以让学生更自信。师生关系是否和谐,直接影响教学质量的好坏。了解学生的个性和喜好,选择合适的教学模式,丰富的内容,都能使师生关系更融洽。
四、教师要加强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
小学是学生萌发体育思想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是很重要的。生命在于运动这个观点应该让小学生所熟知。首先,教师要加强学生自主锻炼的意识,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其次,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及时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组织运动的能力。总之,小学体育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增强和能力的提高,教师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提高自己的体育锻炼能力,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
五、要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能力
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不少体育老师采用“填鸭式”教学,重点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无法摆脱传统教学思想的束缚。在学习期间,学生虽然能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满足运动的要求,但这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尤其是在走出校园后,由于未能掌握足够的体育技能,未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学生在高负荷的工作压力下就容易出现各种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推广,我们也开始看到这种教学模式的不足,部分学校也开始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因此,体育老师应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注重培养学生主动锻炼的意识,培养学生终身运动的习惯。也就是说要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养成主动运动的习惯,让学生从传统教学中的被动学习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学习。
六、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为了让小学生快速地提高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在小学教学中,老师可以激励学生自主开展体育锻炼活动,使他们有意识地增强自己的锻炼意识和能力。因为每个学生是不一样的,所以体育老师要因人而异,区别对待,要做到因材施教。在生活中老师要做学生的朋友,要多和学生交流,通过一些有趣的、新颖的教学方式来了解学生现阶段的体育实际水平,从而激发小学生的兴趣,提高自主体育运动的能力。
小学体育教学一定要重视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增强和能力的提高,教师要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提高自己的体育锻炼能力,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在教学中老师一定要构建有效课堂,从而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锻炼能力。
参考文献:
张嘉六.海峡两岸小学体育课程改革之比较研究[D].苏州大学,2012.
编辑 张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