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琴
摘 要:学生踊跃地输出学习展示是以教师积极地输入教学铺垫为基础的。面对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不积极以及展示学习效果不踊跃等问题,大部分教师会将这些问题的产生归因于学生基础差、反应迟钝。难道所有的原因都归咎于学生?当然不是。课堂实践表明,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展示不踊跃的原因是:不会、不敢和不愿。是什么原因导致了学生不会、不敢与不愿展示?借鉴其他学科促进学生踊跃展示的策略,探究在小学语文课堂中促进学生踊跃展示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课堂;踊跃展示;策略
时常会听到周围一些同事发出这样的抱怨:我的这届学生比前几届差远了,基础太差,上课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屈指可数。每当听到这样的抱怨,我总是会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思考。正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在想:难道真的是学生一届不如一届?还是另有原因?我们不妨变换角色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上课为什么不举手回答问题呢?不外乎这样三个原因:其一,我不会;其二,我不敢;其三,我不愿。学生“不会”是因为问题对他而言太难了,那么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设计问题;学生“不敢”是因为他不能确定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那么教师可以通过小组合作,让他从其他人那里获得证实;学生“不愿”是因为他觉得不管他回答还是不回答,结果好像都是一样的,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他进行多元评价,让他获得成就感。下面笔者将在借鉴其他学科课堂经验的基础上,简单论述一些促进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踊跃展示的策略。
一、层次——踊跃展示的前提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不积极,展示学习效果不踊跃的原因之一是学生对相关的内容不会。针对“不会”这个原因,教师在课前设计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设计活动、设置问题,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如在教学苏教版(国标本)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但愿人长久》这一课时,教师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作为初读课文的要求:(1)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为什么众人皆欢喜唯独苏轼心绪不宁呢?(2)苏轼为什么要把中秋节“圆圆的月亮”称作是“无情的月亮”呢?(3)这篇课文主要讲什么事?问题一在课文中直接就能找到答案,是针对学困生设计的;问题二需要根据整段意思去分析,是针对中间学生设计的;问题三需要根据整篇课文归纳总结,是针对优秀生设计的。通过分层设计,促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乐意展示学习效果。
二、合作——踊跃展示的基石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不积极,展示学习效果不踊跃的原因之二是学生不敢展示。针对“不敢”这个原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让他们通过交流产生共鸣,找到自己答案的“支持者”。仍以《但愿人长久》这课为例,在学生初读完课文之后,教师抽了一名学困生对简单的问题进行回答。当教师继续发问,想让中间生来回答第二个问题时,教师用鼓励的目光扫视整个教室,看到的都是犹疑、躲避的目光。这时教师立刻明白了其中的原委:他们是对自己的答案不够确定。于是,教师让他们分小组展开了讨论,进行了交流。片刻之后,由于他们讨论交流并达成了共识,各个都想踊跃展示。通过合作交流,促使犹豫不决的学生都敢于展示学习效果。
三、评价——踊跃展示的推手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不积极,展示学习效果不踊跃的原因之三是学生不愿展示。针对“不愿”这个原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当学生展示完学习效果之后,一定要给予学生及时的、中肯的以及多元的评价,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还以《但愿人长久》这一课为例,当学困生初读完课文之后并从课文中找到“一年一度的中秋节到了,为什么众人皆欢喜,唯独苏轼心绪不宁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时,他的内心是多么的兴奋啊!恰好在此时教师让他进行了展示汇报,他准确无误的回答或许换来了教师赞赏的微笑,或许换来了同学鼓励的眼神,或许……这些及时的、中肯的、多元的评价对这些学困生而言是难能可贵的,对他以后是否踊跃参与课堂活动是至关重要的,对能否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早日“脱困”是意义深远的。通过多元评价,促使满不在乎的学生都愿意展示学习成果。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考虑层次、分层设计,让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让学有所获的学生都乐意展示学习效果;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合作交流,让飘摇不定的学生自信无比,让畏首畏脑的学生都敢于展示学习效果;通过师生多元评价、评价及时,让不以为然的学生争先恐后。总之,学生哪怕短短“一分钟”的输出学习展示,都需要教师花费近乎“十年功”的输入教学作为铺垫。
参考文献:
[1]周宏.引导学生互评 促进“踊跃展示”[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6(6).
[2]黄春梅.对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踊跃展示”环节的探讨[J].现代语文,2014(9).
[3]沈丽娟.小学英语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踊跃展示[J].陕西教育,2015(5).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