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姣娇
摘 要:新课程理念要求学生在学习中要自主、主动,解放课堂,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而且老师也应当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对于21世纪的学生,老师的任务不再单单只是教学、解惑这么简单。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以此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积极求索的欲望。其中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就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小组合作;有效性;技巧
传统教学模式往往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影响学生的思维,降低学生积极求索的欲望。而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那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实现师生双方的协同发展呢?这就需要老师在教学和备课上多下功夫。除此之外,还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以此来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积极性以及学习效率。下面我们就探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一些技巧。
一、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应该采用自主与互动的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占据着课堂的主导地位,课堂上老师讲,学生被动听。这种模式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要和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关系。老师要积极鼓励和关心学生,让学生多发言,多讨论,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做课堂上真正的主人。这样既能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还能够为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知识。
二、合理进行分组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老师要综合学生不同的性格和思维能力来对小组中的成员进行精心合理的分组。一个小组一般3~5人为宜,人数多了不好管理。在小组中,有人负责组织讨论,有人负责整理讨论结果,有人负责汇报等,让小组中每位成员都发挥自己的作用,他们在小组合作中都会非常充实,从而提升自己的合作能力和学习兴趣。在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中,小组成员互相学习,优势互补,在沟通和讨论中提高思维能力。这样经过合理分配的小组比起随意结成的小组来说,会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明确小组规定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当然,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也同样适用。在合作性学习的模式下,教师也应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一些相关制度。一个小组中,往往成绩较好的学生反应能力强,在讨论中会积极的发言,这样一来就减少了学习较差学生发言的机会,从而导致两极分化。因此,老师可以制定:每位小组成员都先进行独立思考,并且每位小组成员都要发表自己的言论,最后,总结集体意见,全过程组长来进行监督。这样一来,每位学生都有了发言的机会,避免了旁听者的角色。
四、发挥老师的作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明确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创设情境为学生的主动参与提供一个平台,为教学的互动创造有利条件。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老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积极为学生提供讨论的学习环境。在小组讨论过程中,老师也可以积极参与到小组讨论当中,倾听不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发现小组脱离讨论主题时,可以适当制止或及时纠正,灵活调节课堂的教学。
例如,在讲小学四年级《三角形》时,为了让学生了解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关系,来让学生进行一个小实验。教师让学生自己先动手用小木棒(3cm,4cm,6cm,8cm)来拼三角形,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进行讨论,并汇报交流的结果。
老师:请对刚才的实验分成两类来进行汇报。
学生:3厘米、4厘米和8厘米的不能围成三角形,而其他的都能够围成三角形。
老师: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为什么3厘米、4厘米和8厘米这三根木棍不能拼成三角形呢?(并引导学生认识到3、4厘米的木棒太短,因此不能拼成三角形)
学生:因为这两根木棒太短了,所以不能首尾相接拼成三角形。
老师:非常棒,那现在你们知道,两个木棒相加的长度如果没有第三根木棒长就没有办法拼成三角形。那么,三条边符合什么条件才能够组成三角形呢?请你们讨论一下。
学生:三角形任意两边长度的和大于第三边。
这样通过老师的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课下让学生进行练习,巩固本节课的知识,加深对三角形三边关系的理解。
总之,小学数学合作学习的课堂是需要教师精心设计的。老师要合理分配小组,建立合理有效的制度,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知识以及合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赵伦飞.“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学习,2011(1).
[2]艾静.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1(10).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