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信丽
根据“图式理论”的观点,人脑中所贮存的知识都是由一个个单元组成的,这种单元就是图式。就阅读而言,阅读理解的图式分三种类型:语言图式(指读者已有的语言知识,即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的语言知识)、修辞图式(指读者对阅读材料的体裁和篇章结构的熟悉程度,即通常所说的篇章知识)和内容图式(指读者对阅读材料主题的熟悉程度,即狭义的背景知识)。①相应的,“口语交际”也应该有帮助倾听、表达、交往的“语言图示”,如果教师能帮助学生掌握这种“语言图示”,并构建出口语交际“教学图示”,以形式多样的教学资源、最有效的教学手段,让学生积累相应的口头语言以及表达感情的方式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让其终生受益。
当然,这些“语言图式”并不是教师直接给出的,而是学生一步步学习得来的。教师创设各种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在一次次指导的过程中,教师一直是忠实的倾听者,和学生一起讨论最佳的语言表达方式,语音、语调、语速、表情、手势等自然渗透其中。因此,在一次次练习的过程中,学生一步步走向成功,自然而然得出了“语言图式”。这一“语言图式”因来自学生探索习得,显得通俗易懂、简单易操作,成为后期不断尝试的“葵花宝典”。
一、创设适宜的情境,鼓励学生充满自信,积极投入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位优秀的教师,一定特别重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兴趣的激发。而好的开始则是成功的一半,一节课的导入环节就如同一场好戏的开场,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例如,一位教师执教《学会道歉》,一上课就出示教材中的一幅插图。
师(大惊失色):哎呀,不得了了!你们瞧,发生什么事了?
(孩子们刷地举起了手。)
生1:有个小朋友踢球的时候,把窗台上的花盆踢下来了!
师:花盆踢下来,就怎么样了?
生1:碎了!
师:好的,现在请你帮这个小朋友起个帅气的名字,把这句话再说一遍。
生1:丁丁踢球的时候,把窗台上的花盆踢掉下来,碎了。
师:如果再加上什么时间、什么地点,那就更棒了。
(其他孩子一边急不可耐地“嗯嗯嗯”叫着,一边把手使劲往老师面前伸。)
师(把手指竖在嘴边“嘘——”的一声,示意大家安静):我相信他可以说得更好,大家要有耐心。如果他遇到困难,再请你们帮帮他。
生1(想了一会儿,不急不忙地):一天下午,丁丁在院子里踢球,一不小心把窗台上的花盆踢掉下来,碎了。
(孩子们都自发地鼓起了掌。)
师(竖起了大拇指):此处应该有掌声!经过一次次努力,说得多清楚啊!谁再来试试?
(老师按“优秀、中等、暂时学习困难”三个层次,请了三个学生,一个个说得都很清楚。)
师(着急地):花盆“啪”的一声摔下来碎了,谁出来了?
(孩子们有的说妈妈,有的说阿姨)
师:你说丁丁该怎么办呢?
(孩子们有的说赶紧道歉,有的说赶紧说对不起……)
师:你们都是敢于认错的好孩子。这么好看的一盆花碎了,要让主人原谅你,还是有大学问的呢!(出示课题)
从上述课例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用夸张的表情、生动的语言成功地创设情境,不知不觉让学生变为图中的孩子,这样的导课方式不着痕迹,显得自然巧妙。在教师一次次指导下,学生的语言表达越来越清楚、规范,学生充分体验到一次次练习后的成功感,更加成功地营造出口语交际的氛围,让学生对后面的口语交际充满自信。
二、借助典型的示范,认知口语交际图示,模仿中习得能力
在指导学生口语交际的时候,我们总喜欢问“先说什么?再说什么?要注意什么?”喜欢总结出很多要点让学生记牢。但究竟该怎么说,学生还是茫然不知所措,交流的时候胆怯、畏缩,不敢参与,整个课堂都是沉闷的一问一答,这样的教学当然低效,学生的能力怎能得到发展呢?
还以刚才那位教师为例,教孩子学会第一句“对不起”这一语言图式,来来回回十几个回合,孩子倾听、表达、交际的能力在一次次练习中得到显著提高。
师(捂着嘴,惊恐地):丁丁把阿姨的花盆踢碎了,吓坏了,我们赶紧来教他怎么道歉吧!
(孩子们刷地举起了手。)
生1:对不起,我不是故意的!
师:你一说“我不是故意的”,阿姨可能会更生气:哦——
生2:不是故意的就行了?!
师:看来不能马上说自己不是故意的。想想,先要怎么道歉?
生1(大声地):阿姨,对不起!
师:嗯,道歉时先称呼,这样就有礼貌多了。这是人家辛辛苦苦养出来的花啊!你的态度得诚恳一些。
生1(声音放轻,速度也慢了一些):阿姨,对不起!
师:嗯,有点儿道歉的味道了,但还不够。谁再来试试?
生2(皱着眉头,恳切地):阿姨,对不起!
(老师请这个学生上台,面对大家演示。)
师:这样道歉的话,阿姨可能就不会那么生气了。你看,她是怎么道歉的?
生3:脸上没有笑,都快要哭了。
师:是啊,你把别人的花盆都踢碎了,怎么能笑呢?你一笑,别人就更生气了,怎么会原谅你呢?所以,道歉时千万不能笑。
生4:她道歉的时候声音很轻,说明她认识到自己错了。
师:有道理。
生5:她道歉的时候还把手这样(做拱手动作)。
师:你真会观察。这叫“拱手道歉”,就像一个人不停地鞠躬道歉一样。谁再来试试?
(指名上台道歉,师生评价,反复强调“道歉时,先称呼。声音轻,速度慢,态度诚恳消消气”。学生相互练习。)
……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学生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故而教师有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就是不断地扶植和巩固学生想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并借助于一些专门的工作方法来实现它。”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就很好地践行了这一点。让学生在一次次练说中探索,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总结出“道歉”的语言模式,将学生引向更深入、更广阔的实践,一次次的成功体验,学生怎能不喜欢这样的“口语交际”课呢?
三、创设仿真的情境,迁移口语交际图示,实践中强化能力
例如,在教学《讨论“看书姿势”》这一课时,教师借助一段学生讨论看书姿势是否正确的视频,让学生了解歪着头趴在桌上看书不正确的理由,并借助反复的练习让学生掌握“语言图式”。然后出示教材中几幅典型看书情境图让大家讨论。学生都能借助“语言图式”进行讨论,还能说出更多的理由,并且交际的时候口齿清楚、声音响亮、理由充足,有的甚至能达到脸带微笑、眼睛看着对方,像老师这样认真倾听,赞同的时候点点头,需要补充的时候等别人说完再发言。这对于课前完全没有交流,仅利用课前两三分钟的互动就开始上课,且完全开放面对众多听课老师的学生来说,是“语言图式”给他们带来自信与成功。
学生在日常阅读教学中,不论是遣词造句,还是朗读表达,都显得格外自信,语言规范,到了中高年级能够用上很多学过的词句发表个人看法。这种语言表达能力,也是语文教师从一年级开始一天天训练出来的,从开始的字、词,到后面的句、段、章,包含师生常年付出的努力。我想,口语交际也是如此。虽然学生不能在短时间内达到这种目标,但是通过一次次努力,最终一定能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四、融入多彩的生活,拓展口语交际图示,运用中形成能力
《讨论看书姿势》出示更多熟悉的生活场景图,有的坐在图书馆的地上看书,有的趴在草地上看书,有的在路灯下,有的坐在电动车后座上……《学会道歉》让学生选择其中一种情景进行表演……你会发现,掌握口语交际图式的孩子们更加充满自信,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主动参与其中,场面活跃个个沉浸其中。师生评价更加热烈,不仅组内能够自如补充,下面的小朋友也能自然提出自己的看法。即使个别孩子很腼腆,但是在老师的鼓励下都是面带微笑,非常愉快,同样能够参与交际活动。
看着他们兴奋得发亮的眼睛,看着一双双举得高高的手,我欣慰的同时不由得感慨万千,也为自己曾经的不作为而羞愧。这才是多大点的孩子呀!教师只是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情境,营造良好氛围,鼓励正确发音、大胆交际;只是提供了典型示范,让孩子们认知口语交际图示,在模仿中习得能力;只是创设仿真情境,迁移口语交际图示,在实践中强化能力……孩子们就能在不到20分钟的时间内有这么大的变化,由一开始的怯懦变得越来越自信,由一开始自己说自己的变得听别人发言,由一开始支支吾吾到自如参与讨论……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综合教师的教法、学生学习的过程、教学成效等方面,你会发现在“认知、迁移、拓展”中习得口语交际的语言图示能真正做到“以生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会学生方法,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习得方法,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期待后期我们小组更深入研究,探索出更多的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和策略,让更多的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交际,让更多的学生终身受益!
编辑 杨国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