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巍
此次杭州峰会在很大程度上凝聚了G20所有成员的共识,激发了多个结构性改革,促成了全球经济增长议题和方案的提出。因此,“杭州共识”很可能会成为全球化历史上的重要节点
柯伟林(william Kirby)是美国人文科学研究学会院士,也是哈佛大学历史系及商学院讲座教授,哈佛中国基金会主席。近日,《中国经济报告》记者就G20杭州峰会的重要成果、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地位,以及全球化、世界经济发展等相关问题专访了他。
G20杭州峰会的重要成就
中国经济报告:2016年9月,在中国杭州举办了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你如何看待此次峰会?会议取得了哪些重要成就?
柯伟林:对于首次出任二十国集团主席国的中国来说,这次峰会是一次展示全球领导力的好机会。与会领导人围绕杭州峰会主题,就加强宏观政策协调、创新增长方式、实现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包容和联动式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G20杭州峰会开启了世界秩序形成的新阶段。《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公报》提出,“承诺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加强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以世贸组织为核心、以规则为基础、透明、非歧视、开放和包容的多边贸易体制”,“反对任何形式的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尽管全球还面临着孤立主义、美国大选、英国退欧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此次杭州峰会在很大程度上凝聚了G20所有成员的共识,激发了多个结构性改革,提出了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议题和方案。因此,“杭州共识”很可能会成为全球化历史上的重要节点。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地位
中国经济报告:此次G20峰会的议题涵盖金融、贸易、税收、环境、资源等诸多领域,成功举办此次峰会是否有利于促进中国更积极地参与国际事务?
柯伟林:过去,G20峰会一直关注经济和金融事务,特别是与国际金融体系相关的事务。尽管不同政体有不同的金融体系,但谋求和平与发展是所有国家的共同期望。此次G20峰会取得多个成就,包括达成了“杭州共识”。此外,这次峰会主要目的不仅在于做决策,更在于让各国领导人互相协商和交换意见。可以说,杭州峰会所获成就的影响将是长远的、战略性的。中国在峰会上展示了举办国际会议和进行国际协调的能力,令人敬佩。
中国经济报告:中国如何才能成为形塑全球经济秩序的重要参与者?此次G20峰会是一个契机吗?
柯伟林:中国主办G20峰会,意味着其在世界经济和全球金融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我认为,中国现在不仅在大规模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而且在更多领域发挥着领头羊的作用。在我看来,如果能继续深入开展国有部门改革,中国在创业方面也能成为典范。此外,我相信中国在高等教育方面也能成为世界领先国家之一,这是因为中国的公立大学拥有几乎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资源。
全球化与世界经济发展
中国经济报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参加G20峰会时表示,“面对当前挑战,我们应该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但是,近期孤立主义势力兴起,还有英国退欧等事件,引发人们对全球化的反思。你如何看待全球化与这种“分离化”?
柯伟林:无论世界怎么变化,全球化仍将存在。15世纪以来,人类已成为全球经济时代的一部分,现在的全球化程度更加深入。我认为政府应该代表人民争取更多的全球化积极效应(而且是广泛的积极效应),同时,使全球化消极效应最小化。与我们的祖先、父辈生活的时代相比,当今世界更安全、更和平,原因在于维护和平是全球化繁荣的关键,没有和平就没有繁荣。
中国经济报告:此次G20峰会提出,“创新增长方式,为世界经济注入新动力”;“重振国际贸易和投资这两大引擎的作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中国企业应当如何参与到这一进程中去?
柯伟林:这是一个宏伟的目标,需要长期的努力。通过研究中国企业全球战略可以发现,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在当地获得接受是一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国正通过自身努力推进世界发展模式的变化。当前,世界处于一个非常重要的转折点——是继续走向深度的全球化,让全球化更加包容、更加可持续、更加普惠,还是任由这个世界走向分裂,甚至走向新冷战。
我认为此次G20峰会主办地杭州的万向集团的经验很值得参考。这家公司前身是1969年成立的一家人民公社农机修理厂。现在,万向集团是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并准备在美国生产电动汽车(菲克斯Karma车型)。万向旗下的20多家美国公司依然坚持本土化管理。其在研发领域也居于领先地位。这是中国民营企业走向国际化的成功案例。这个案例说明,计划经济时期创立的公司也能在任何领域取得成功。
另一个很好的案例是杭州的阿里巴巴集团,它将来确实有望取得全球性的胜利。目前,阿里巴巴在中国取得了很大成功,它进入了政府过去从未涉足的领域,革命性地促进了中国社会的商贸发展,并为素不相识的人们建立了信任网络。阿里巴巴旗下的蚂蚁金服提供创新性金融服务,这弥补了国有金融机构的弱点——普通人无法在大银行获得金融服务一从而促进了市场民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