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传递智慧

2016-12-12 09:27钟丽英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智慧

钟丽英

摘 要:课堂是能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场所。课堂教学要实现共同发展,就应把学生置于中心位置,探究活动要围绕学的进程展开。小学数学教师的智慧在于如何让原有的教材内容生活化、趣味化,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学生的发展当作教学第一要务的教师才能算做有智慧的教师。

关键词:智慧;数学课堂;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问、学生答的简单重复,而是师生之间智慧的互动生成与传递。学生在课堂上充满智慧地学是我们老师追求的高境界,就近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巧用教材、提高教学方法的有效性。

一、巧用教材的智慧

教材是教师设计教学活动的蓝本。如何根据自己的班级、教学目的为儿童学习数学创设有趣、有用、可操作、可探索的数学情境;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利用好这些情境,值得我们教师探讨。

(一)教材内容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师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体验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巩固与理解。例如,教学长度单位时,让学生探究和解决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接近1厘米、1米。学生经过检索生活中常见的用品或物体,能快速地说出指甲的长度、一粒花生米的长度、课桌面板的厚度等接近1厘米。教室墙面窗台的高度,教室门的宽度、教学楼阳台的高度、地砖的边长、黑板的宽度等接近1米,再让学生用直尺量一量。这样,使抽象的“厘米”“米”变成了学生生活中活生生的事实,也使学生认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

(二)教材内容趣味化

“学习最好的刺激乃是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学生是否愿意学,是否积极参与、主动投入,成为教学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教师提供的各种学习材料必须建立在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发展水平之上,具有一定的趣味性,使他们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如,在教学“上、下”时,出示“天线宝宝”头像图片,学生发现只有眼睛、耳朵,没有鼻子、嘴巴。嘴巴贴在哪个位置呢?学生边说教师边板书,得出眼睛在嘴巴的上面,嘴巴在眼睛的下面,接着进行贴鼻子的活动。

从这里我们看到“天线宝宝”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在“贴”“说”和“改”中认识了“上、下”的位置关系,在老师一次次“出错”中,诱发学生不断思考、改进,进而准确表达三个物体的上、下位置关系,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完成了教学目标。

二、提高教学方法有效性的智慧

(一)提问,使课堂有声有色

课堂提问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彩的提问使课堂生机勃勃,教学有声有色。

1.课堂提问形式要新颖灵活

课堂提问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的,采取不同的提问方式。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先看书、小组分享、提出问题,以个别回答的方式进行,也可用先提出问题、独立思考、小组讨论、代表发言的方式进行。

课堂提问是一座桥,搭载着学生的思考、练习、提升。既复习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数的意义、真分数和假分数的意义及互化、通分、约分、最简分数等知识点,又让学生一目了然地看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从而使学生在脑海中建立系统的知识网络。

2.课堂提问要有吸引力

提问设计要富有情趣和吸引力,使学生感到在思索答案时有趣且愉快,在愉快中学到知识。比如,“教学圆的认识”,巩固新知识时运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动物王国举行骑车比赛,小熊的车轮是正方形的,小猴的车轮是圆形的,小象的车轮是三角形的。它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教师引发猜想:“谁先到达终点呢?”这样的提问形象直观,生动活泼,富有童趣,吸引着孩子并促使他们积极投身到问题解决的情境之中。

(二)活动,使课堂充满活力

生活的课堂强调以活动促发展,主张让学生“活起来”“动起来”。“活起来”“动起来”的课堂会生动有趣,学生才有可能产生“经验”与“顿悟”。

1.操作

如:在教“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提问:“谁能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学生虽然经过冥思苦想,但怎么转化还是一筹莫展。正在这“愤”“悱”之时,教师马上让学生用“剪”和“拼”的方法进行学具操作,学生精神振奋,纷纷举起小手回答。

生: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已学过的长方形来计算。

生:因为拼成的长方形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生:形状变了,但它的大小没有变。

生: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通过操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会数学中转化的数学思想,经过研究、探索,很快找到了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内在联系,并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收到了较好效果。

2.实验

在教学“克的认识”时,师出示一个小方块让学生估计有多重。

师:一个小方块的重量真的大约是1克吗?你们怎么知道一个小方块的重量就是1克?

生:书上告诉我们的。

师:单凭书上的结论学习还不够,我们要想办法去验证,请仔细看。(教师演示实验方法)

师:还有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1克?请大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用天平称出:1克黄豆有几粒,1克大米有多少粒,1克食盐大约有多少等,边实验边做好记录。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说说你对1克的感受。

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可用“克”作单位?

这里学生从“数学现实”出发,在教师的帮助下动手、动脑做数学,用观察、实验等手段收集材料,获得体验,在实验中建立“克”的观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智慧是自身生命力的体现,是点燃儿童生命与智慧的火种。因为创造,智慧才富有生命力;因为生命,智慧才得以滋润。对“智慧型教师”的追求是永无止境的:在相互碰撞中燃烧成一片火焰,从一个生命传递到另一个生命。

参考文献:

[1]李琴.如何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05.

[2]孙晓天,胡光锑.数学新课程案例与评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09.

[3]伍新春.合作学习与课堂教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12.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数学课堂教学方式智慧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数学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之我见
探索不同教学方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