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碧云
摘 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给广大教师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在这其中,标准明确要求数学的教学和课程“要满足学生未来生活、工作和学习的需要”,并且“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都要得到发展”。因此,引导学生用数学的角度学会思考,解决未来人生中遇到的问题。是每一个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必备的技能。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数学;实践探究
如今,由于国家课程教材改革实验的深入实施,小学数学俨然成为开发学生智力的基础工具。教学目的也已经转变为通过实践、交流、沟通和探索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情感、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因此,这就要求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更加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知识的传授,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为此,笔者通过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总结出了小学数学教学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实践方法,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重点讨论。
一、更新和转变教师角色观念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数学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与引导者。”在这样的要求之下,教师必须转变传统的角色观念。学生是主体,教师则应该作为引导者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主动性,让学生拥有回答问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心声的机会,把“一言堂”变成“群言堂”,使学生成为学习和课堂上真正的主人。
举例而言,笔者在对五年级学生教授“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引导学生自主进行图形的剪裁和拼接,进而达到自行解决问题,最终达到学习数学知识和方法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的探索性学习思维
有效的学习不能依靠简单的模仿和刻板的记忆实现。并且主动观察、动手操作、大胆猜想和交流沟通这些新的学习方式已经成为数学教学的主流趋势。在这样的理念下,探索性思维的非常规、追求变化的开放、发散式思维已经成了数学教学中的核心方法。通过探索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整个身心都处在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兴奋点上,那么认真学习并真正意义上地掌握数学、进而促进自己的思维也将同时成为可能。
比如,笔者在讲解“三角形的面积”时,首先会询问学生三角形的面积应当如何计算。当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都被提出时,笔者会引导学生向着先前学习的“四边形面积”方向进行探索和研究,进而引出正确的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同样,在“小数的认识”中,可以通过米尺测量教室的长度引出相应的概念。如果测得教室的长度是七米多,那么不足一米的部分应当如何表示?这同样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对引入小数的概念起到了非常好的引导作用。
三、加强对学生的学习指导
任何学科都需要学习方法和技巧,数学也是如此。所以教师在进行小学数学教学时不仅要研究如何教,还要引导学生如何学。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到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规律和方法,还要让他们实现从学习知识到探索、研究的方向发展。因此,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知识的相互联系,学会进行系统的归纳和知识的整理,使看上去割裂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并让学生通过学习到的数学知识和方法有机地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去。
比如,在“认识方程”中,笔者出了两个题目:(1)甲乙二人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走a千米,乙每小时前进b公里,经过两个小时后相遇,问两个人在相遇时一共走了多远的路程。(2)小明到文具店买了a支圆珠笔,b本练习本;圆珠笔和练习本的单价都是2元。那么小明一共需要花费多少钱?
在让学生自行解决问题时,可以发现两个问题的结果都可以通过3a+3b的数学表达式来进行概括。进而使学生认识到一个数学表达式可以表达多种问题,并揭示出他们之间的联系。
在这样的学习指导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通过数学获得有效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还对于挖掘学生潜在的智力因素起到重要作用。
四、联系生活实际升华数学教学
所有的知识和科学都来源于生活,数学也是如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为“数学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达到数学教学和生活实际互相服务的目标。但是,这个联系不要只是流于外在的形式,而是必须紧扣教学内容,突出实质,既要让教学内容贴合生活,又要和数学知识点紧密联系。
不仅如此,联系生活实际也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必须是学生身边发生的、喜闻乐见的现实世界,从而让学生在自己熟知的生活中学会探索、发现,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数学的重要性,激发对数学的热情。
笔者在编写例题时尽量联系生活实际。比如,学校附近的小卖部卖数学作业本,每本0.8元。四年级某班的学生通过卖废纸和塑料瓶得到44.8元,顺便帮全班同学卖数学作业本,那么可以买回多少作业本?如果班里有51名学生,每人一个数学作业本,那么买回的作业本是否足够全班每人一本?如果不够,缺几本;如果过多,多出几本?这样的题目和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且有力地联系到数学知识。
五、实现和发展个性数学的教学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都获得素质的提升。可是,由于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和思维观念不同。因此,按照“整齐划一”的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肯定无法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要求,这不仅压抑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也违背了教学规律,不利于教育的本质意义。
为此,教师必须具备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重视个性的理性培养,树立现代的学生观,对每个学生全面展现自己独特个性魅力和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按照每个学生的具体特点进行教学,因势利导、开发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数学的发展,获得学习成功的机会。
六、在情感方面给予学生学习的支持
这个方面虽然不直接涉及教学方法,但也是在新的教学过程中应当注意到的问题。在日常教学中,在学生获得优异成绩、发现学生优点时,往往一个微笑、一句称赞就会给学生带来莫大的鼓励。
小学生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激励,每当老师通过微笑、点头、竖大拇指的方式表达对学生的赞许时,往往这一个简单的动作就会有效地激励学生学习、思考的兴趣,使学生产生思考和学习的动力。对于学习成绩暂时靠后的学生,教师要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及时给出正面的称赞,也对他们产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意识和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方法和研究,不难看出,在新课程的教育背景下,教师要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深刻体会和理解课改的重要性。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学习到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通过自己的工作积极主动地推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教学。由于目前很多教师的职业资格都是通过师范大学或中师的应试教育获得,所以想要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拥有全新的教育能力和技能,就必须提高自身素质,博览群书、修身养性,进而具备专业的教学功底。
参考文献:
[1]任爱玲.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2(25).
[2]杨文珍.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教学[J].读写算(教研版),2013(2).
编辑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