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问追探索

2016-12-12 21:50刘姗姗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品德教材探究

刘姗姗

古语有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则诱发探索!”学、思、疑是密切相连而又辩证统一的。设疑是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也是启发教学的核心,课堂之上老师如果能巧妙设疑,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兴趣,更可以引导学生抓住问题层层深入,这样新的课堂学习方式,相信可以由“点”至“面”让学生的学习更加深入、思维更加活跃。

在品德课堂上如何才能称得上“巧妙”设疑追问呢?我认为,抓住课堂上及时生成的问题适时、适当地追问才能称得上“巧”,用追问开拓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思维可以向着纵深发展,这才称得上“妙”。为了“巧妙”,教师需要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抓住时机设置一些精巧别致的小问题,做到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引导学生讨论。品德课堂上的巧妙设疑追问,让课堂真正为学生主体学习所服务,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升。

一、追问从错误中来

高年段《品德与社会》的课堂上时常会出现一些地理知识,这些知识的学习存在着一定的难度,如何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呢?如果老师仅仅靠讲述来突破难点,学生只能是被动接受知识,学习效率并不高。其实,引领学生主动探究,从而突破难点,在理解浅薄处适时地设疑追问必不可少,老师只要抓住时机,在追问之中巧妙地融入点拨之笔,带着学生跳一跳、够一够,学生不仅能突破理解的浅薄之处,还能活跃思维主动学习。

以第十一册的《品德与社会》中“不同地区不同生活”的第一课时教学为例,正确区分“平原、盆地和高原”三种地形的概念是教学的一个重、难点,在课堂学习时学生的理解就真的出现了问题,学生A提及“盆地就是地势较低的地方。”在老师的追问下又说出“平原就是海拔很低的地方,在海平面以下。”的理解,不过学生的笑声让他赶紧修改答案变成了“平原是地势比较低的地方。”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这些错误理解均出自于学生对地形图读图能力的不足,学生的理解能力是有限的,如何正确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而又不打击学习的积极性呢?此时,老师敏锐地抓住学生理解浅薄处“巧妙”设疑追问,于是老师追问“照你的意见,盆地和平原完全一样,那岂不是地理学家犯了大错,给两种一样的地形起了两个不同的名字?”看似平常的一问,其实老师是抓住学生理解的问题所在,有意识地引领学生再读图,将“盆地”和“平原”两种地形去作比较,从而发现两种地形的区别,最终达到正确理解“盆地”的特点,同时,老师幽默的话语又充分保护了学生的自信心,不至于打击学生积极思考的主动性。老师在追问中赋予有目的地引领,达到激发学生思维的目的,能看出学生通过自己努力得到答案时的兴奋绝不同于被动接受,而此时的设疑追问不仅突破学生理解薄弱处,还活跃了学生思维。

二、追问到生活中去

“乐于探究”“尝试合理、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是《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提出的一个重要目标。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探究天地。编者有意识地在教材中安排了一些“探究性留白”,为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个话题或者说是个范例,引导学生通过思考来探究生活中的问题。

在第七册《品德与社会》中“真正的友谊”一课中就有这样的环节:“你认为怎样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教材中出现“选干部的时候,都不投我一票,还是好朋友呢!”“她从来不给我零食吃,还能算是我的好朋友?”“太沉了,让我来帮帮你吧!”“喂,你的好朋友在老师面前告你状呢!”“我不理她,你也别理她!”留白分别为“我的想法”“我认为”“让我告诉你”“我想”“如果遇到这种情况,你会怎样做?为什么?”老师就可以抓住留白内容,寻找学生生活,通过课前了解选取学生真实生活中的两个事例略有加工,引导学生思考,从而解决生活难题。

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本课的学习是要带着他们走回自己的生活,学着处理生活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本节课上老师抓住留白处的设疑追问恰巧搭起了这座桥梁,课堂上虽然只是短短的40分钟,但学生真正在用心思考,学着解决生活中的那些难题,而留白处的追问也正是希望引领学生深入思考。

三、追问让学生“动”起来

在品德课堂上,老师更希望通过课内的学习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将课堂所学内化变成一种习惯、变成一种生活、思考的方式。其实,课堂上常有一些拓展内容,有些拓展是预设中的重点,还有些拓展内容是课堂随即生成的,不管预设还是生成,只要巧妙设疑追问,就一定可以让学生的活动变得更有深度,让研究成为学生的学习主动力。

第十一册的《品德与社会》中“不同地区不同生活”的第二课时教学中,教材中有对“南米北面”的理解,通过资料学习,学生已经通过小组学习理解了南、北方人的饮食差异,并深入理解饮食差异与不同地区地形、环境密切相关。不过课堂上却听到一个异样的声音:“东北大米,哦!不对,不对……”学生因为这条俗语而产生了错误的理解,这个问题并不是教材中的主要内容,可是由着学生错下去对教学来说,一定是失败的,因为对于学生来说能够有正确的思维方法才是课堂教学的根本所在,此时巧妙设疑追问最为适时。老师立即抓住学生思维的小火花,适时追问出:“我们都说‘南米北面,怎么超市里的东北大米还会畅销呢?”学生的思维被这样一个看似矛盾的问题搅得“一时千层浪”,课堂上,那些平时调皮的学生也来了兴趣,学生的眼神里透露出解决难题的渴望,此时,课堂才真正是他们的课堂。而更为重要的是,此处的追问让学生清楚书上所说的内容并不是全部,并不全是真理,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问题,而不是墨守成规约束自己的思维,这样的生活态度才是最正确的。

品德课堂上这一个又一个的追问都是在学生学习出现问题时,或者抓住学生思维而随机生成的,是抓住学生思维的点,追问辐射至“面”的学习。引导学生学得活,增强学生参与度,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相信课堂上的巧妙设疑,用好追问的教学策略,一定能使品德课堂熠熠生辉。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品德教材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教材精读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