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海涛+++李孟澴+++黄喜雨+++韩美群
摘要:数字动画技术结合傩文化特色制作的数字动画音乐、动画故事、动画美术设计、动画造型和数据资源库助力傩文化的动画化表达,探究利用数字动画技术来促进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推进。
关键词:数字动画技术 结合 傩文化 动画化表达
新媒体时代下数字动画技术运用较为先进的图像技术、数字技术和虚拟技术来实现对各类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包括整理、归类和保存等;并且在数字技术的基础上实现其原来面貌最真实和最大化的还原。数字动画技术应用于民间文化的传播中也有其独到的技术优势,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数字动画技术来促进我国民间文化传播傩文化。傩文化起始于远古的民间,最早可以追朔到殷商时期的巫傩活动。经过三千多年的历史沿袭,傩文化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具有原始形态古朴、文化体系完整等鲜明的特点,在许多地区都还延续着当年的傩文化习俗。近年来不乏学者运用数字动画技术准确地传承傩文化遗产原貌,助力更好地传播傩文化。伴随新媒体技术的迅猛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数字动画技术二者之间呈现融合发展的趋势。创造具有傩文化特色的数字动画音乐、动画故事、动画美术设计、动画造型和傩文化资源数据库对傩文化各个文化模块综合运用交叉融合、开创傩文化传播新模式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一、数字动画技术概述
基于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技术产生的全新数字动画技术,是新媒体时代下动画技术的一次技术革新;开发者可通过相应的软件构建虚拟的空间,并且将所要表现的对象构建三维模型和虚拟场景,根据目标需求设置相关灯光和动画参数后,附上材质便能生成抽象的虚拟视觉图像。高度发达的数字动画技术已经巅覆了人们传统的视觉感受,借助一台电子计算机可以让二维画面变成三维画面,让静止画面变成运动画面,使立体的运动画面施加的神经感受要更具体、直接。随着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动画技术不断变得成熟,其应用也变得越来越广泛,尤其是用数字化形式实现动画的制作。新媒体时代下,数字动画技术的美学表现孔家空间得到了扩展,同时也实现了虚拟现实的全新体验;比如:建筑规划、虚拟城市、产品演示、流程模拟以及相关行业的情景再现等诸多领域。
独特的虚拟性是数字动画技术的首要特点,它可以将受损的甚至濒临消亡的传统文化艺术进行诠释和逼真的艺术再现,从而实现对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准确记录。新媒体时代下数字动画技术的强大交互功能,能使人们在虚拟化的艺术文化场景中进行互动和自由选择,从而使人们获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二、动画对傩文化的表达
傩文化有丰富成熟的傩戏剧目,里面涉及的故事情节、造型艺术、服饰道具、动作表达、音画舞美布置等,为动画创作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文化素材。比如贵池的傩戏现存近二十七种,贵池摊戏的“正戏”为成本人戏;有些故事线很长,其种类繁多、内容丰富,甚至有些已形成“系列”,如“刘家戏”系列(演汉灵帝时刘文龙故事)、“范家戏”系列(演孟姜女故事)、“包家戏”系列(演包拯断案故事)等等。这些剧目的剧本中何处为唱何处为白标得清楚明白,演员角色己经形成“生、旦、净、木、丑”等角色;且服装道具、肢体动作、声音配乐剧情发展都很完整”。其表演的剧目故事、服饰道具、舞台布景、人物角色都能在动画创作程序中一一得到对应。
新媒体时代下的动画艺术设计涵盖了场景、动作、色调等等视觉元素,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其作品往往具有想象力、创造力,其设计的艺术风格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参考传统文化艺术表达方式和内容的表达深度。因此优秀的动画作品特别注重动画场景对承载文化的表达,在动画里场景是最能给观众视效感受。动画场景也是文化对外表达的名信片,从动画对文化的表达角度来讲,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形象主要运用在动画场景的构建中,特别是动画的主要场景。可以对场景、镜头、拍摄角度和剧情分镜设计多维度,以展示文化形象的文化构成。扎根傩文化我们有非常丰富的文化元素让我们自由打造一个有代表性的傩文化形象,然后利用数字动画技术将它植入动画场景,以实现对傩文化反映的社会历史情景及蕴藏的“文化内涵”的良好表达。
动画的造型设计主要是考究设计师对色彩搭配、线条特点、画面风格以及细节处理的能力。对动画造型与借鉴傩文化包含的艺术元素进行动画创作是高度自由的表达,也呈现很大的开放性。现实生活中,人们看见红色会觉得“暖”而看见蓝色会觉得“冷”;基于人们对不同颜色的心理反应,动画造型的设计要考虑更多的因素。因为民族文化不同、受教育程序不同、宗教信仰不同,人们对颜色的观感也各不相同;如:在傩文化中忠勇往往用红色表现,奸诈往往用白色表现,刚烈往往用黑色表现。面具的色彩不同其表达的意思往往不一样;再加上道德、宗教元素之后往往赋予特定的的色彩寓意。动画作品《天书奇谭》将傩面具的色彩寓意成功的应用于人物的面部设计,通过不同的色彩来直接反映人物的善恶;如:影片里的狐狸面部基色采用白色设计,暗示了狐狸奸诈、邪恶的性格,这与傩面造型中用白色塑造曹操和张士贵等人物的奸诈性格的方式极为相似。
日本著名动画《千与千寻》的场景设计营造出一个东方文化色彩浓厚和充满日本民俗风情的神秘世界,成功的为人物的登场和故事得发展创造了神秘的环境;在交代故事的环境同时将日本民族文化和民族资源巧妙地融入其中,使故事情节得到顺利的发展。
动画音乐有表现型和功能型音乐组成,分别表示观众在观看动画作品时能看到音乐源的音乐和看不到声音来源的音乐(例如:背景音乐)。傩戏的音乐表现形式也为这一模式,其演出的伴奏乐器包括:小锣、大锣、琐呐、堂鼓、小饶钹、牙子(扎板) 、板鼓、筛金等。配乐表演者的唱腔也分为:高腔和傩。其中,傩腔以贵池当地的采茶歌为主,还包括其他当地的民歌和小调;高腔起源于当地古老的青阳腔,音调高亢、粗犷,旋律起伏跌宕,节奏自由多样,一般演唱的难度较高。
三、结语
傩文化是以驱疫纳吉为目的、以巫术活动为中心的古文化现象。傩戏在我国流传时间长、分布范围广,是傩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它是由傩祭、傩舞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与艺术相结合、 娱神与娱人相结合的古朴、原始、独特的戏曲样式。傩戏被学界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它本身携带的戏剧元素扩宽了它的表现能力。探讨傩戏动画化表达以及动画对傩文化表达二者相互结合发展,其一是为了保护傩文化传播传承,即利用数字动画技术把傩文化转为数据保留传承;其二是中国动画立足于傩文化题材有助于丰富我国的动画类型,同时也是对我国动画担负覆盖、传播庞大的傩文化甚至是所有的非物质文化的探索。
参考文献:
[1]邱亚萍.数字动画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优势和方法[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6,(01).
[2]黄晓瑜.动漫与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传播研究[J].艺术科技,2015,(02).
[3]莫涛.浅析动漫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优势和价值[J].商业文化,2010,(10).
[4]王平.贵池傩戏剧目研究[D].安徽大学,2002.
[5]吕燕茹,张利.新媒体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展示中的创新应用[J].包装工程,2016,(10).
[6]姜倩,朱璐莎.民间傩面造型观在中国动画形象塑造中的现实意义[J].大众文艺,2012,(02).
[7]彭玲.关于中国动画文化发展的思考[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1).
[8]陈旭光.影视受众心理研究[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单位:唐海涛、黄喜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李孟澴,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会计学院;韩美群,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