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琳琳
摘 要:在初中数学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对于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从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两方面研究,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学习
中图分类号:G442;G63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4-0039-01
课堂教学是初中数学主要的教学方式,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是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保障的重要因素。无论是哪一学科的教学,学习都应当是基于兴趣产生的。学习的过程不仅是一种知识与经验传承的途径,也应当是一次情感上的满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知识,同时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一、初中数学学习的特点
首先,数学作为一门理论与生活密切联系的课程,其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数学教学中绝大部分理论、概念、公式都是基于大量的生活经验形成,并通过了不断的实践与检验。学生在初中数学学习中,运用公式进行计算、使用数学定理,都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表现。因此,在初中数学学科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科理论与实践的关联性。其次,数学学科是一门相对抽象的课程,其学科本身也经历了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发展过程。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针对数学学科这一特性,教师应当遵循生活实际,通过具体的实例简化抽象的数学知识。数学学科虽然具有烦琐、沉闷的公式定理等,其规范化与形式化对于数学学习也至关重要,但数学知识的运用更多的是通过生活实际验证,如此才能使学生对数学知识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再次,数学学科是一门逻辑结构极强的学科,在初中阶段数学教学中,教学的目标逐渐关注到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初中数学学习作为数学体系中一个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公式、定理等的学习,分类、归纳等能力锻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
二、如何培养初中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1. 为初中学生创造数学学习成功体验
在学习过程中,一次成功的学习体验可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也不例外。初中生对事物充满好奇,具有浓厚的探索热情,他们喜欢做的事情就会用心去做,并且尽最大努力做到最好,而对觉得具有难度、缺乏兴趣的事物则缺乏耐心,主动性无法表现出来。初中生的这一特点,可以在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中得到充分运用。作为教师,为了使初中生对于初中数学拥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就要提供给他们成功的体验。通过多种教学策略的运用,使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获得满足,从而产生浓厚的探索兴趣,保持持续学习、进步、提升自我的积极态度。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策略性的问题设置,为学生创造体验成功的机会,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激发其学习兴趣。具体来说,在问题的设置上,应当关注初中阶段学生的实际数学能力以及思维特点,以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安排为主,并通过将问题进行适当改变与延伸,增加问题的趣味性、答案的多样性。引导初中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在问题的思考探索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激发其学习兴趣与求知欲。
2. 教师教学热情感染学生情绪
作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组织者与重要参与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学会运用科学的教学情绪,感染学生的学习热情。初中生经历了小学阶段学习,其学习情感状态得到了一定的积累,其学习状态也相对稳定。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学生产生的自豪感、自我肯定的情感等也都是学生学习情感的体现。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少年向青年过渡时期,这一阶段其性格不稳定,同时社会经历较少、生理心理等因素,会使其学习情绪复杂。在这种情况之下,要培养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学习这一过程产生热情。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自身的教学状态,应当是积极向上的,饱含热情的。同时,在教学语言上应使用幽默、有趣的教学语言,吸引学生的目光。在教学内容上,在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备课,运用多种教学策略,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3. 结合数学史,唤起学生的兴趣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结合数学史开展数学教学,运用知名数学家事迹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唤起学生的崇拜心理,进而产生学习兴趣。初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其情绪非常容易受到调动与感染。基于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有目的性的插入一些著名数学家事迹,如华罗庚、陈景润等为了数学学科做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付出的艰辛。由此,感染学生学习其刻苦钻研的态度,激发其学习兴趣,并最终在学习中获得进步。
三、结束语
总之,根据初中数学学科的特征,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道路上,可以通过为他们创造成功体验、进行问题设置等一系列方式进行。与其他课程相比,初中数学对于学生的挑战性更大。因此,作为教师要重点关注初中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并不断探索与实践,最终为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胡雪晶.例谈初中数学兴趣教学法[J].新课程学习,2014(05).
[2]周莉.挖掘兴趣,行走于数字世界——浅谈初中数学兴趣的培养途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