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鲜素材
责任编辑:徐雪梅
据中国新闻网10月11日报道,在保定望都县火车站广场附近,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骑三轮车不慎摔倒,一位女子上前救助被恰好路过的望都县县委宣传部新闻干事陈卫红拍摄到了全过程。陈卫红将这组照片传到网上,引起了网友的激烈争议。有的网友为这位女子点赞,部分网友质疑照片摆拍,个别网友攻击“想成‘网红’想疯了”而令女子心寒。
陈卫红把照片传到网上,本来是想弘扬正能量,没想到招来部分网友的猜疑——做好事还是“作秀”?扶老人的女子看了评论也很气愤:“这些人怎么了?我扶个老人妨碍谁了?这样让人心寒,以后遇到这种事该怎么做?”
近年来,有关老人摔倒了扶还是不扶这一话题,引发了海量的争论,大家各执己见。但小编以为,见义勇为、扶危助困、尊老爱幼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街头老人摔倒是要扶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都有老的时候,都有需要帮助的时候。女子的行为应该得到点赞和鼓励,应该弘扬而不是挖苦嘲讽。质疑不是不可以,但人与人之间应善意相待,不能恶意揣测。
素材点拨:善意相待,不能让做好事的人心寒。
2016年9月底,北大学者秦春华老师在《中国青年报》发文,指出古典四大名著不适合孩子阅读。“三国”尔虞我诈,“水浒”打家劫舍,“红楼”容易产生诱惑,“西游”又涉及太多宗教奥义。秦春华老师认为:“经典是成年人的经典,并不是孩子的经典。”文章发表后,引起了热烈的争论,大家观点不一。10月10日,《中国青年报》刊文驳斥这一观点,认为四大名著适合孩子们阅读,但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采取不同的策略,对名著进行适当改编。
诚然,四大名著中存在着一些封建糟粕,但这些作品中值得现代人传承的精神及艺术技巧显然更多。我们可以理性批判名著本身存在的不足,但不能因噎废食,一刀切地得出四大名著不适合孩子阅读的结论。《水浒传》里不仅有打家劫舍,还有肝胆相照,忠义相守;《三国演义》里不仅有尔虞我诈,更有大江东去,风光霁月;《西游记》不只是蕴含着浓重的佛教色彩,更有团结协作的乐观主义精神……名著之所以能穿越时空经久不衰,是因为它们富含优秀的文化内涵和艺术精华。
素材点拨:广泛阅读,爱上经典。
据中青网10月10日 报道,中央民族大学新闻学院教师岳广鹏喜欢用风趣的语言讲课,“段子式”课堂,使他的学生特别“买账”,每次上课,教室里座无虚席。课上,他还经常调侃自己的一袭长发,一句“我的个性就像头发一样不受束缚”让不少学生印象深刻,他的长发造型也成为活跃课堂氛围的高效催化剂。学生们表示“老师的讲课方式不拘一格,‘脑洞’很大,再配上他的长发和激情,课堂气氛很‘燃’”。
如今的校园里,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青睐像岳广鹏一样风趣幽默的老师,这些老师在传统授课的基础上,用“段子”和多样的互动形式赢得了“抬头率”。
然而,这种“段子式”课堂和教学方式也受到了人们的质疑和争论。有的学生认为,老师强行讲段子是很尴尬的事情,最多只能短暂拉回注意力。有的家长担心,低俗的段子会影响授课质量,让学生“丢西瓜捡芝麻”,听个热闹,得不偿失。
“段子热”是如今网络和社交媒体泛娱乐化的一个表现。很多新闻事件发生后,网友们总能创造出许多段子。有些段子幽默诙谐、应时应景,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兴趣。学生也不例外。现在的学生思维更敏锐,思想更碎片化,要想长时间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就要用让他们感兴趣的方式授课。当然,老师讲段子,不能只为讲而讲,应该带着段子讲知识,并且是积极健康的段子。
素材点拨:轻松幽默,享受学习。
据《广州日报》10月6日报道,在广州金隆学校的一堂食品安全课上,老师就“薯片非油炸真的不含油吗”这个问题,专门做了实验。实验中,薯片在燃烧后留下一股烧焦的味道,薯片放入水中水立马变浑浊。学生们看完后真切地明白了非油炸并不等于没有油脂,并纷纷表示“以后不想吃了”。
很多学生都喜欢吃零食,课间、放学后,学校周围的小卖部涌动着一个个“馋猫”的身影。但很多人不会辨别零食中的“好朋友”与“坏朋友”,只要好吃就去买,结果吃坏了肚子,影响身体健康。小编总结了一些选购安全健康零食的小技巧,供大家借鉴。首先,要到有证有照的商店、超市购买食品,不要在学校周边的地摊、临时小卖部购买“五毛钱产品”。其次,不要选择漏气、胀气、过期的产品。此外,还要学会看“表面”,注意包装是否有QS商标认证,是否标识了厂名、厂址、生产日期等,不要购买“三无”食品。
我们虽然奉上了选购健康零食的小技巧,但并不代表支持大家吃零食。学生阶段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合理饮食、正餐吃饱吃好才是关键。
素材点拨:注重食品安全,健康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