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荻/遗稿 孟繁之/整理
我到毛主席身边去工作的经过
芦荻/遗稿 孟繁之/整理
老年时的芦荻
1975年5月,我手术之后,正在家养病,并做些短篇白话小说的注释工作。5月18日或19日,北大中文系谢师傅(时为北京大学中文系工人代表)和大批判组的孙静(原中文系古典文学组教员)来到我家,说因事进城,顺道看看我的病。谈话中,谢师傅问我,系里人手紧,能不能去讲一点课,每周大致两三次也就够了。我答应了。
20日左右,我在首都医院做理疗(手脚烫伤溃烂)。谢师傅由我的家找到医院,说党委找我有事,要我马上返校。他把我带到四院党委的小会议室,便退了出去。我十分迷惑,不知党委找我何事,私忖也许有什么座谈会。根本没想到讲课的问题。
屋里只有4个人。王副政委(原八三四一部队副政委王连龙,时为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革命委员会副主任)、魏银秋(时为北大党委常委)、谢静宜和迟群。我并不认识谢静宜和迟群,所以只望着王副政委,他却没有说话。谢静宜手里拿着一本书,是我在人民大学工作时集体选注的《历代文选》,上面有我的名字。谢静宜开始问我古典文学方面的问题,并表示她们不懂,要学习,所以向一些老师请教。她让我读、讲了一篇赋和一首诗。又略问了问我的身体情况。随后,问我能不能离开家,出去一两个月。我误听成要去正定,便说:“只要工作需要,当然可以,正定那地方,1948年我在那儿学习过。”她说,“不是正定。”又说:“粮票可以带些,简单地带两件衣服,脸盆、牙具都准备好,等我来叫你。工作回来,我再告诉你如何对系里说。”在莫名其妙中,我退了出来。到楼下,谢银球师傅还在等我。我问他:“那两个人是谁?”他说:“那就是谢静宜、迟群啊!”我吓了一跳,说:“他们找我干什么呢?”谢师傅说:“你别管了,他们问你的问题答上了吗?”我回答说:“就算答上了吧。”因为脚走路不便,学校用车把我送回家里。
大概是23日的晚上,谢师傅又带着李加宽(时为北京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造反派,“清华200号”主要负责人)到了我家,我同样不认识李。李加宽问我:“你不认识我吧?”我说:“不认识。”谢师傅说:“是学校的。”李当即给了我几份铅印的词、赋,字很大,有注文。他说:“就送给你吧,好好准备。”他同我爱人又说了几句话,问问我手、脚的恢复情况,便走了。我当时认为,大概是谢静宜等人要学古文,集中一个月,要我讲课。因此便按李拿来的材料,进行准备。
26日早晨,“大批判组”一个姓李的到家来接我,我带着简单的衣物上了车。车里还有很多人,我只认识王世敏(时为清华大学政治理论教研室教员,口齿清晰,反应敏捷,曾被江青称为“女状元”),因为她原是人大的。但过去从未说过话。她在哲学系,我在文学系,她在西郊,我在城里,她分到了清华,我分到了北大,只是见面认识脸罢了。
到了四院,见到王副政委和魏银秋。他们要我在会议室等候。王副政委偶尔过来和我说几句话。直到晚上,王副政委已经安排了睡觉的地方,谢静宜来了电话,通知我住到“大批判组”,免得影响王副政委的工作。随之,“大批判组”来人把我接走了。
在“大批判组”住了3天。我自己住一个房间,除和孙静说几句话外,和别人没什么接触。
29日晚8点左右,谢静宜来了,把我从楼上叫到下面的会议室。当时,李加宽正在屋里看电视,她粗暴地让他出去。这种态度,使我十分奇怪,也产生了畏惧。她立刻对我宣布:“现在马上去见主席,就带着衣服和书,脸盆等都不必拿了。”我当时激动万分,热泪夺眶而出。急忙上楼,草草收拾一下便同她走了。在车上,她同我谈了谈毛主席的健康情况,嘱咐我注意的事项。我只是流泪。同时,想到要给毛主席读古书、讲文章,又非常心慌。
几分钟后,我被带进中南海,立刻见到了伟大的领袖和导师毛主席。
从这时开始,直到9月26日,我在中央办公厅的领导下,在毛主席身边工作了4个月,住在中南海。
据毛主席的秘书说,1月份,毛主席就指示,从北京大学找一个人,在他休息的时候,给他读点古文、诗词、曲赋。
毛主席极爱谈历史、文学,尤其赞赏鲁迅和他的作品。有时候,他便让我先提出问题,然后给我讲些历史、古典文学和鲁迅。毛主席的光辉伟大的教导,我终生不会忘记。
9月12日,由张耀祠副主任、张玉凤秘书通知,遵毛主席指示,要我随谢静宜前往大寨,参加几篇赋的注释的讨论。
9月21日,回京车上,谢静宜态度很不自然地对我讲:“大寨的事情(指江在大寨的总表演和反革命叫嚣),回去不用汇报。用不着你汇报。”
休息一天,23日我回中南海,约请张秘书汇报。她说:“先不必忙。”第二天晚上,张副主任找我谈话,通知我回校,并对我的组织问题和其他问题,非常关怀。我说:“江青在大寨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当着人说:‘我知道你受主席批评了。’我真莫名其妙。”张副主任说:“别听她胡说八道,主席对你很好,什么时候批评你了。”因又给我亲切地指教。
去大寨以前,我应住在一起的医护人员要求、张副主任同意,讲过《水浒》,还没讲完。张副主任通知我走的时候,我请求稽留两天,把课讲完。他同意了(因江在大寨作了一次评《水浒》的黑报告,肆意篡改《水浒》批示的精神,我抱着捍卫批示精神的决心,讲了这一次课,大夫们当会记得我所谈的批示精神的理解)。26日,我离开了中南海。
张副主任同我谈话后,我打电话告诉谢静宜,她说她知道了,回系工作好了。随之,张秘书找我谈话,说毛主席指示,回去后,继续参加诗词注释工作。次日上午,谢静宜来到中南海,立即要把我带走,我说明了要讲课的事情,她大发脾气,又说:“要是我,叫我走,我拍拍屁股就走。”我没说话。她去找张玉凤,然后自己走了。
临别之前,我要见主席。张副主任要我同张秘书商量。张秘书说:“主席有事,不能见。”我给毛主席写了一封告别信,并表决心,要把他老人家指示我补修的几门课程(英语等)学好,把五百首诗、五百首词和一些曲、赋的选注搞好,把鲁迅研究搞好,而且把他极关心的《中国文学史》修订好,并且,要求他老人家准允我以后再来看他。信被转呈后,张秘书出来转告主席的指示说:“看他当然可以,几项具体工作,他管不了了,回校后领导上研究研究,商量商量。”我当时手边还借的有里面的几本书。张秘书说:“书可以借回去看,看过后送回来,但不要告诉小谢了。她来过电话,不让借给你。”
27日,谢把我找到“大批判组”。王副政委、李加宽、宋柏年已经先在,谢对抗毛主席指示,不准我参加诗词注释工作,也根本不考虑我汇报给他们关于五百首诗词、鲁迅研究、修订《中国文学史》的工作。她要我回系后,再跨一点“大批判组”的事,说“讨论注文,便找你来参加”。我抗拒了,要求人只在系里工作。她说我不服从分配,我终于坚持了回系,不跨“大批判组”的事。她把宋柏年叫了出去,嘀咕了一阵,回来后,他们板着脸,过一会走了,我也回家了。
回校之前,我有时是给毛主席查他提出要用的文章的,特别是鲁迅的文章。不熟悉鲁迅的人,查起来很困难,我便着手编一份全集目录索引。又因为主席有时只提内容,不提篇名,找起来更难,所以又想把全集文章作个内容提要,目的是一旦我走了,别人查时方便些。这个工作,才刚开始,因此,当着谢、李和王副政委,我请求把这项工作搞定,谢勉强同意了。王副政委倒是支持的。国庆以后,我在家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搞了4本,纸张大部分是我自己买的,装订是我自己求人搞的,然后,交给了王副政委。这份东西是否转给中南海,我便不知道了。
摘编自2015年10月11日《东方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