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浦江县实验小学 郑立东
让科学成为形成学生初步科学精神的摇篮
浙江省浦江县实验小学 郑立东
教育是摇篮,真正成为摇篮的教育需要大家做出相关的研究,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对让科学成为形成学生初步科学精神的摇篮,做出相关的思考和点滴实践供大家思考。
科学教学 科学精神 策略思考
科学课程是形成学生科学精神的学科课程,但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初步形成需要借助教材,可不是我们去教教材,而是用教材去教。在科学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对让科学成为形成学生初步科学精神的摇篮,做出相关的思考和点滴实践,也获取了一定的感受。
小学生有无发现科学的能力,回答应当是肯定的,只不过是只能让学生去发现他们心中对一些简单科学现象的未知领域而已,小学生是切不可以去获取科学之大道理的。无论怎样的科学道理,凭借教师去传授,学生都会因科学的空洞而建立不了深刻的印象感到厌烦。我们必须还学生对科学发现的真正权利,这真正的权利是什么?窃以为当是学生在科学学习活动中的诸多实践。我们应当看到的现实是,只要我们真正还学生以权利,那学生实践的机会肯定会很多,发现的也相当的多。因为现在的小学都有实验室,且都有比较理想的实验设备。规范化办学后,所谓的小三科其地位得以提高,学生学习科学的时间得到了保证,实践的机会也逐渐加大。再加之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家庭资源去进行实验,那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其空间就更加的大了。这么好的条件我们必须很好地利用起来,平时的真正利用,还真让学生得到了理想的发现。如让学生回家进行人造雨的实验,学生们是颇有积极性的,但大都未曾能够做得成功,第二天学生普遍存有这样的反映。为什么呢?笔者没有直接道明其中的缘故,还是尽可能地让学生去自我发现。第二次进行人造雨的实验时间是让学生利用双休日的中午进行,那一个个学生的人造雨就成功了。这又是为什么呢?学生提出这样的猜想,第一次是下午放学回家做的,光线不强,而第二次是中午做的,光线好。学生的猜想真有其道理,学生得以真正的发现。
朱永新教授曾说过: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小学生的创新从何而来?可以凭借学生固有的创造潜能,但更为主要的是需要我们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予以激活。小学科学教材中,许许多多关于科学方面内容的材料,都距小学生的生活比较近,呈现的方式也相当的灵活,比较便于我们激活学生的创新。虽然有些内容也显得比较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但如果让学生在实验实践的过程中稍作启发,激活学生的创新还是颇有希望的。譬如,让学生去研究种子,这是相当切合小学生实际的,小学生也容易在实践中能够产生诸多创新性的发现。但需要有个过程,需要学生对种子在培育的过程中进行观察,进行记载。因此,笔者就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进行探究。作为教师,则在学生疑惑和朦胧时予以适当的点拨,达到激活创造的效果。由种子到幼苗,再到成苗,直到开花结果,并收获种子,每一点的变化都让学生细致地观察并作详细地记录,让学生去比较好地懂得了植物的生长,尤其获得了一定创新意义上的见识,学生的创新也就在不经意的点拨中得以实现。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经常发现到的现象是,小学生一遇到自己不了解的现象就不再去做自己能够探究的事情,最最喜好的是等着老师去传授。偶尔也可以发现一些学生去探究,那只是极少数。这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其本身就与学生的科学学习相悖。对于教师切切不能做越俎代庖者,需要对学生去循循善诱。诱发出他们探究的情感,诱发出他们探究的实际行动。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相关光的内容时提到了光,提到了能够发光的事物,学生列举到了很多很多。但所能发光的事物是否就都是具有相同的性质呢?有必要让学生去探究,澄清一些方面的误解。譬如,学生在列举出能够发光的事物很多,其中就包括着太阳和月亮。那太阳和月亮都是能够发光的事物吗?给学生去讲是解决不了具体问题的,而是引导学生去利用镜子进行实验。教给学生镜子发光的实验方法,让学生亮起灯,也让学生去将灯熄灭,学生会发现镜子一会儿可以发光,一会儿则不可以发光。这说明镜子可以发光,但它需要借助灯光的力量。在学生通过实验去知道镜子发光的相关知识后,再告诉学生,大家所举出的发光事物中的月亮也和镜子一样时,学生便不那么感到惊讶。
科学成为形成学生初步科学精神的摇篮,是我们大家必须致力追求的目标,也应当是科学学科课程教学的理想选择。但必须进行科学的思考,寻求到比较理想的策略。科学教学已是小学生的必修课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当是大家义不容辞的责任,人人都需要去孜孜以求,形成科学课堂教学活力也才大有希望。
[1]史青华.构建小学科学高效课堂之我见[J].新课程(小学).2011
[2]肖川.教育的理想与信念[M].岳麓书社.2003
[3]祁智.剥开教育的责任[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