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广告作品的意义空白

2016-12-12 02:48
西部广播电视 2016年19期
关键词:受众意义

曹 婧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

论广告作品的意义空白

曹 婧

(作者单位:苏州大学)

接受美学的理论大师沃尔夫冈·伊瑟尔提出了意义空白的相关概念。而在广告作品中也存在着大量的意义空白,召唤着受众的填补与解读。本文试图解析一些广告作品中的意义空白,探析广告作品与受众的具体关系,阐释意义空白的功能,并对未来广告的创造提出合理、有价值的建议。

广告作品;意义空白;受众

“广告作品是以促进销售为目的,包含着商品信息,具有被传播或自我传播能力,在广告人的主观创作下,通过技术手段所制作完成的,以大众媒介为渠道的符号集合体。”[1]它包括了广告的文案(例如广告词、文本解说等)、平面广告、视频广告、音频广告,等等。广告作品也是一种交流形式,广告的最终完成期待受众的加入,这种参与性来源于广告作品中的意义空白,以及最终对商品的消费。

接受美学的理论大师沃尔夫冈·伊瑟尔感兴趣的是本文如何、在什么条件下对读者才具有意义这个问题。他试图把意义当作本文和读者相互作用的结果,当作“被经验的结果”而非“被解释的客体”。“作品的意义不确定性和意义空白促使读者去寻找作品的意义,从而赋予他参与作品意义构成的权利。”[2]

1 广告作品中的意义空白

1.1 想象与经典——广告文本层的空白

伊瑟尔认为,文本中的空白是促使读者想象、实现文本审美价值的前提。如果文学没有空白,读者便“不可避免地产生厌烦”,从而“离开游戏领域”。[3]广告文本中的空白尤其表现在广告词中的空白,许多经典广告词的诞生便在于作者很好地召唤了受众的好奇、迎合、期待心理,以下是三种不同类型的例子。

第一种是结构缺少型。如Jeep的汽车广告语:“豪气顿生”;大众迈腾3.2L广告语:“真正优尚,无需陪衬。”这些汽车广告词无一例外,都缺少了主语。因此,受众在接受这类广告词时,很容易将主角联想到自己,不管自己在真正使用了这款产品后,是真的会“豪气顿生”,还是“无需陪衬”,受众根本不在意,受众在乎的是自己想象出来的这种高端的感觉。

第二种疑问句型。如迷你(MINI)汽车广告语:“她可爱吗?”;温迪汉堡包:“牛肉在哪儿?”;派伯索丹牙膏广告语:“你也许会奇怪,黄斑哪里去了?”以上三条广告都以疑问句式很好地引起受众的注意,带有引导性质的语气,让受众不由自主地积极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然后证实到,原来是这款商品“如此可爱”“藏了牛肉”“可以去除牙齿黄斑。”

第三种画面感极强型。如美国音乐学校的广告语:“当我坐到琴凳上时,他们都在笑我,直到我开始弹起来。”;美国联邦快递公司:“快腿勤务员。”;伟斯科清洁剂:“请涂在领子上。”画面感强的广告词单纯表达出一句话,在瞬间调动了受众的想象力,但在最后揭示答案时,往往会令人恍然大悟,画面感很好地召唤了受众的参与想象能力,从而大大提升了传播效果。

1.2 形象与蕴意——平面广告层的空白

伊瑟夫说,“这一未定性的程度,实际上决定着审美效果的程度,并因此决定着一部作品的艺术特点。”[4]平面广告作品上的空白点不能太多,且传达的这个未定性必须是人们熟悉的一些常规惯例,这样平面广告传达的销售点才能被受众理解并且接受。

图1 百事可乐广告

在百事可乐广告展示的平面广告中(如图1所示),存在的意义空白就是“为什么老鼠洞会出现一只猫尾巴?”这时受众便需要根据平面广告上提供的关键点和常识进行联想。原来是猫咪喝了这罐饮料,钻进了老鼠洞。所有的未定点形成一个结构,暗示百事可乐的这款产品具有瘦身、减肥的功效。

1.3 悬念与启示——视频广告层的空白

想象学美学大师英伽登说,“每部艺术作品,不论属于何种类型,它都有自己独特的性质。它自身包含具有显著特征的空白,即各种未定之域。”[5]影视广告作品以蒙太奇的镜头组接方式,本身就设置了许多空白点,如果以设置悬念的方式来呈现作品,更需要受众全程接触作品,填补问题的答案。

如麦当劳的婴儿篇广告,画面一开始是一个婴儿伴随着音乐随摇篮晃动,婴儿一会儿哭、一会儿笑,母亲走过来看到窗外的麦当劳标志后才明白小孩子哭笑的原因,受众也是为之一笑。这样的影视广告设计在视频开始阶段完美设计出了意义空白点,然后吸引受众观看、揣测,最后恍然大悟,感悟出麦当劳如此富有童心、魅力,连婴儿也为之沉迷。

现在国内比较流行的是连载广告片,如益达口香糖、飘柔洗发水、德芙巧克力,等等。此类广告片大多以男女爱情为线路,以系列的形式推出,无形中也增加了广告的空白。受众在分段观看中增加了对故事性的渴望,增强了对下文的好奇心理、想象能动性,甚至去脑补未曾目睹的情节来得到心理安慰。

2 广告意义空白的功能阐述

受众在接受一部广告片时,广告片的人物、场地、情景和音乐组合在一起,各个元素相互衬托,反映故事,而空白正作为各部分空缺的空间填补、组织,使整个故事完整起来,并构成情节的发展。紧接着,在下一秒再次利用各个要素进行铺垫,设置空白,令受众专注于新的情节部分,直到所有的故事完结。例如:泰国人寿保险的视频广告,讲述一个哑巴老爸对女儿深沉的父爱。在广告开头,出现了站在一个镜子前的小女孩说:“我想要一个更好的爸爸。”紧接着,旁白:“而不是一个哑巴的爸爸”。创作者即刻给出了答案,但却更加勾起了受众的好奇心,哑巴爸爸到底怎么样?

女孩的爸爸与一般的爸爸确实不同,天生哑巴、贫穷、单身,但是他真实的父爱却征服了一切,包括叛逆的女儿。一些简单的日常对白让主人公在不同场景下讲出,并设定一定的空白供观众脑补,能感觉到主人公浓浓的父爱,结尾出现了人寿保险的字幕,树立品牌形象。

广告片中的空白设置很好地把多个片段连在一起,形成整个和谐的故事结构。依靠这种和谐,感动了观众,达到了广告需要传达的效果。意义空白的设置最终目的还是对核心信息的加强传播,依靠受众的思维惯例所生产。

3 对广告作品创作的启示

3.1 减少广告作品中的意义空白

作家在创作文学作品时,加大了作品的未定性和意义空白,给人们的思维留下想象的空间,激发人们去积极地理解和想象。但是,广告作品讲究的是快、狠、准,在这个信息爆炸、生活节奏快捷的时代里,广告传达的信息要一目了然,简单明了,受众在过目后才可以瞬间理解,加以记忆,最好是能快速产生形成消费意识或欲望。

因此,广告作品的意义空白应尽可能少,广告的意义传达应该清晰、简洁,对于核心信息的传达更是应该尽量避免意义空白。

3.2 加强对受众的审美教育

受众对广告作品的欣赏就是对广告作品的创造,受众就是作者,广告作品的最终完成也有赖于受众的理解和接受,那么受众的头脑是一片空白显然是不行的。这就要求受众具有一定的思想、道德、文化等方面的素质修养,有一定的接受能力和审美水平,而这些需要后天各式各样的审美教育才能达到。因此,加强对受众的审美教育也是迫在眉睫。

3.3 满足受众的期待视野

接受美学的一条重要原则就是“视野融合”。所以,只有当广告受众的期待视野与广告作品相融合时,才能谈得上接受和理解。这里所谓的期待视野,包括了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审美趣味,同时也包括人们的直觉能力和接受水平等。因此,创造者在创作广告作品时,应充分考虑到当代受众的流行趋势、审美趣味和接受水平,然后创造出适宜的广告作品。满足创作的时代性和群众性的要求,达到最大广告传播效果。而广告作品的效果在于受众接受广告中的信息,最大的广告效果是受众能够自觉地转化为消费者,即使是潜在的消费者。

总之,广告传达的真正目的只有一个,让受众知晓商品,或者让其直接成为商品顾客。因此,广告作品里设置的意义空白都是精心设计,一切都掌握在创作者手中。受众对于作品的想象、参与,其实都是受引导的一种行为,是一种“伪参与”。重点还是不让受众去偏离商品推销这个核心圈子,因此关键核心的信息不能设置意义空白。同时,恰当、合理的意义空白设计也会让广告作品更具看点和吸引力,同时也要考虑到受众的理解、接受程度、审美程度,过于矫情的空白设计会适得其反,陷入令受众看不懂、理解不了的尴尬境地,从而影响了整个传播效果。

[1]高山.广告作品的重新定义[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5(7).

[2]童庆炳.文学活动的美学阐释[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3][法]罗伯-格里耶.罗伯-格里耶作品选集(第三卷)[M].余中先,等,译.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8:678.

[4][德]沃尔夫冈·伊瑟夫.本文的召唤结构:文学中的未定性[A].康斯坦茨大学研究论文汇编:第28卷[C].1970.

[5][波兰]英伽登.艺术的和审美的价值[J].美学,1964.

曹婧(1992-),女,汉族,江苏南通人,硕士,研究方向:新闻与传播学。

猜你喜欢
受众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k”的几何意义及其应用
有意义和无意义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电视新闻如何获得受众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