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钊
中国美术学院 手工艺学院陶瓷艺术系
定窑刻花技法在当代瓷砚创作中的应用研究
李 钊
中国美术学院 手工艺学院陶瓷艺术系
定窑刻花技艺是传统陶瓷装饰中非常重要的一种装饰方法,其一直以来是中国传统器物普遍并且精致的装饰手法。了解和探讨如何将传统刻花技艺融入到当代陶艺器物的设计中,使传统的刻花手艺得到激活,对于当代陶瓷器物的设计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本课题选择代表人文精神的瓷砚为载体,通过制定一系列科学的研究框架,系统的学习和了解定窑刻花技艺,探究传统刻花技艺在当代陶瓷器物创作中的应用,同时综合其造型、工艺、烧成等方面的实践与研究,可以开拓我们对陶瓷装饰的思路及视野,并通对当代定窑刻花技法的学习,使传统技艺在当代陶瓷器物设计中得到活化。
定窑;刻花;瓷砚
定窑为宋代五大官窑之一,其刻花技艺在陶瓷装饰历史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也是陶瓷装饰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进入当代,定窑的刻花产品开始频频露头,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了解到定窑的刻花产品,并对其白中泛黄的釉色,精美的刻花装饰产生极大兴趣。针对定窑刻花这一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陶瓷装饰技艺,如何将其运用到我们的当代陶瓷器物设计中,赋予它应有的时代审美性,成为一个有研究价值的议题。
定窑的刻花技艺是由熟练的技工结合独创的刻花工具,在长期的探索与 试验中所创造出来的。定窑的刻花,线条优美、干练,刀法奔逸、犀利,一气呵成,再搭配犹如乳色晨雪的白瓷,体现出了一种含蓄之美。
最具有代表性的宋代定窑刻花装饰一般与蓖划花结合,常常在莲瓣、荷叶、以及云龙等轮廓线的一侧划以细线陪衬,呈现刻一刀,覆一刀的效果,增加了图案的层次感与立体感。(根据对定窑出土瓷片的观察与对比,以及对资料的查找,定窑刻花图案的刻一刀,覆一刀的效果并非是两次完成,有可能是工具的造型使然,可以一次完成)相比较与同时期的耀州窑与龙泉窑刻花,定窑的刻花装饰线条,奔放流畅,简洁清晰,透露着一种清秀的气质,同时与宋代文人含蓄的审美理念不谋而合。
通过我们探访曲阳定瓷有限公司,观察了解了现代刻花工艺,我们发现定窑的刻花工具较特别,根据特征及所表现出的线条特点可能分为单线刀、双线刀以及组线刀。单线刀的刀刃无豁口,双线刀与组线刀在刀刃上需磨制齿口,后加刀柄。由于刻刀在使用功能上,可以在胚体表面自由旋转、划刻,所以定窑刻花纹样,不管是莲花纹,牡丹,抑或是萱草,龙纹,水族纹,都可以生动的表现出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定窑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文增大师曾在1979年根据对三把刀的形式和制作要领的掌握,总结出“刀形形外,以线托形”的刻花理论。陈文增大师在《定窑手刻花纹浅说》中提到:“定窑刻花一种为侧锋用刀,一种为中锋用刀。侧锋用刀使用的是一个边锋,即外斜刀法,刻刀沿着所表动。线条表现有时宽,有时窄,有时深,有时浅。这种外斜刀法刻出的线条总是一边深,一边浅,深面是所表现形象的外轮廓,浅面与器壁相融合。单线刀、双线刀采用这种刀法。另一种为中锋用刀,或称直刀法,是指整个刀锋切入坯体,直立运动,划刀、组线刀采用这种方法”。同时我们通过对手中现有收集的定窑刻花瓷片纹样对比分析,古定窑刻花技艺中使用的工具极有可能就是单线刀、双线刀及其组线刀这几把工具。
通过我们对定窑刻花纹样资料的搜集,我们发现宋代定窑的刻花的表现及内容十分丰富,题材广泛。刻花纹样中主要包括两大类,分别是植物花卉纹,如牡丹、莲花、缠枝纹、梅花、菊等,另外一种为动物纹样,如龙凤纹、水族纹、狮虎等。其中,植物花草类的图案内容为宋代定窑主要的刻花装饰图案,人物、动物所占的比例较小。
在宋时期,定窑所有的刻花题材中,莲瓣纹是主要的装饰图案,这主要是受当时佛教文化的影响。而且定窑的莲瓣纹种类也十分丰富,从很多宋代定窑的器物中发现,莲瓣纹有单层、双层甚至多层之分,还有仰莲、覆莲之分,莲瓣的大小、长短也都不同。
在宋代定窑器型的对比分析上,宋代是定窑的繁荣时期,这个时期,定窑的生产规模宏大,种类繁多。常见的器物造型主要以碗、盘、梅瓶、壶、粉盒及枕为主。首先,在宋代定窑的代表刻花器物中,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宋定窑白釉刻花牡丹纹盘最具艺术特色,此件藏品盘折沿、浅腹、浅圈足。通体白釉,泛淡黄色,镶铜口,气质清新淡雅。近口沿处划刻卷草纹一周,内底刻划缠枝牡丹纹,其上两朵牡丹,花心相对,是定窑刻花白瓷的代表作品。
其次,定窑刻花作品造型中,除了折沿盘,碗及梅瓶也是其代表器型,而且刻花纹样的布局与组织也不尽相同。
定窑刻花纹饰布局严谨、层次分明、线条清晰、繁密有度。宋代定窑刻花装饰往往布局在碗的内部,内壁刻划莲花或者卷草纹,画面布满碗心,构图开阔疏朗,外壁少有纹饰,内外部都有刻花纹样的极其少见;碗、盘造型中的牡丹纹装饰布局一般有一花式、两花式及多花式。定窑梅瓶的刻花纹样层次分明,主要的装饰纹样围绕在腹部,装饰内容以缠枝莲纹或莲花纹为主,底部与肩部以上饰以莲花瓣或者仰蕉叶纹,并以弦纹分开,繁而不乱,布局严谨。通过对比不同器型的刻花纹样,可以发现,定窑的刻花作品在装饰布局上,充分考虑了人的视觉角度,始终把“以人为本”放在首位。
砚为文房四宝之一,最早使用砚台的人并不是断文识字的文人,而是绘制彩陶的工匠,用砚台来研磨色料,绘制陶器或者壁画等。在魏晋时期,砚台逐渐成为了文人不可或缺的文房用具,我们可以发现魏晋文人留下了很多关于砚台的辞赋,足以看出文人对这一方砚台的喜爱。文人对砚要求质佳形美,往往亲力亲为的参与对砚的雕琢,抒写文人特有的情怀,同时文人在砚的砚边、砚侧及砚底直接记录与砚的有关事件和纪年,为砚研究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瓷砚在三国时期开始流行,其形状一般为圆形盘,下附三足,足一般呈兽蹄形。三国以后,青瓷的生产增加了堆塑捏塑等新的工艺,特别流行以动物形象为主的造型。东晋越窑青瓷大砚,釉色精美,胎质细腻。
唐代的瓷砚种类,在三国时期三足砚的基础上,增加了多足砚,同时还有从隋代继承下来的圆形多足的辟雍砚,其造型的底部多足相连,足部明显突出,一般有纹饰。
宋元时期,瓷砚的制作中心转移到景德镇。此时,瓷砚从材质、釉色和装饰的处理上都有相当大的进步。宋代是中国历史上制瓷最为繁荣的时期,各种窑口百花齐放,风格多样,这在瓷砚的种类上也有反应。如越窑青瓷刻水波纹马蹄砚,釉色温润,针刻纹饰生动精美,水纹如马远的《水图 洞庭风细》,显然造自古越州的能工巧匠之手。宋景德镇窑云头形双池青白瓷刻花砚造型巧夺天工,极具审美情趣。
明代瓷砚不仅在砚边、砚侧及砚底施以细腻的白釉,而且还有彩绘釉下青花和釉上彩五彩及斗彩等,有的瓷砚在砚侧和复手处还有落款。
清代的瓷砚种类较前朝种类更加丰富多样,除传统的青花装饰外,粉彩、斗彩、雕塑等装饰手法也开始出现繁荣。同时,宜兴窑的紫砂砚的出现也推动了砚台文化的发展。
设计思路
砚与笔、墨、纸是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
经过很长时间的历史,砚台已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文具,而成为了集雕刻,绘画于一身的精美工艺品,成为文人墨客收藏的对象。砚的制作材质广泛,木、陶、石、瓷等都可以用来雕琢成书桌上的一方砚台,尤其是宋代文人将自己的浪漫大胆的尝试,与工匠的巧思融合在一起,为我们留下了许多颇为精美的文房陈设品。
中国历代的文化人对砚台的珍爱,可以说是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了。刻砚、赏砚、藏砚,作为一种时尚的风气,砚台随着社会历史的演变,浓缩了中国各个朝代文化、经济乃至审美意识的各种信息。砚的角色在这个过程也不断变化,逐渐从文人的日用器物变成了收藏品、艺术品。我们此次课题产品的设计思路就是,利用陶瓷材料,及其定窑特有的刻花技艺,借助蕴含文人精神及审美理念的砚为载体,从造型,装饰,工艺等方面入手,打造出一方符合当代审美需求,造型简洁,装饰精巧,又具有一定实用性的瓷砚。
造型设计
在选择最优设计方案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砚的构成分为砚堂、砚池、砚额、砚岗及砚边几部分。瓷砚由于其材料及其烧成方式的特殊性,我们在此选择强调砚的功能与审美相统一,保留砚池、砚堂及其砚边,在造型简洁的同时,使其具有方便的实用性。同时为了保证在使用过程中,砚池中的墨不易干燥,我们选择带盖的瓷砚形式。
装饰手法
在瓷砚的装饰方面,我们利用自己打造的刻花工具,选取传统定窑刻花中的莲花纹作为主要装饰纹样,装饰的区域主要集中在瓷砚的盖子表面,砚身不做装饰,视觉上追求明显的繁简对比,呈现出类似浅浮雕的效果。刻花纹饰要求布局严谨、层次分明、线条清晰、繁密有度。
成型工艺
在成型方式的选择上,我们选取拉坯成型,制作圆砚,圆砚的墨堂较高,砚池环绕四周。
制作材料我们选择定窑的白泥及釉,期间我们也对釉料的配方及其效果做了实验,包括不同温度,不同厚度,及其不同的胎体所呈现的釉色进行了对比及筛选。目的是使瓷砚的颜色呈现洁净略带泛黄的乳白色,使刻花的装饰纹样如定窑刻花一样,表现出一种特殊的含蓄美。
烧成温度上,我们选择氧化烧1240度,在釉色能够完美呈现的同时,较低的温度能够提升作品烧成的成功率。温度越高,作品所承受的变形等风险就会越大。
通过对课题的资料收集,借助能代表文人精神和审美的瓷砚为载体,我们从定窑刻花的工艺,砚台的造型入手,依靠对材料、装饰、造型、釉色及烧成一系列环节的实践,制作出了完整的当代定窑刻花瓷砚。
在造型上我们化繁为简,结合当代人对日用器物造型的喜好,将瓷砚造型与实用性和审美相结合。在装饰方面,定窑的刻花,线条优美、刀法奔逸、犀利,在日用器物装饰上独树一帜,充分表达了契合中国文化中的含蓄美。同时我们依靠自身专业的基础,总结出了一套成品率高的烧成方法,避免传统定窑1320度的高温烧成而造成的变形,提高我们的成品率,利于产品的生产与推广。
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背景,造就了不同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倾向。定窑刻花技法演绎到今天,在不丢失传统属性的同时,也应该赋予它新的时代性。随着陶瓷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定窑的刻花产品开始频频露头,使更多的人能够欣赏和了解到定窑的刻花产品,并对其白中泛黄的釉色,精美的刻花装饰产生极大兴趣。此次以瓷砚为载体,我们积极探索定窑刻花技艺在当代陶艺中的装饰应用,了解这种古老的传统装饰手法。刻花工艺不仅仅可以应用在传统的陶瓷器形中,亦可运用到当代茶具、餐具的设计中,使其更富有时代感。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需进行进一步的市场调研,收集市场大众对刻花作品的反馈情况分析问题,确定大众对刻花产品的当代审美需求。
对于刻花技艺在当代陶艺器物中的应用,我们需要综合装饰风格的多元性,细化不同装饰带来的风貌,通过调整不同的装饰素材(例如我们多样的民族装饰纹样),纹样布局及其结构,装饰纹样所依托的载体,达到设计手法的交叉联合使用,创造出独具一格的陶瓷刻花作品。在不断的刻花装饰创新中,要注重创作手法的有机统一与协调性,考虑兼顾装饰作品的实用价值与审美价值。
在当代陶艺不断发展的今天,如何根植传统,着眼未来成为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做此篇定窑刻花技法在当代陶艺创作中的应用研究,一方面是通过对刻花这一传统的装饰技法深入研究,对其进行归类、对比,启发当代陶艺家在创作过程中,应该始终立足于坚持东方传统文化,融合当代的陶艺创作的理念与诉求,树立属于自己的新标准。
另一方面,深入研究和学习传统的陶瓷装饰技法,也使我们能够了解各个时期的艺术特点。学习陶瓷刻花不仅仅是掌握一种技艺,也有助于我们透过这项技法研究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各个方面影响、服务着我们。同时手工艺也时刻反应着我们社会的时代思想和审美理念
[1] 陆明华. 中国陶瓷[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2
[2] 陈文增. 定窑研究[M].华文出版社 2003
[3] 田自秉. 中国工艺美术史[M].东方出版中心 2010
[4] 成彩虹 刘冬梅. 五大名窑史话[M].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7
[5] 和焕. 当代定窑装饰之拓展[M].陶瓷科学与艺术 2007
[6] 李国桢 郭演仪. 历代定窑白瓷研究[J].硅酸盐学报 1983.03期
[7] 杨代欣 维微. 中国砚台图录[M] .新疆人民出版社 2002
[8] 浙江省博物馆. 杭州古越会馆藏古砚精粹[M].文物出版社 2013
[9] 于敏中等. 钦定四库全书 西清砚谱[M].中国书局 2014
[10] 叶喆民. 中国陶瓷史[M]. 生活 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