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爱国
爱的奉献
□蒋爱国
在二师三十三团有一个不幸的家庭,一个多灾多难的家庭,同时又是一个充满温馨、孝顺和真爱的家庭。家庭中有一位值得人们敬佩的中年妇女,她瘦小的肩上承担着常人难以忍受的重任,她照顾患病的婆婆6年、照顾重病的叔子4年、抚养从幼儿园到初中的侄子11年,并且还将一直抚养下去。她多次获得三十三团最美家庭、三八红旗标兵、二师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她就是三十三团乌鲁克中学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董英。
事情还得从头说起,董英的丈夫罗斌,三十三团四连职工,他有兄弟三人,都各自成家,他是家中兄弟中的老大。2003年董英的公公因病去世,他们夫妻二人就把多年患有严重糖尿病的婆婆带回家中照顾,从此家庭的负担变重了,可他们却能坦然面对,始终认为血浓于水,人要懂得感恩父母,人要看重亲情,要有家庭的责任感和义务感。董英深情地说:“照顾婆婆是我应尽的责任。”
2003年至2008年期间,婆婆的病情不断恶化,经常住院,即使回到家中还是离不开挂液体和抢救,为了不经常地麻烦别人,尤其害怕婆婆深夜犯病,为此,董英特意买了两个医用氧气瓶,丈夫更是学着在夫妻二人身上试针,一次又一次,终于学会了扎针挂液体及简单的抢救措施和方法。2007年10月,他们借了6万元钱准备给婆婆做心脏搭桥手术。尽管董英夫妇精心照顾老人,但老人还是在2008年久治无望后离开了这个美好的世界。
2008年4月婆婆留下一句“弟弟和侄儿以后靠你们了”走了,董英按照老人临终的嘱托,义无反顾地照顾起患有严重糖尿病的小叔子和侄儿。
小叔子很早就染上赌博的恶习,加上长年生病,弟媳早已离婚改嫁,远走他乡。没办法,2003年董英接婆婆来家住时,同时也把侄儿接到家中照顾。俗话说,长兄如父、长嫂如母,原本照顾生病的婆婆已欠下了不少外债,2011年小叔子又因糖尿病并发症几次报病危,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高额的治疗费用,对于他们这个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这一年他们就借了7万多元的债才把小叔子从死亡线上拽了回来。
2011年至2014年的4年时间里,小叔子多次住院报病危,从师医院到巴州人民医院再到乌鲁木齐人民医院,董英两口子一次次地把他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几乎花光了他们夫妻二人近20万元的积蓄,但他们无怨无悔,董英的丈夫罗斌说:“这几年我拼命挣钱,只是为了让我弟弟多活几年。”这发自肺腑的话多么使人感动啊!
2014年7月,小叔子中风偏瘫了,他们又再次把他接回家中照顾,给他洗澡擦身,按摩几近坏死的下肢,几次心梗脑梗,几次抢救苏醒……年底,小叔子还是走了,留下了年近13岁的侄儿。
有人说,丈夫的侄儿其实就是他的第二个儿子,这话一点不假。自3岁多,婆婆领着小叔子的孩子来到董英家中,至今侄儿罗广文在她家已生活了12年,现就读于乌鲁克中学。多年来,董英像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照顾侄儿,一年四季按时给孩子添置衣物,照顾起居,负责辅导孩子的学习。侄儿说:“我是个不幸的孩子,同时也是一个幸运的人,我没有了爸爸,大伯就是我爸爸,没有了妈妈,大妈就是我亲妈,我在大妈家中生活很幸福。”董英自己还有一个懂事的孩子罗广胜,现在华山中学上高中,受家庭的影响,他平时也非常照顾弟弟,有什么好吃的,总是让弟弟先吃,两个孩子像亲兄弟一样。看到两个可爱的孩子,董英多次欣慰地说过,只要两个孩子能考得起学,即使自己再困难再艰辛,也要坚持把孩子们培养出来。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套用毛主席的话,照顾一个人容易,照顾几个人不容易;照顾人一年容易,照顾人十几年不容易。董英夫妇非常顾全大家庭,这些年他们夫妇二人克服重重困难,顽强地扛起了大家庭的重担,照顾起了大家庭的三代人。甚至于包括丈夫大弟弟的儿子,也没少叫他们二人操心。难怪三十三团乌鲁克社区群众一提起他们夫妇的名字,啧啧称赞:有一个好大哥,还要有一位好嫂子呀!
多年来,董英照顾好家庭的同时,工作上也没有落后,她多次被评为团优秀班主任、三八红旗手、少先队优秀辅导员等称号,她辅导的学生先后在小学数学“希望杯”竞赛中,获得国家三等奖及兵团一等奖。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作为一名老师,她更是懂得教育的深意,在谈到教育教学经验时,她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多年担任班主任,对待学生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学生没有吃午饭,她掏钱给学生买午饭吃,学生磕了碰了受伤了,她把学生送到医院,有时还垫付医药费,工作十几年来,关心学生的事举不胜举,她无愧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
台湾教育家高震东先生曾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笔者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则是神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董英夫妇只是普通人,只是平凡人,但平凡中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可以说“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这是人间的春风……”这首《爱的奉献》也是董英事迹的真实写照,诠释着人间的真情真爱,值得我们永远传唱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