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芳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梁 芳
青少年学生不尊重生命不热爱生命的新闻事件经常发生,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深深的反思,在学校教育中注重生命教育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可以说,对青少年加强生命教育刻不容缓。作为一线语文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课本中生命教育的好教材,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积极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 课堂 教学 渗透 生命教育
高中选修教材《先秦诸子选读》的《庄子》选文中,满含着先秦哲学家庄子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以及对生命自由存在的热情追求和对生命受到伤害的悲怜和激愤,是进行生命教育的好教材,在教授《尊生•尧以天下让许由》这篇课文时,对于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生命教育的渗透作了很好的尝试.。以下是《尊生·尧以天下让许由》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尊生”的思想。
2.体会庄子散文中对生命的尊重以及人文情怀。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讨论,探究文本理解“尊生”的思想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教学重点:分析“尊生”的思想;教学难点:“尊生”思想的启发意义;课型:新授;教学时间:四十分钟;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曹植说“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霞”,庄子《知北游》有云:“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生命史如此的美好,有时如此的短暂。一个伟大的灵魂,用强化的思想和生命启迪人们:尊重生命。(板书课题)
(第一课时落实了本课的闻言基础知识,第二课时走进文本触摸哲人的灵魂,感受他生命的温度。)
(一)诵读文本(8′)
1.2生分别诵读第一则和第二则,注意纠正字音,注意断句。(其他同学准备概括文本内容)
2.教师点评诵读。
(二)概括文本(3′)
第一则共四个寓言故事,可以分别概括为:尧让天下给许由、子州支父,被二人拒绝。舜让天下给子州支伯、善卷,也被拒绝。太王亶父在被狄人攻打时。他放弃了自己的土地,最终在岐山重新建立自己的国家。
第二则可以概括为:匠石认为长寿的栎社树无用,栎社树托梦给匠石并向他说明自己的无用乃是大用。
(三)再读文本(9′)
1.学生自由诵读第一则、第二则。
思考:这两则是从什么方面阐明“尊生”这一主旨的呢?回答时结合原句阐释。
明确:尊重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不能使生命沦为工具(忌自己异化成工具、忌将他人视为工具)
2.第一则前3个自然段是否可以删去?
明确:运用反复(1--2段)强调了生命的重要性,从不同角度阐明尊生思想,第3段侧重从精神方面赋予了新的含义。
小结:天下诚可贵,生命价更高,作者借子州支父、子州支伯拒受天下的故事,在天下与生命的比照中确立了生命的最高价值。善卷的故事赋予尊生新的含义:保全天性、顺应自然。(养形不足以存生,全生依赖于精神修养。)亶父的故事强调了应尊重他人的生命,和第一段“唯以天下为者,可托天下也”相印证。栎社树的故事体现了尊生更为深刻的内涵,就是不要是自己沦为某种工具,也不要视别人唯工具。生命具有独立性,人与人之间应是平等的,这种思想大大地张扬了生命的价值和尊严,体现了庄子对人的关怀。
(四)三读文本,理解生命观(5′)
下面请同学们筛选出本文中表现其生命观的句子,归纳出本文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生命观。
小结:生命至上、重生全生、无用无为、万物为一。生命的质量与境界不在别处,在于心中,庄子无疑给我们提供了到达生命至高境界的方法与途径。无用不是真的无用而是不被别人利用,在精神境界完成对生命主体的超越。
(五)温故明新(3′)
这种生命哲学观在我们学过的文章中有所体现,谁能结合学过的文本谈一谈自己的理解。
美国教育家华特说:“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下面请结合现实谈谈尊生思想对你的启发意义。
生命是一棵树,“尊生”是他粗壮的树根,有尊生的滋养,树上开满了鲜花,珍惜自己的生命,尊重他人的生命,生命自有其独立性,不让生命沦为工具,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相待。唯其如此,这棵生命之树才会根深叶茂,茁壮成长。“尊生”不是口号。不是标签,应将尊生的思想转化为实际行动,唯其如此,才是真正的热爱生命、尊重生命。(边总结边板书)
整理孔子、孟子、荀子、墨子的生命观,试与庄子的生命观比较。
板书设计:
(作者单位:吉林敦化市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