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铁
摘 要:物理核心素养与物理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物理学科本质,设计物理教学,以及开展物理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中考试题作为学生义务教育阶段的终结性考试,其命题导向对物理教学实践过程中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有着强有力的指导性。
关键词: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物理思维;物理考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6)9-0048-4
1 核心素养与物理学科核心素养
1.1 核心素养的内涵
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规定是在世界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反复摸索与实践的产物,较难给予一个确切的定义。无论是经合组织还是欧盟,都在两个层面谈论核心素养:一是一般意义层面,二是学科意义层面。
基于“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生本视域,辛涛、姜宇等人关于核心素养的认识比较有代表性。他们认为,核心素养就其内涵而言,应当以学生在现在及未来社会中应该具备的关键能力、知识技能及态度情感等为重点;就学科属性而言,核心素养并不指向某一学科知识,并不针对具体领域的具体问题,而是强调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并且具备一定的方法获得知识和技能;就功能指向而言,核心素养的功能超出了职业和学校的范畴,不仅限于满足基本生活和工作需要,而是更有助于使学生发展成为更为健全的个体。
核心素养作为国家对于教育的顶层设计,强调跨学科的共同素养。在国际核心素养遴选标准中,学科指向的核心素养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1.2 物理核心素养的内涵
若从“素养”的本义延伸看,物理素养应是学生通过物理学习而获得的物理知识、技能、方法、思维及观念。物理核心素养应是物理学中最具学科本质、体现学科价值的关键素养,是学生在学习物理或学习物理某一个领域所应达成的关键能力、知识技能、物理思维和情感态度价值观。
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基础学科,物理学具有巨大的物质价值,它的成果可以转化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现代物理学中体现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论,已影响和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并成为现代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物理课程不是以使学生学会物理学家已经发现的知识为目的,而是应该把物理学家认识世界的模式和科学思想方法贯穿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学习前人所创造积累的知识基础上能创造性地去开拓前人没有涉及的知识领域。因此,这样的基础应该是一种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物理思维和价值观。
在广泛征求意见后,新近公布的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物理观念、科学思维、实验探究、科学态度和责任。
物理观念是从物理学视角形成的关于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等的基本认识,是物理概念和规律等在头脑中的提炼和升华。“物理观念”包括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能量观念及其应用等要素。
科学思维是指从物理学视角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内在规律及相互关系的认识方式,是基于经验事实建构理想模型的抽象概括过程;是分析综合、推理论证等科学思维方法的内化;是基于事实证据和科学推理对不同观点和结论提出质疑、批判,进而提出创造性见解的能力与品质。“科学思维”主要包括模型建构、科学推理、科学论证、质疑创新等要素。
而实验探究是指提出物理问题,形成猜想和假设,获取和处理信息,基于证据得出结论并做出解释,以及对实验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交流、评估、反思的能力。“实验探究”主要包括问题、证据、解释、交流等要素。
科学态度与责任是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包括科学本质、科学态度、科学伦理、STSE等要素。
2 基于物理核心素养的成都中考试题分析
2.1 以运动会为题材建立物质观念
(A卷填空16题) 2015 年 5 月 11 日,第九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在成都开赛,其中游泳项目在电子科技大学清水河校区游泳馆展开。如图1所示,游泳时向后划水,人向前运动,推动人向前运动的力的施力物体是( ),此现象说明力的作用是( )。
试题分析 本题对应的考点及要求是:力的概念(Ⅰ)、力的作用效果(Ⅰ)。本题结合近期在成都发生的大事件——第九届全国残运会在成都和绵阳同时举行,其中游泳项目在电子科大举办,这一同学们身边的事物,将物理考点编入其中。题中对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的判定是一个力学的基础知识,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知识点是力学中的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本题考查了物理观念中的物质观念、运动观念、相互作用观念。
2.2 以物理模型为背景的科学思维
(B卷7题 压轴题)如图2所示,轻质硬杆K左侧与墙体相连(可自由转动,不能水平移动),右侧与A固定;长方体滑块B置于光滑水平地面上, A与B的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A、B间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 f;人的重力为 G,人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 S;动滑轮 P 的重力为 GP。
在拉动过程中选取了三段时间,用表格记录了 A、B、C的运动状态(如表1)。图 3记录了绳对 C 竖直向上的拉力 FC,图4记录了人对绳竖直向下的拉力 FD。
在拉动过程中,B足够长,A始终没有掉下;C 受水的阻力,C 露出水面后表面附着的水的质量忽略不计;运动中空气阻力不计;细绳的质量、滑轮与轴的摩擦忽略不计;绳或竖直或水平,不可伸缩且长度足够。求:
(1)在 4~6 s 内,杆 K 对 A 作用力的方向,并简述理由。
(3)若 C 的重力 GC=40 N,F3 =2F1,且 F3′∶F 2′∶F1′=3∶2∶1,则 C 在 0~2 s 内所受的浮力为多少?人在 8~10 s 内做功的功率为多少?
试题分析 本题对应的考点及要求是: 二力平衡的条件(Ⅱ);力的合成(Ⅰ);摩擦力(Ⅰ);压强(Ⅲ);浮力(Ⅱ);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Ⅰ);功、功率(Ⅱ)。
该题作为2015年成都中考压轴题,难度显而易见。初中力学综合问题分析的基础是针对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本题要求学生对3个不同时间段内的3个主要研究对象做出清晰的受力分析和运动状态分析,列出相应的方程并求解,难度较高。
初中物理教学应该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核心的科学思维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中考也应该有题目对学生的这些能力进行考查。
本题第二问对学生的分析能力、推理能力考查力度比较大。字母运算是初中学生的弱项,但是高中学习中会大量遇到,初中必须奠定一定的基础。本题对学生的字母运算能力有一定程度的考查。能否抽象出浮力模型、摩擦力模型、滑轮组模型进行综合分析、推理论证是解决此题的关键,充分体现了物理科学思维核心素养的重要性。
2.3 以解决实际问题的科学探究
(A卷27题)家住天府新区的小希家今年种植的五星枇杷获得了丰收。小希想知道枇杷的品质和密度是否有关,于是他和小明利用家庭实验室的器材测出了枇杷的密度。
小希的方法:
(1)用天平测一个枇杷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5甲所示,则枇杷的质量为_________kg。
(2)如图5乙所示,往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记下此时水的体积;将这个枇杷放入量筒,再次记录读数。枇杷的体积为_________cm3。
(3)枇杷的密度为__________kg /m3。
小明认为小希的方法不当,应当取更多的枇杷测量。小明的方法:
(1)在筐里随机挑选 6 颗枇杷,用天平测得它们的总质量为 m。
(2)任意选出其中 2 颗用量筒测得体积为 V。
(3)枇杷的密度ρ=。
你认为小明这种测密度的方法是否正确,并简述理由。
试题分析 本题对应的考点及要求是:科学探究——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测固体的密度;科学内容——密度(Ⅲ),质量(Ⅱ)。本题在探究能力方面的要求主要是:①会使用简单的实验仪器; ②能收集数据,得出结果;③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和解释;④有评估意识。
本题考查了4个问题:第一问、第二问考查天平和量筒的使用及读数,难度低,第一问得分率偏低,不合理;第三问考查测量密度得出结果,对学生的单位换算、计算能力有一定要求,难度中等;第四问考查对探究结果进行描述、解释及评估意识,部分学生误认为这是累积法减小误差。
本题设计中的亮点是:题目情景来自于学生真实的探究经历,更侧重于对学生真正探究能力的考查。第四问的设问角度新颖,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表述能力有较高要求。
建议 在对学生的科学探究素养培养过程中,要重视过程体验,关注学生面临的真实问题。注重探究活动中出现的新问题,有意识培养学生的评估意识和表述能力。
2.4 源自STSE背景下的科学态度与责任
(A卷选择题10题)2014 年 8 月,我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核电站总体技术方案通过专家评审。核电站利用核能发电,它的核心设备是核反应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目前核电站都是通过聚变反应来释放核能
B.核电站产生的核废料对环境没有污染
C.核反应堆中发生的链式反应是可以控制的
D.核反应堆所用的核燃料主要是氢的同位素
试题分析 试题要求属于Ⅰ级要求,对应课标中的“了解”。试题用新闻材料“我国自主研发的华龙一号核电站总体技术方案通过专家评审”创设情境,能增强民族自豪感,关注我国核技术的发展和环境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认识科学本质,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STSE)的关系基础上逐渐形成对科学和技术应有的正确态度以及责任感。
基于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来分析2015年成都市中考物理试题,发现试题从题型的设置、考点素材的选择上充分体现了对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试题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恰当地反映了物理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应用,以及其对社会进步的影响和带来的社会问题。物理核心素养与物理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相关,对于理解物理学科本质,设计物理教学,以及开展物理评价等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如何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落实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我们每一个物理教师的责任和价值追求。
参考文献:
[1]辛涛,姜宇,刘霞.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核心素养模型的构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1):5—11.
[2]钟启泉.核心素养的核心在哪里:三大领域的研究成果有助于加深认识 [N].中国教育报,2015-04-01(7).
[3]曹培英.学科核心素养与学科育人价值[J].课程教材教法,2015(09):40—45
[4]李艺,钟柏昌.谈“核心素养”[J].教育研究,2015(09):17—23.
[5]成都市初中毕业生学业物理考试说明(试行)2015.
(栏目编辑 陈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