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小康,决不能让凉山彝区掉队

2016-12-10 07:53赖明
民主与科学 2016年5期
关键词:凉山彝族贫困人口

赖明

最近,我们与四川省政协在乌蒙山区扶贫调研时,恰逢“悬崖村”备受关注。社会各方都在思考:贫困的凉山彝区如何奔小康?

凉山彝区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是从奴隶社会“一步跨千年”的“直过区”。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近年中央和省市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凉山彝区发展很快,但贫困问题仍然十分突出。

一是贫困面广、程度深。凉山彝区2015年末贫困人口37.2万,贫困发生率13.4%,比四川省和全国分别高7.9和7.7个百分点。仅凉山州就有23万贫困人口居住在高寒地区、严重干旱缺水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地区。深山区的一些贫困户家徒四壁,板凳是政府“板凳工程”的捐赠,储藏不多的土豆还发了芽,仅有的衣柜空空如也,贫困状况触目惊心。

二是基础设施差。凉山彝区地处青藏高原西南边缘,地形落差大、地质状况复杂,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难。至今区内13个县均无高速公路,仅3个县城通二级公路;凉山州尚有9个乡、453个建制村不通公路、9000多个自然村不通路。一位村支书走访全村所有农户竟花了两个月。汪洋副总理5月到布拖县拐乐村二、三组调研,翻山越岭,步行数小时。

三是人口素质亟待提高。1956年民主改革后,现代教育才进入凉山彝区。当地人均受教育年限不足6年,贫困户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比例达34%,小学文化程度占53.8%,许多彝胞没学过汉语,与外界沟通困难。一些地方扶贫要从洗澡、上厕所教起。当地脱贫攻坚在“五个一批”基础上,还增加了“治毒治艾”“移风易俗”两个一批。

四是市场经济发育不足。尽管凉山彝区能源、矿产资源富集,旅游、文化资源丰富,发展高山特色农业优势突出,但市场化、组织化、专业化程度低,基本处于自然经济状态。据了解,一个公司帮扶60多个贫困户组成的经营体,年养鸡规模仅1.5万只,“销路”就是周边的饭店;一位农民赶一头猪上集市,两天下来,猪瘦了60斤。

五是支撑发展的财力不足。昭觉县反映,若能建成3万亩脱毒种薯基地,可带动种植30万亩马铃薯,给农民带来3亿元收入;购买育成核桃苗嫁接,挂果期可由5至7年缩短到2至3年,使农民提前获益,但政府和群众无力承担相应的投入。

我国的扶贫攻坚起步于乌蒙山区,彝区群众衷心感恩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倾情帮扶。但由于彝区贫困的特殊性,需要特别的措施,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科学治贫、有效脱贫。为此建议:

一是着力加强自身“造血”功能。加快实施四川省《大小凉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总体方案(2016—2020)》。大力发展生态产业、特色农业,科学开发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组织高层次人才参与旅游和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与策划,并支持企业参与;弘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激发群众投身扶贫脱贫的热情,切忌贫困户躺着“等”小康。

二是加大中央、省的“输血”力度。鉴于彝区基础设施落后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困境,应提高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和乡村道路建设的补助标准;落实贫困地区公益性项目取消市县配套资金的规定;从水电收益和水资源费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当地生态建设;购买生态管护公益岗位,解决部分贫困人口就业。

三是以教育扶贫斩断“穷根”。扎实实施15年免费教育,做好学前汉语、幼儿教育,扩大高中办学规模和发展高职教育;探索开办内地彝族班或高职学院;保障师资队伍,鼓励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和高校毕业生到彝区任教;解决“村村响”工程资金缺口,发挥双语广播的宣传教育效果。

80多年前的彝海结盟在中共党史、军史、革命史和民族团结史上谱写了光辉一页,彝族兄弟为共和国作出了重要贡献。在今天的脱贫攻坚战中,我们应带着深厚的感情帮助彝族同胞,绝不让凉山彝区在小康路上掉队!

(作者为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

猜你喜欢
凉山彝族贫困人口
彝族民歌在地方高校艺术教育中的传承
彝族传统服饰与现代创新设计
A Review of Studies since the 1980’s on the Tieto-urman Song of the White Wolf
隐形贫困人口
构建最美河流湖泊,凉山在行动
凉山首部纯本土电视剧《西河故事》受好评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凉山彝族图案在平面广告设计中的运用研究
除了展露创口,更需疗伤的药方
2013年各省贫困人口数量及贫困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