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大城市”智库访谈》:权威解读 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功能

2016-12-10 02:04徐志东
武汉广播影视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专家学者经济带智库

徐志东

《“超大城市”智库访谈》:权威解读 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功能

徐志东

2016年9月上旬国家正式印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以长江黄金水道为依托,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的核心作用”,“促进各类城市协调发展,发挥上海、武汉、重庆等超大城市和南京、杭州、成都等特大城市引领作用”,“增强武汉、长沙、南昌中心城市功能”……凸显了武汉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这既是对武汉多年来致力于城市建设,不断增强城市功能和辐射力的肯定,也给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注入了强劲动力。

如何认识武汉作为超大城市的地位,如何发挥超大的作用,特别是如何建设超大城市,这是武汉入列超大城市后必须冷静思考和认真回答的重要问题,也是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在举国欢庆新中国成立67周年的时候,武汉广播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武汉新闻》从10月1日—7日推出了《“超大城市”智库访谈》(共7篇),国家智库专家学者对超大城市的解读,对帮助人们认识武汉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树立起复兴大武汉的坚强信心起到了积极作用。《武汉新闻》如此高密度地采访国家智库专家学者,也体现了主流媒体的责任、担当和创新精神。

一、国家战略的解读具权威性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是国家的战略布局与战略决策,武汉在长江经济带的自身优势和区位优势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建设是其能够纳入国家战略与战略决策的重要前提。解读武汉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可以从很多角度进入,但最权威的无疑应该是来自智库的,因为智库又称头脑企业、智囊集团或思想库、智囊机构、顾问班子,它将各学科的专家学者聚集起来,运用他们的智慧和才能,为社会经济等领域的发展提供满意方案或优化方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肯定吸收了国家智库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建设性意见。《“超大城市”智库访谈》不同于一般的人物访谈,它着重于决策、政策的解读,这就决定了访谈者和访谈者的观点具有权威性。因此,《“超大城市”智库访谈》选取的访谈对象,瞄准的是国家智库中的专家学者,如张国华,他是国家发改委城市研究院副院长,是国家顶层政策的参与者之一,他对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很熟悉;何万篷,是上海前滩新兴产业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兼职教授;李佐军,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侯永志,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部长;魏后凯,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他们的学识和他们的工作岗位,足以说明他们对国家战略的熟悉程度和对形成国家战略所起到的作用,所以他们的解读无疑能给人以脑洞大开、豁然开朗的启发,而且具有权威性和不可替代性。

二、真知灼见的观点具前瞻性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的

制定和发布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是对我国所处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准确把握,是建立在科学预测基础上的,前瞻性是其特点之一。《“超大城市”智库访谈》中专家学者在解读超大城市时所提出的一些观点,不仅是真知灼见,也具有前瞻性。

武汉获批超大城市,除了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区位优势外,更重要的是在国家经济发展战略中的特殊地位。正如张国华所说:“就长江经济带来说,武汉是龙身的核心,从‘一带一路’来看,无论是海上丝绸之路还是陆上丝绸之路,如果把这两个连起来,这条轴线上,武汉又是中心,武汉中心的位置是长江经济带和‘一带一路’中心的交汇点。”武汉在2013年提出2049年的总体目标定位为建设更具竞争力更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赵延峰指出:“武汉的优势是综合的,它有芝加哥的产业优势,还有堪萨斯的区位优势,所以武汉是一个综合体,武汉的这种区域是不可多得的。”魏后凯认为:“在2020年以前,珠三角、长三角就跟京津冀有条件、有能力打造成为世界级的城市群,我们觉得在2030年以前,长江中游城市群有条件达到成为世界级的,武汉则有望成为这个城市群的主中心。”王国华指出:“重视以武汉的元素,国际的表达,用武汉本土的元素,世界的传播,我觉得武汉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过程中,它会发挥它的引领作用和带动作用。”何万蓬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对武汉而言意义深远,明确了武汉在长江黄金水道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引领作用。方向是坚定的,就是要复兴大武汉,建设大都市。武汉要做节点,更要做支点;要做目的地,更要做策源地。同时还要做好另外两篇大文章,就是市场经济高级化和国际化。显然,武汉作为超大城市的优势已经具有世界意义了。而这也就是武汉作为超大城市的前瞻性目标,这个目标是鼓舞人心的。

可见,无论是张国华强调武汉作为超大城市具有“龙腰”和“交汇点”两大特点,何万蓬强调的做好市场经济高级化和国际化两篇大文章;还是魏后凯和王国华提出的世界级的城市群的主中心、用武汉本土元素世界传播,这些前瞻性的观点都会让我们对武汉的认识不仅要跳出传统意义上的“九省通衢”,还要用世界眼光审视武汉的现在和未来。

三、建言献策的建议具有操作性

《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赋予武汉超大城市的国家责任,对武汉寄予厚望。那么,武汉如何构建“一轴、两翼、三极、多点”的发展格局?承担起引领、带动区域、流域直至全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作用?这对于武汉来说将面临许多新的课题。《“超大城市”智库访谈》中专家学者们为解答这些新课题建言献策,提出了许多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建设具有强大带动力的创新型城市,是武汉的奋斗目标。何万蓬说,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复兴大武汉,实际上是在复兴中创新,在创新中复兴。武汉一定要充分地、开放地、热情地导入新的生产方式、新的生活方式、新的交易方式、还有新的管理方式,实际上武汉是将复兴和创新两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国家中心城市,它一方面在国际上要具有全球影响力,另外在国内它需要具备能集聚,能服务,能带动,能辐射,能复制,能推广。你要做到6个能,你的总量、当量、容积都要够,希望武汉能在未来增能、扩容、提速。

张国华要求武汉立足国家战略交汇点,增创开放发展新优势。他指出,武汉市委市政府正在推行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城市合伙人”计划,这种新的创新的制度,这种改革创新的体制,这些一系列要素的结合,我们对武汉未来基于创新主导的发展空间,是给予巨大厚望的。

针对武汉“城市合伙人”计划,何万蓬提出,未来武汉不仅将拥有更多合伙人,这座城市本身也将担当起“超级联系人”的角色,沟通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香港是第一个,上海是第二个,接下来第三个超级联系人我觉得落在武汉头上的概率是非常非常大的。而且这个超级联系人,它指的是对全球的价值网络分工体系当中要占据战略性的地位。城市合伙人是对内的,超级联系人是对外的。我觉得这两个加在一起,武汉这个超大城市或者是国家中心型城市功能就丰满了,就完美了。

居于长江经济带“龙腰”位置的超大城市武汉,如何挑起长江经济带“脊梁”的重担?赵延峰认为,武汉作为中部的一个领衔的角色,跟上海这些一线城市并列,这个意义远远大于单独认可你。现在国家层面是认识得很清楚的,希望中部有一个城市来担当这种领头羊的作用,武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做更多的工作。武汉一定要抓住这个契机,实现工业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他指出,中部地区只有武汉是长久的工业城市,工业门类很全,包括现在的一些高新制造、高新区,这种制造业的升级,然后拓展延伸出生产业服务业,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立体航道的建设一定要跳出长江去看长江,一定要通过合适的组合方式把长江的航运优势发挥出来,比方说现在国家推的一个多式联运,实际上武汉现在已经开始做这种江海联运的一种模式,同样可以打造这种公铁联运的枢纽。

武汉如何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劲

头?李佐军建议,要找准自身的定位,因为武汉有自己独特的区位条件、人文条件和历史的底蕴,也有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还有科教人才方面的优势。对武汉来说,一定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找准特色定位。要优化空间的布局,最主要是要站在整个武汉城市圈、城市带这样一个大的背景下,要布局武汉市自己城市内部的空间结构,包括各个功能区的布局、产业园区的布局,达到节约资源、降低各种成本的效果。应该寻找供给侧新的动力,这个新的动力主要是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或者说是改革转型创新,这三大供给侧的发动机,这样来实现武汉市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如此等等,智库的这些意见和建议无不展示了他们对武汉的殷切希望,对于武汉未来的建设和发展将起到积极作用。

四、《智库访谈》的策划具有创新性

新闻综合频道是武汉广播电视台的旗舰频道,而《武汉新闻》又是新闻综合频道重要栏目之一,它在承担着传达、宣传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重要责任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探索如何提升主流媒体传播功能的方法和途径,而《“超大城市”智库访谈》就是一次成功的探索,其创新性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突破地方媒体报道的地域限制和常规格局,跳出武汉,放眼全国,延请外脑智库谈武汉。《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后,策划者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对“超大城市”进行解读,如果按照常规做法可以邀请省、市社科院,武汉地区高校或是相关研究部门的专家学者,这样做其实也很简单、方便。但策划者考虑到《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是国家战略,地方的专家学者或许因为地域限制而有局限性,如果能够请参与《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研究的国家级的专家学者作为主要访谈对象,显然是最具权威性的。所以,跳出武汉,延请外脑智库解读“超大城市”成为策划者的不二选择,尽管这样的选择有很多的困难,但策划者还是坚定前行。据了解,策划者发掘各种资源,向国家智库的专家学者发出访谈邀请,而他们也被策划者的执着精神所感动,欣然接受邀约。事实证明,这样的选择是明智的、正确的。因为从访谈中,不管是市领导还是普通市民都认识到武汉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也了解到武汉作为“超大城市”的意义所在。而《武汉新闻》通过这次国家智库专家学者的访谈,也为今后做好重大决策和政策的解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二是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呈现出多样性的特点。有了权威的访谈对象和访谈者深邃的观点外,还应该有相匹配的表现方法,因此我们在这组访谈中看到既有记者的专访,也有电话、视频连线采访,而这也体现了传统方法和融媒体时代“互联网+”的融合。为了突破人物专访画面单一的局限性,采取双视窗的形式呈现,使画面更富感染力和可视性。此外,还充分运用大数据链接方式,将历史、现实与未来相结合,信息含量更大。如当张国华说到搞交通、搞物流、搞航运中心的时候,画外就提供了武汉去年全市社会物流总额已达到2.8万亿元、物流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的数据。今年,随着“汉新欧”国际铁路货运班列常态化运营,“江海直达”、泸汉台、东盟四国、日韩等近洋航线不断巩固和发展,机场二跑道成功投入使用,国际及地区客货运航线累计达到40条。这样的数据和背景也佐证了武汉入列“超大城市”在这方面是大有作为的。再如画外提供的一组数据:去年,武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3504亿元,超过沈阳,位居同类城市第4位。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8.5%,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4个百分点,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第1位。今年1—4月,全市工业运行总体平稳,新开工投资亿元以上的工业重大项目11个,新投产工业重大项目11个,部分区域实现快速增长。而这又印证了王国华教授“良好的工业基础将成为武汉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也是武汉引领中部发展的关键所在”的观点。

三是多渠道传播,提升《“超大城市”智库访谈》的传播价值。《“超大城市”智库访谈》除了直播、重播的传统传播方式外,还通过武汉广电黄鹤云新媒体平台、“掌上武汉”客户端以及《武汉新闻》栏目新浪官方微博等新媒体传播。据了解,《“超大城市”智库访谈》节目的直播和重播收视率、收视份额均创同时段新高,数十万网友点击观看。网友留言认为,这组访谈节目站在国家战略、武汉机遇的高度,充分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领作用,立意高,品位高,权威性、指导性强,彰显了武汉作为超大城市的雄厚实力,描绘了未来武汉发展的美好愿景,也明确了未来若干年武汉的发展方向、创新策略和奋斗目标,营造了武汉超大城市建设的强大气场。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超大城市”智库访谈》特意安排在举国欢庆共和国67岁华诞期间播出,与营造欢乐祥和的国庆氛围相一致,特别是到武汉旅游的外地游客,可以通过这个访谈加深对武汉的了解,有利于扩大武汉的影响力。同时,也有利于全市人民进一步了解武汉、热爱武汉,对激发全市人民爱国爱家乡的情怀和积极投身武汉超大城市建设产生积极的作用。

感谢柳莺、何志强对本文写作的支持与帮助!

(作者系武汉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

责任编辑 温木子

猜你喜欢
专家学者经济带智库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七一智库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一条江的嬗变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之路
七一智暨《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
陕西呼应长江经济带
《党课参考》特约专家学者库
微智库
微智库
长江经济带与汉江生态经济带如何协调融合
智库能为我们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