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晓霞 曲旻皓 杨新红 王海鹰 乔成斌
德国THW培训交流体会
杜晓霞曲旻皓杨新红王海鹰乔成斌
2016年9月17日至30日期间,笔者随中国地震局代表团赴德国联邦技术救援署培训中心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培训交流,重点围绕城市搜救技术、国际救援协调方法、应急演练设计等内容进行了学习探讨。在学习德国先进理念、方法、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德国应急管理培训交流
德国联邦技术救援署(以下简称THW),始建于1950年8月22日,1953年正式成为一个联邦机构,隶属于德国内政部。建立伊始,THW旨在发挥战争中的民事保护作用。20世纪60年代起,THW开始参与灾害救援工作,并逐步演变为多方面的灾害救援组织。作为全国性的灾害救援机构,THW的法定职责是:(1)应州政府请求执行民事保护或民防任务;(2)应消防、警察等部门请求执行突发事件应急救援任务;(3)应受灾国和联合国请求执行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任务。其总部设在波恩,下设8个州级分部、2个培训中心、66个区级办公室、1个后勤中心、668个社区志愿者站(点)约80,000名志愿者。THW共有800名雇佣人员,其余均为志愿者,志愿者与工作人员的比例为100:1。作为一个联邦政府机构,其运行特别是志愿者的管理是以德国的法律作为基础的。例如,德国法律规定,适龄青年须服8个月以上的兵役,但如果参加6年的志愿者服务即可免服兵役;还规定,志愿者所在的公司、企业和机关的负责人不准以任何理由和借口,阻止他们参加救援行动。当志愿者临时离岗时,其工作可以暂时由别人代替,期间的工资由政府买单。
2.1德国的应急指挥控制体系
德国的应急指挥控制体系,不管是消防、警察还是THW等不同部门,同时不论是在联邦、州、地区还是社区级层面,都采用统一的模块化的标准化的组织结构形式,这样非常有利于纵向层面开展统一的指挥控制,横向层面开展高效的合作联动。该体系下建立的指挥部组成包括6个工作领域,分别是专业领域S1人力/内部事务/社会心理支持等参谋人员;专业领域S2灾情评估;专业领域S3协调;专业领域S4后勤/行政管理/财务;专业领域S5媒体;专业领域S6信息技术和通讯等。各个专业领域各有侧重,相互沟通配合共同开展工作,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组织结构体系,而且不同层级的组织结构体系组成可以根据灾害规模进行灵活地模块化调整。
2.2德国的应急指挥程序
在德国应对突发事件时的应急指挥程序都是标准统一的,其管理周期如图1,主要包括3个步骤:第1步开展调查评估了解灾情;第2步进行判断决策控制灾害形势;第3步下达命令。培训中德方和中方在交流应急指挥程序的基础上通过分组讨论和练习,实际了解和实践了如何开展现场评估,如何绘制灾害形势图,如何进行判断决策,如何下达命令,并给出了德国通用的典型的结构化的命令所包含的5方面要素:(1)灾害情况;(2)上级的命令;(3)下达的命令;(4)后勤考虑;(5)负责人及联络方式。这种应急指挥程序是一个可动态循环的过程,适用于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同时这种标准化的命令格式确保了各级人员之间的沟通高效顺利。
2.3德国应急桌面演练设计与实施
图1 德国的应急指挥机构组成
图2 德国的应急指挥程序
此次培训交流中学习了德国应急桌面演练的相关内容,包括演练的目的、演练的类型、演练的总结、演练计划的制定等。德国的应急桌面演练是基于预案、地图、沙盘、模型等开展的,主要针对管理层负责人为其设定一些灾害场景模拟开展指挥协调和实施的过程,目的是为了检验应急指挥程序。中德双方分享交流了双方在桌面演练方面的经验,并分组讨论练习了如何策划、准备和设计一个桌面演练,包括如何设定演练的时间计划并给出相应的演练目标和任务;演练中如何针对参演人员分配任务下达具体的命令;以及演练中如何进行会议的模拟、如何开展演练评估、演练阶段性总结、如何让演练保持新意、演练如何贴近实战、不同类型演练的组织要点等内容,对今后中方组织实施桌面演练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和做法。
2.4联合国框架下国际救援的协调工具
中德双方围绕联合国框架下INSARAG(国际搜索与救援咨询团)体系内最新的一些理论、方法和工具进行了交流,包括RDC(接待撤离中心)、OSOCC(现场行动协调中心)、UCC(搜救行动协调小组)的职能职责以及具体的工作方法和经验,国际救援中ASR(评估、搜索和营救)5个阶段的具体任务,INSARAG国际救援的协调工具模板等。重点学习了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灾情信息收集上报平台KoBoCollect系统,特别是该系统在灾情评估、信息处理、指挥协调等各方面的重要功能。今后的国际救援实战行动以及国际救援队的分级测评演练中都将要求使用该系统,联合国方面也在积极推广该系统的实践应用,为救援行动中的信息管理提供一种高效便捷快速的手段。
2.5欧盟应急管理高级培训班演练
此次培训交流中代表团参加了同期在THW培训中心开展的欧盟应急管理高级培训班的部分演练活动,根据演练控制组的安排作为角色扮演人员参与到演练中,给参演的3个小组注入信息并观察记录他们的应对情况,随后向演练评估组反馈参演人员的表现。该演练模拟在加拿大发生一次森林火灾,按照欧盟的民事保护协调机制,部分欧盟成员国派出救援力量实施国际人道主义援助行动,同时欧盟委员会派出一个工作小组在灾害现场建立欧盟委员会的应急响应协调中心ERCC,组织协调欧盟成员国的援助行动。通过这项活动,对欧盟的民事保护机制,特别是在灾害发生后的响应行动过程有了一定的认识;同时也了解了欧盟应急管理高级培训班的演练组织方式,以及参演人员的应对方式等,对今后组织实施相关应急演练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3.1THW的培训理念和培训技巧值得借鉴
为期两周的培训交流中,德方教官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展示了他们的培训理念、授课方法和培训技巧。作为针对管理层的培训班,培训中所有的授课都是采用引导启发式的授课方式,教官PPT讲授的内容占很小一部分,主要以学员的分组练习、实际操作、讨论汇报为主,教官最后再进行适当的补充点评,可以说培训中的参与主体一直都是学员,通过学员自己讨论和实际参与自己找到解决问题的多种方式,记忆更为深刻。培训中教官常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去推动启发学员的讨论,更为真实形象。同时,THW培训中心针对管理层的指挥控制培训课程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资料和配套的教学辅助设施,培训中心所有的教学材料设有专门的文印室统一管理,所有教学课件的拷贝有严格安全管理程序。培训中心的室外训练设施已使用30多年但尚未拆除重建,而是在培训演练中通过理念创新,设置不同的培训演练科目、不同的培训难度、不同的训练地点、不同的场景、不同的演练背景等来保持培训的新鲜感。
3.2欧盟民事保护机制下的应急协调机制值得参考
欧盟基于其民事保护机制(EUCPM)建立了一套应急响应机制,共有34个参与成员国(包括28个欧盟成员国和冰岛、挪威、黑山、塞尔维亚、马其顿和土耳其6个国家),并与联合国机构和众多人道主义组织(包括非政府组织NGO和非盈利组织NPO)建立合作伙伴机制,目的是对内快速应对欧盟内部灾害事件,对外代表欧盟参与全球灾害应急响应。其核心是欧盟建立的应急响应协调中心(ERCC)及应急响应模块,ERCC拥有超过一千人的各领域应急专家,并应用了最新的卫星图像分析系统、预警和传输系统等管理工具,应急响应模块包括17个功能,并配有技术协助支持队伍(TAST)。该应急响应机制近年来成功对全球多次灾害应急任务进行了快速成功的响应,这种基于欧盟内部合作的应急响应机制为其赢得对全球灾害治理进程的重要影响力。这一协调机制的成功对我国推进“一带一路战略”下的区域合作救援机制,尤其是联合东盟、上合组织为区域提供灾害应急公共产品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其应急功能模块的建设对亚太地区人道主义合作伙伴(APHP)工作的推动也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3.3THW的日常信息管理值得学习
THW的800名工作人员和8万名志愿者的日常信息管理数据库是一套非常完善高效的数据库系统,每名志愿者的个人基本信息、培训演练经历、实际救援任务经历、工作岗位信息等都进行了统一建库管理,同时有制度保证每个志愿者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数据库定期进行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当灾害事件发生时,可以基于该志愿者的数据库系统进行队员的快速启动和挑选确保队伍的及时部署。THW每名工作人员的年度、月和天的工作计划和安排也有统一的管理系统,可以随时查询每名员工的位置和状态,便于查询和管理。这种管理方式值得学习参考,以便进一步提升单位的信息管理和保障能力。此外,THW灾害应急现场指挥部信息管理系统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可以参考引入到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现场指挥部,对震后各单位派遣的现场工作队进行跟踪和管理,可以极大提升队伍管理效率。
作者单位: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
1.贾过,郑荔.德国THW的运作模式及启示.中国应急救援.2007,1:26-28
2.张磊.应急救援队伍标准化建设:以德国THW为例.中国应急管理,2011,9:49-53
3.华梅.德国应急管理考察及体会.中国应急管理.2010,3:49-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