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的营造方法

2016-12-10 19:19德吉兰宗
读与写·下旬刊 2016年11期
关键词:气氛小学语文

德吉兰宗

摘要:语文的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思想感情","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那么怎样的课堂教学结构才能构建这样的学习氛围呢?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谈了一些看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气氛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11-0059-01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语文课堂呼唤生机活力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将语文教学定义为一种对话与交往的活动,认为阅读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倡导有创意的阅读,鼓励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体验。因此,学生要能在课堂上自主地学习、畅所欲言、相互协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表达显得尤为重要。语文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这样才有益于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2.动手活动促成活跃的课堂气氛

"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苏霍姆林斯基此句话的意思是――儿童多动手进行操作可以促进智力的发展。从人脑的结构来看,大脑皮层的感觉与运动部位中,管理手的部位占了很大的面积。因此,手的运动可以使大脑的很大区域接受到锻练。动手操作,不单是学生感官参与的过程,更是学生思考与锻炼思维的过程,可以促使学生建立表象思维。动手操作属于直观性学习行为,它将语文学习形象化,书本内容生动化,使课堂学习摆脱了传统的讲授式。

3.亲和的教态促成和谐的课堂气氛

教师从走进教室的那一刻起,他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学生上课的情绪。因此,教师要及时调整心态与精神面貌,以亲和、自然的教态去面对学生。

只有在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生的创造力才能得到有效开发,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语文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这正是语文的魅力所在。同一问题,由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素养、思维方式等的不同,得出的答案可能是千差万别、异彩纷呈的,这就是创造力的表现,也正是我们要悉心呵护和着意培养的。教师要放下唯师是从的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建立新型的民主交流、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多给学生提供想象的时间和空间,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重视语文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当学生有不同想法,尤其是与教师的意见不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勇敢说出"我认为",使学生学会"不唯书""不唯上"。在这种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参与、自由地表达,产生轻松、愉快、新奇的心理体验。此种体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进一步诱发学生的潜在创造力,从而展现出语文课堂的无限生机与活力。

4.游戏活跃课堂气氛

小学生天性好玩、贪玩,对于游戏有很强烈的兴趣。陶行知说:"学生有了兴味,就会用全副精力去做事。所以,学与乐是不可分离的。"因此,教师将学与游戏结合,学生对喜欢的东西学得就快,在"玩"中学,在学中"玩"。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情感,快乐、有效地学习语文。

游戏改变了以往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教师不是用说教去教育学生,学生不再用死记硬背来学习。通过游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参与能力,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受到启发,获得亲身体验,寓教于乐,让教育的知识性和娱乐性完美结合。

教师在课堂创设游戏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来选择,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恰当的手法表现出来,让学生真正地体会到其中的乐趣。教学中我们常采用的游戏有以下几种:①找朋友。教师用卡片制作成相对的正反义词、汉字组合、拼音的生母与韵母等,让学生拿着其中一张去找另一张。一学生说:"找呀找,我的好朋友在哪里,谁是我的好朋友。"与其他学生的卡片对上了就说:"我是你的好朋友。"找错了就说:"错错错,赶快去找好朋友。"②猜猜猜。让学生看动作猜词语,看口型猜字母,讲故事猜谜语等。

5.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6.创设悬念引发课堂气氛

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一些教师不愿活跃课堂气氛,也不知怎样活跃课堂气氛,惟恐一发而不可收,形成了灌输式的教育,学生在听话的听教师讲课,整节课下来,教师讲得多,学生说得少。课堂上教师在唱独角戏,下面的学生静如一潭死水,被动地接受知识,缺少师生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导致了教与学被割裂开,处于对立面,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因此,教师必须改变这种传统的教育观念,建立活跃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悬念式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总之,在语文教学活动,教师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好学上进、互助互爱的集体气氛。创设课堂气氛的方式、途径多种多样,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特点、教学对象、教学环境等因素,灵活地采取适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

猜你喜欢
气氛小学语文
2023.06六月羽坛:奥运积分赛的气氛终于来了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CREATINGAN ATMOSPHERE
写出画面的气氛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