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菱艳
《中国儿童视听百科·飞向太空》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于2016年最新推出的一种新型儿童百科,其最大的亮点就是将多媒体视听技术运用到书中。
热词:儿童百科 视频技术 AR增强现实技术
《中国儿童视听百科·飞向太空》(以下简称《飞向太空》)是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于2016年最新推出的一种新型儿童百科,其最大的亮点就是将多媒体视听技术运用到书中。“视听百科”,顾名思义,就是看得见影像、听得到声音的百科图书。将视频技术和AR增强现实技术与传统出版物相结合,会带给读者一种神奇的阅读体验。
超级视听——新科技手段与传统出版物的完美结合
为了使知识内容更具直观性、趣味性、互动性,让图书“活”起来,我们设计了“白矮星”“宇宙大爆炸”“太阳黑子奇观”“隐秘的暗物质”“狗狗宇航员”等30段太空视频,将其生成二维码,植入书中。读者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扫描二维码后,宇宙的种种奇观与桩桩趣事就会通过精彩视频一一展现。这些视频变平面阅读为立体观感,化抽象概念为形象展示,使读者获得立体式情境阅读的神奇体验,身临其境般遨游于太空。
AR增强现实立体呈现是近几年在出版物中应用的多媒体新技术,如何运用这种技术拓展本书知识内容,并使其好玩、好看、好用,编辑和AR设计师颇费了一番心思。经过反复设计、审改和调试,最终完成了“太阳系”“日食和月食”“飞向太空”“神舟牵手天宫”等6个增强现实的配置。读者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下载本书中的“飞向太空APP”,选择“列表模式”或“扫描模式”后,即可自动链接,进入互动环节。读者可以点开任何一个内容观看,可以触摸、拖拽画面中的航天员、望远镜等形象,还可以对它们进行旋转、缩放等操作。
这两种视频的应用,将新科技手段与传统出版物高度融合,将无限遥远的太空呈现在读者面前,使书中的知识内容得以延伸和拓展。同样一本书可以多次阅读,多角度阅读,以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带给读者多重阅读体验。
选题的意义——中国孩子自己的太空百科
“宇宙到底有多大?”“我们能穿越黑洞吗?”“真的有火星人吗?”“怎样才能成为一名航天员?”“中国何时能建造空间站?”这些问题一直是少年儿童关注的热点问题,尤其是男孩子,对遥远的星空、各种天体天象和航天知识充满了好奇。但是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在图书市场调研中我们发现,大制作的太空类图书,特别是儿童百科图书,以引进版权的居多。这些图书装帧精美、设计新颖,有许多珍贵而精彩的图片,知识内容包括太空知识和航天知识。但对中国探索太空的历史、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现状,这些书中几乎没有涉及。由此,编纂一部以太空知识、航天知识及中国航天为主要内容的儿童百科全书,在当前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背景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与此同时,我们的策划融入多媒体新技术,以一种全新的视听形式打造本书,书名就定为《中国儿童视听百科·飞向太空》。
组织编纂——原创和权威专家及作者团队
在编撰时我们尤其关注中国原创特色和优秀权威作者的结合。我们聘请到中科院国家天文台博导李竞、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白武明、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项目首席科学家王俊杰、中国航天报总编石磊、北京师范大学天文系教授何香涛、“东方红一号”卫星设计组副组长潘厚任、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焦维新等,组织专家成立编委会,请专家们对设计的样张提意见,就本书的框架、知识内容和编纂理念展开充分的讨论。各位编委老师对本书的中国元素及原创理念给予肯定,并分别承担了部分撰写工作,还提供了珍藏的图片做为本书配图。
精心打磨——多方合力呈现精美图文
编撰过程中,我们聘请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老师担任编委会主任。欧阳老师对全书样张进行了严格的通读和审改,针对知识内容的科学性、准确性,以及文字、配图、设计等细节都提出了修改意见。特别是全书的框架和主题顺序,经过欧阳老师反复斟酌和调整,最终确定七个部分的顺序和篇章页主题名称为:浩瀚的宇宙,奇妙的星空,太阳系掠影,太阳、地球和月球,眺望宇宙的眼睛,飞向太空,中国航天。全书开篇从整个浩瀚的宇宙到四季星座,然后描绘我们的太阳系,再到人类居住的地球和太阳及月球,再描述人类通过望远镜、航天器等不同手段、向外探索的过程,以及我们中国航天人在探索太空的过程中取得的丰硕成果,由远及近,由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到太空探索的科技发展,知识的展现层层递进,极富逻辑性。
我们还聘请了北京天文馆、国家天文台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几位专家为本书撰稿。作者的文稿专业性、知识性强,但有的表述比较成人化,不适合少儿阅读。我们将作者的原稿进行编辑加工,重新提炼知识点,再将文稿交给美术设计人员,进行配图和排版设计。设计的样张经过编辑与作者、编辑与美编的多次沟通修改最终完成。为了使图片更好地图解知识、拓展知识,书中配置了大量颇有震撼效果的太空摄影图片,美术师为本书绘制了各种手绘图、结构图、示意图和图表,如宇宙大爆炸、中国的星空体系、木卫三的冰原、星际旅行、神舟飞船结构图、飞船技术改变生活图表等。
编读互动——成就一部与众不同的儿童百科
本书也是在与学生的接触和互动中编撰而成的。编撰过程中,我们开展了“名家邀你编百科——太空‘冷问题征集”活动,在北京七中、北京五路通小学及网络上,征集了数百条中小学生提出的最感兴趣、最有创意的问题。编辑从中精选出学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由天文学家和航天专家撰写答案,设计成“奇思怪问”版块收编在书中。
另外,我们还加入了“中学生天文联盟”“全国天爱交流群”等QQ群和微信群,与这些小太空探索者交朋友,和他们探讨太空事件。这些交流给了我们很多启发,学生们关注的许多热点问题都做为知识内容编辑到书中,如2015年12月中国发射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美国猎鹰9号火箭的成功回收,2016年2月天文学家发现引力波等。2016年4月,霍金在新浪网开通了微博,其内容引起公众对太空和未来星际旅行更多的关注及探讨,在少年儿童中也掀起了一波涟漪。正值本书开印之时,我们也及时将霍金开微博及微博内容增编到书中。
可以说,这些学生中的小太空探索者与编委、作者和编辑一起,共同成就了这部与众不同的太空百科全书。
太空梦——中国特色和中国元素
《飞向太空》全书设计了100多个主题页,500多个知识点,配图1000多幅。全书将中国航天做为重点知识内容,设计了“长征”运载火箭、中国航天发射场、“东方红一号”卫星、“神舟”飞船、“天宫一号”、百里挑一的精英、中国探月工程等主题页,全面展示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果等知识,展示中国航天员为实现飞天梦想进行的艰苦训练和不懈努力。另外,还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盖天说、浑天说、浑仪、简仪及中国古代的星空体系等知识,将中国天文望远镜、中国的天文台、北京天文馆等设计为主题页,通过详尽而生动的知识介绍和图片展示,拉近读者与天文台、天文馆及天文观测的距离,以吸引更多的少年儿童走进天文馆等科普活动场所,参与到天文观测等活动中,更多地认识中国航天,关注中国航天。
2016年6月7日,在北京天文馆举行的新书发布暨百科名家科普讲座上,专家对《飞向太空》的解读及新书多媒体视频演示,引起小读者的极大兴趣和阵阵掌声;学生们与科学家的频繁互动问答,将发布会现场气氛推向高潮。《飞向太空》编委会主任,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月球科学应用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的科普讲座——《月球是地球的女儿》,更是引起小读者的极大兴趣,让现场的观众踏上了“飞向太空”的神奇之旅。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太空梦”“航天梦”的实现需要几代人的探索和拼搏。把梦的火种传递给下一代,使中国的“太空梦”“航天梦”经久不息、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