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幼年时代致敬

2016-12-10 18:39孙迎
出版参考 2016年10期
关键词:满怀天真喜鹊

孙迎

幼儿园,是每个孩子从家庭走入社会的第一站,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站。在这个小小世界里,孩子们第一次离开家人,独自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学习与老师和同学等家庭外的他人相处,并逐步与之建立师生、朋友等亲密关系。当幼儿被父母送进幼儿园,挥手向父母说再见的那一刹那,他便踏出他社会化的第一步,踩到了他人生的第一级台阶上。

幼儿园是神秘的。幼儿园通常不对外人开放,即使是父母,也只能把孩子送到幼儿园门口,把孩子的小手送到幼儿园老师的手中,剩下的,便是目送孩子走进去,走进属于他的小小世界。这个小小世界对园外的人而言,是相对封闭的。虽然有的幼儿园有监控设备,虽然父母可以从孩子回家后的只言片语中了解幼儿园生活的零碎信息,但孩子每天到底在幼儿园里经历过怎样的喜悲爱恨,有怎样细腻婉转的感受,怎样获得点滴成长,在群体中到底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这些过程,永远是一个谜。也正是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开始走出父母的视线,拥有了完全属于自己的人生记忆。

幸运的是,本书作者是有着三十年教龄的幼教老师曹文芳,用她的文字为我们打开了幼儿园的大门,让我们得以走进幼儿园神秘的天真世界,认识一群性格各异的孩子——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喜鹊班。

喜鹊班的故事具有别出心裁的组织结构,以一个又一个孩子为叙事主体,每本书讲述一个不同孩子视角中的幼儿园生活,整套书又一起构成了喜鹊班的群像。这让喜鹊班的故事呈现出一种复杂的多视角,也让我们得以从不同孩子的角度去体会幼儿园生活的方方面面。以系列中《一个叫王子的男孩》来说,男孩王子以及木子、徐棒棒等幼儿无不一任天真,真实地表现出幼儿既纯真又狡黠,既善良又任性,既乖巧又乖张,既活泼又淘气,既柔弱又勇敢的复杂个性,令人印象极深。这一组幼儿的文学形象打破了我们常规思维中对幼儿固有的清浅印象,多层次、立体化地塑造出小主人公们具有丰富人性的“人之初”阶段,这在中国儿童文学,尤其是幼儿文学中,是具有突破性的:幼儿并非仅仅是停留在成年人口头或记忆中天真、单纯、可爱的小天使,仔细观察,用心聆听,他们也是一个又一个具有独特个性,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有单纯可爱的一面,也有自私任性的一面,他们爱憎分明,却又敏感善变。喜鹊班的孩子,是我们这些长大了的人的缩影。

在喜鹊班里,我们看到的不是“理想中的幼儿”,也不是“观念中的幼儿”,而是真实的幼儿。

有三十年幼儿园教师经验的作者曹文芳,不仅是满怀爱意,更是满怀敬意地书写着这些真实的幼年风景。之所以满怀敬意,是因为她明白,幼儿几乎全部的行为和语言都来自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他们是一张张白纸,任父母和老师随意书写;又像是一团团柔软无形的泥土,任父母和老师随意塑造。在喜鹊班的故事里,我们不仅认识了一群孩子,更可以看到隐藏在孩子身后的各式各样的家庭,可以看到陪伴在孩子身边的各种各样的老师。令人感佩的是,她并没有旗帜鲜明地对某种家庭形式或者教育模式进行褒贬,而只是生动地描述着,客观地记录着,却好像在读者心中扔下一颗颗小石子,荡起层层绿漪,引人深思。这也使得喜鹊班的故事具有了幼儿故事中少有的深度和厚度。

对于被我们这些大人以爱和教育的名义书写着和塑造着的原本纯洁无暇的幼儿,我们是应该表示敬意的。在他们的身上,我们可以看见成年人的希望和欲望,也可以看见社会和时代的浮躁和安稳。而这些孩子,他们在成长之初,便默默地接受了我们给予他们的一切,承担起走向未来的义务和责任。

我们应该向幼年时代的他们致敬。向他们致敬,也就是向曾经的我们致敬。

读喜鹊班的故事,回到最初的幼年时代,也许能帮我们和我们的孩子,走得更远。

猜你喜欢
满怀天真喜鹊
喜鹊为什么叫“喜鹊”
你真的认识喜鹊吗
天真热
摔琴扬名
天真童年
喜鹊
遇民以诚 示民以信——满怀民情,满心民生
满怀希冀走进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