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志达
车是陇西到兰州的绿皮车,车体车座,一样的深绿,所有的列车都跑得比它快,比它见过更大的世面,陇西起步兰州停步,哐哧、哐哧,一直在这短区间内喘着粗气。中途十多次停步,无非是李家堡、梁家坪、甘草店……
坐一回这车,要有充裕的时间及足够的耐心,才不至于着急。第一届青年诗会,我们选在定西。致力诗歌评论的苏明,强烈建议该列车,说站站停的感觉很好。上车后,庄苓一边让大家在车票上写诗签名,一边往事先备好的册子里夹着做起了收藏。细碎的阳光,有些跌在肩膀、有些落在发梢,有些干脆躺到怀里。也还有些跳动在车票上,票在夹进册子的时候,它们也被收了进去。经列车长同意,我们拉开横幅,挂在车内,青年诗人树贤激情洋溢地朗诵起了《祖国或以梦为马》。车声、诗声交织一起。好像一场难以诉说尽的故事。车每停一次,耐不住性子的便跳下车门,在轨道上或躺或坐,蹲下身体的地方,好像就是车轨的起点。一罐罐事先备好的啤酒,在《黄河谣》的歌声里被左碰又撞着。
两年后,我独自静坐在绿皮慢车里,稀少的乘客都说一样的方言,拉着家常。角落里,我侧歪身子,把自己尽量缩得更小一点。只有这样,我就可以收揽住自己的每一个部位。车还是像往昔一样的速度,向前行进。当初的诗声、歌声,好像都还在角落里,依然能感受到它们的跳动。
我坐直身子,抬头看了看车厢里零散的乘客,目光便缓慢地撤了回来。车虽然慢,但已经走了好几站。上车前汽车站好几条长队,大小行李紧次挨着。火车站买票时,其他车连站票都已售罄,因为这趟绿皮车,有旅客摇着头托着行李,无奈地走了。何必嫌弃它太慢。我看着不足十元的车票,笑了笑,再慢照样能把我送到兰州!好久没坐了,那就慢悠悠地再晃一次。买了票,在候车室便久久地等待迟到的它,候车室一波波的人涌过通道门,绿皮慢车不知道用了多久时间,终于到了定西。慢车开动,熟悉的城市朝后退去,窗外继而出现和父母一样的农人,翻寻着田间遗落的土豆,赶收着露出了金牙的玉米,也还扛着袋子顺田埂走着。车加速后,窗外的事物,快速地选择消失。
朝后退远的事物,有地头的一棵大树,有已经交出果实光杆的玉米身子,风里摇摆。那些裹着头巾的妇女,拿着铁锨翻土的男人,却一直不断地重复出现。不一样的人,却是一样的劳作方式。田间地头里,故事无非春耕秋收。父辈们在土里耕耘。一点点也在慢慢地把自己往土里种着。
傍晚的夕阳透进车窗,跌落在椅子上,由于车慢,两旁的树不时在光影里摇动。车厢吸烟处,我从兜里拿出了兰州烟,点燃。那一刻,夕光又静静靠在灭烟盒旁。轻夹在指尖的烟卷,燃起了一缕淡蓝色的烟,在夕光中开始悠悠涤荡。不时地有列车从绿皮车旁呼啸而过,随后又归于迟缓的节奏。看着飞驰而过的列车,我似乎看见售卖商品的列车员,喊着让乘客收脚,也好像看到手拿泡面的异乡人,挤过了逼仄的过道。一切都是那么快速,又是那么凌乱。
这辆特殊的慢车,乘客少,除了卖票,列车员始终在工作间,干着自己的事。穿红衣服扎牛角辫的小女孩,不是在这儿坐稳,摆脚唱歌,就是又在那躺下摇头,沉溺在自己的世界,一切也都与她无关。沿途上来的人,直到坐稳也还在说着上车之前的话题。不时地会彼此笑一笑,但都说话语气平缓,好像车厢里还是家里头。我轻轻地翻着随身的书,夕光中,第一次竟觉得泛黄的纸张,像蚕丝一样。上面的文字,她们是多么幸福。文字看在眼里,心里却想这个书里的女孩,她说靠水声她唤起了古老的记忆。
晚阳慢慢下到山的那边,暮色里的列车,播放起了《故乡的原风景》,音律舒缓,低沉。跳动的音符,像一个旅人,低语着时光深处的静美,轻而柔。车慢,这音乐好像让它更慢了,显然这车也成了一个音符,在苍茫的大地上跳动。
定西到兰州,足足的四个多小时,期间我随意地走在过道,接过一杯水,也用心地翻了一本书,做上标记。我不用担心小桌因为我的霸占,以致别人郁闷。我也不用惆怅回到兰州已经是夜里十点。有朋友说,他不喜列车,因为只有起点和终点,中途总是觉得少了些什么。其实少了本来应该驻足却没能收于眼底的风景,少了那一份等待本应该花掉的耐心,也还少了那份早已不在内心的宁静。今夜要晚睡,下车后只能坐最后一趟公交,这些都不用再去想,只把这慢中的一切静静地打量,看看自己的布满灰尘的鞋子,看看已经探出身子的星星。在车窗上看看久违的自己,我尽然对着自己说了声,前面就是终点,兰州了。
绿皮慢车,除了沿途小站的人会忍受,再不会有人花时间在这车上。当一本小册子读完,一杯水喝完,几支烟吸完,兰州的灯火开始出现。起点到终点,这期间我完成了太多,包括这一篇文字,但好像又什么也都没发生。这又有什么关系?
向南朝北,走东奔西,慢的路上,会保留有遗忘的美好,不忘的風景和难舍的爱人吧?如果可以,我真想这列车是慢慢地一点点朝后开,那里兴许我还能捞出一些难忘,守护住一些不舍。像梁实秋先生一样“慢慢走,欣赏啊”,尽管或许不在,或许一直都在。但这又能影响到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