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意
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严治党成为党的建设新气象。习近平总书记对从严治党有一系列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对新的形势下从严治党规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总结,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领导核心保证。从“为何严治”“凭什么治”“从哪里治”“怎样严治”等方面,学习和解读习近平从严治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有助于我们认识和理解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规律的探索,深入把握习近平从严治党系列重要讲话的精神。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习近平;从严治党规律;探索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从严治党,在全党范围内深入开展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活动。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对从严治党有一系列的新论断、新观点、新思想,创造性地提出“全面从严治党”这一重要论断,并使之上升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是我们党的历史上提出“从严治党规律”概念的第一位党的领导人。2014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号召全党深入研究和把握从严治党规律的课题。习近平总书记认为,从严治党有其自身规律,特别强调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老党大党的从严治党更有其自身规律。本文从“为何严治”“凭什么治”“从哪里治”“怎样严治”等四个方面,谈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从严治党规律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
一、对“为何严治”的探索
通过对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从严治党系列重要讲话的理论梳理和价值提炼,笔者认为,习近平对“为何严治”的认识十分深刻,他从兴党执政、人民立场、伟大事业等三个维度,来阐述“为何严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避免“两个迟早”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6月提出“两个迟早”论断。2013年6月25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的讲话中指出:“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纪律松弛、组织涣散,正气上不来、邪气压不住,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解决,那么我们党迟早会出大问题。”2013年6月28日,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再次强调:“如果管党不力、治党不严,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那我们党迟早会失去执政资格,不可避免被历史淘汰。这决不是危言耸听。”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习近平对为何严治的探索,根本落脚点在于避免党出大问题、避免党失去执政资格和不被历史淘汰,而直接起因在于要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
习近平的“两个迟早”论断,是对毛泽东的“赶考”论、邓小平提出的“中国要出问题,还是出在共产党内部”等重要论断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忧患意识的当代集中体现。习近平的“两个迟早”论断,一方面与以全面从严治党为统领思想相连,另一方面与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为整治对象相连,根本目的指向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永葆党的先进性。2013年习近平在西柏坡语重心长的说:“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2014年习近平在听取巡视组巡视情况汇报时讲话中指出:“从巡视看问题,再次印证了党中央对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判断,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十分紧迫”“巡视发现的问题再次印证了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判断”;“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任务尤为紧迫,是一场持久战。”这些精辟的分析和论断,进一步坚定了习近平把全面从严治党进行到底的决心。
(二)获得广大人民支持的需要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对人民的重要承诺,也是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重要政治宣言和重要的治国理政理念。习近平有坚定的人民立场,始终把人民群众装在心中,以切实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党内突出问题为己任。习近平在从严治党系列重要讲话中已表明了这一理念。当讲到各级领导干部决不允许搞特权时,他指出:“为什么要突出提出这个问题?就是因为群众对我们一些干部搞特权、耍特权意见很大。”当谈到反“四风”问题时,他强调:“为什么要聚焦到‘四风上呢?因为这‘四风是违背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是当前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也是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根源。”以上分析表明,习近平从严治党整治的党内问题,就是人民群众意见最大、深恶痛绝的问题。
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从严治党就是要赢得党心民心。习近平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习近平任总书记后不久,他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他后来在谈到为什么这么重视抓工作作风问题时指出:“工作作风上的问题绝对不是小事,如果不坚决纠正不良风气,任其发展下去,就会像一座无形的墙把我们党和人民群众隔开,我们党就会失去根基、失去血脉、失去力量。”因此,党要避免“两个迟早”,需要从严治党;只有从严治党,才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避免“两个迟早”与从严治党、获得广大群众支持息息相关,可谓互相联系、同向发展。
(三)领导开创伟大事业的需要
2012年11月15日,习近平在中共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说:“我们的责任,就是同全党同志一道,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切实解决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使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经过长期摸索而选择的道路,来之不易,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需要领导核心,开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更需要中国共产党这一坚强领导核心。正如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七次集体学习时所说:“要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推动党的建设,使我们党更好担负起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
人民的事业、国家的事业、民族的事业、党的事业,呼唤着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发展。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要在坚持不懈全面从严治党上有责任、有使命、有担当,通过持之以恒的奋斗,使党始终永葆先进性、纯洁性,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的保证。习近平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在这样的关键时期,全面从严治党更不能放松,全面从严治党只有进行时,没有休止符,也没有完成时。事实证明,全面从严治党,我们党就更加坚强有力,人民群众就会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我们的事业将无往而不胜。
二、对“凭什么治”的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对“从严治党,凭什么治?”这个问题有独到的见解,认为“凭什么治”应该有多选答案。因此,根据具体情况和不同发展阶段,习近平提出“依据党章从严治党”“就要靠严明纪律”“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等重要论断,为从严治党提供了现实可操作的依据。
(一)依据党章从严治党
早在习近平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他就指出:“党章对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路线和纲领、党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都作了明确规定,集中表达了党的政治主张,集中体现了党的整体意志,是把握党的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准则。”这句话体现了习近平对党章的认识,也反映了党章在党的建设中所起的作用。习近平任总书记后不久,发表《认真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一文,指出:“党章就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增强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做到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可见,习近平在强调党章在党内法规中的地位的同时,指出要使“学习党章,严格遵守党章”,成为党员干部的义务和庄严责任。2012年12月,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依据党章从严治党、依据宪法治国理政”,明确提出从严治党凭党章来治这一理念。从以上可见,依据党章从严治党,是习近平对“凭什么治”探索的重要结论,也为后来提出制度治党奠定了重要基础。
(二)就要靠严明纪律
习近平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习近平对如何严明纪律有深刻的认识。他指出,严明纪律,其一要严明政治纪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严明党的纪律,首要的就是严明政治纪律。党的纪律是多方面的,但政治纪律是最重要、最根本、最关键的纪律,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是遵守党的全部纪律的重要基础。政治纪律中最核心的就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中央权威。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的讲话中对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有详细的论述,他指出要重点做到五个方面,即必须维护党中央权威、必须维护党的团结、必须遵循组织程序、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必须管好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其二要加强组织纪律。习近平强调,民主集中制、党内组织生活制度等党的组织制度都非常重要,必须严格执行,并特别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习近平还提出,要严明组织人事纪律,对违反组织人事纪律的坚决不放过,对跑官要官、买官卖官的绝不姑息,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其三是遵守纪律无条件。习近平在严格遵守纪律方面有许多至理名言。如纪律是带电的高压线;纪律面前一律平等,党内不允许有不受纪律约束的特殊党员;遵守党的纪律是无条件的,要说到做到,有纪必执,有违必查,不能把纪律作为一个软约束或是束之高阁的一纸空文,等等。这些警言均是对严明纪律的最好诠释。
(三)靠教育,也靠制度
2014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这一论述科学阐明了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在从严治党中的辩证关系,既注重发扬思想建党这一我党优良历史传统,又成功地运用制度治党解决在新形势下党面临的各种问题,是对从严治党规律深刻把握的理论升华。习近平对“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的认识不仅于此,他在抓教育和制度方面都是有侧重点的。在教育方面,习近平告诫全体党员,不要轻视思想政治工作,思想认识一时解决了,不等于永远解决。习近平强调,理想信念教育是思想教育的重点;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思想和行动的“总开关”,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有“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总结。习近平认为,我们要坚持从教育抓起,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不断夯实党员干部廉洁从政的思想道德基础,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在制度方面,习近平认为,制度是起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作用的,特别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用制度管权管人管事,要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制度创新取得了重大成果,主要有《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2013年5月)、《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2013年5月)、《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2014年1月)、《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2014年6月)、《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2015年10月)、《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2015年10月),等等。
三、对“从哪里治”的探索
习近平对“从哪里治”有坚定的立场和鲜明的态度,对外以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来树立从严治党的形象,对内以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来修炼从严治党的“内功”,以中央政治局带头,抓住领导干部这一“关键少数”作为从严治党的重点对象,构建立体式多维度从严治党体系,进一步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
(一)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
早在1989年,习近平就对从严治党与作风问题有过精辟论述,他指出:“从严治党,最根本的是要通过肃正风气、恢复和发扬党的优良作风取得人民群众的信赖和拥护。”2014年10月,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听取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关于2014年中央巡视组第二轮巡视情况汇报时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党面临的最大风险和挑战是来自党内的腐败和不正之风。”这时,习近平把不正之风与腐败作为党的最大风险和挑战,足可见他对整治不正之风的重视。不正之风决非小事,其实质是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整治不正之风事关重大,其成败决定着人心向背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可以说,不正之风是执政党生死攸关的重大问题。首先,习近平以八项规定作为切入口和动员令开始整治不正之风。习近平任总书记后不久,他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八项规定剑指当下党内存在的不正之风,对调查研究、会议活动、文件简报、出访活动、警卫工作、新闻报道、文稿发表和勤俭节约等八个方面有明确的规定,特别有针对性,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其次,集中解决“四风”问题。习近平在2013年6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些问题还相当严重,集中表现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四风上。”2014年3月,习近平在河南省兰考县委常委扩大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抓整治‘四风就是起徙木立信的作用,抓就真抓,一抓到底。”此后,习近平还提出树立和发扬“三严三实”的作风。再次,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对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制度、会议公文制度、财务预算、核准和审计制度、选人用人专项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改革政绩考核机制、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保障制度、领导干部亲属经商、担任公职和社会组织职务、出国定居等相关制度规定等方面均提出了指导性意见,迈出了建立和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的重要一步。
(二)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
2014年10月,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内政治生活是党组织教育管理党员和党员进行党性锻炼的主要平台,从严治党必须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习近平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的理由,主要有:第一,党内政治生活决定了党员的形象、干部的作风。第二,党内政治生活是否严肃、认真,关系到班子强不强、有没有战斗力。第三,党的历史经验的证明。“党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严格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抓住了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这个关键点,也就抓住了解决党内矛盾和问题的钥匙。”因此,严格的党内生活,是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解决党内矛盾、加强党员干部党性的有效途径,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增强党的生机活力的重要措施。
习近平还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贵在经常、重在认真、要在细节,善于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一有力武器去解决党内矛盾,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党内民主生活会,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形式。习近平通过指导党内民主生活会,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在党内产生极大的反响。习近平用4个半天时间亲自指导河北省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在实践方面给地方党委从严开展党内民主生活会以有效的指导。习近平指导兰考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要求市县级民主生活会中领导干部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切实做好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示范效应。
(三)从中央政治局抓起,抓住“关键少数”
习近平强调:“打铁还需自身硬”;“各级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说到的就要做到,承诺的就要兑现,中央政治局同志从我本人做起。”2014年1月,习近平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怎么抓?就从中央政治局抓起,正所谓‘子帅以正,孰敢不正?上面没有先做到,要求下边就没有说服力和号召力。”习近平身体力行八项规定,拉开了新时期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序幕。习近平任总书记后第一次离京到深圳、广州等地调研期间,以身作则严格遵守八项规定;习近平在北京调研期间到庆丰包子店就餐,以实际行动践行八项规定,堪称率先垂范的典范。可以看到,习近平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方面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形象体现在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给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了极好的榜样,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党在新形势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需要全面从严治党来保证。全面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习近平明确指出:“党要管党,首先是管好干部;从严治党,关键是从严治吏。”2015年3月,习近平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中进一步强调:“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严管好各级领导干部。”习近平在从严治吏方面的探索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第一,严格选拔好干部,注重党员质量。2014年1月,中共中央印发《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把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关于好干部的标准及有关理念融入到制度中,科学制定选拔的程序,从源头上预防、遏制和治理用人腐败。2014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把发展党员注重质量的理念突显出来,保证干部的来源“根正苗红”。第二,科学制定考核干部的制度。2013年12月,中组部颁布《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纠正以往单纯以GDP衡量政绩的偏向,加大党建考核力度,对于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事业观等方面无疑具有积极的意义。第三,推动事前、事中严管干部。惩戒是属于事后严管干部,是从严管理干部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干部成长凝聚着党多年的培养,如果在事前、事中严管干部,就可以避免事后惩戒干部所带来的损失。如2014年1月,中组部印发《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办法(试行)》,就属于事前、事中严管干部的制度。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印发《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也属于事前、事中严管干部的典型制度。这些事前、事中严管干部的制度,重点突出日常工作生活中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约束和警示,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实质性成效。
四、对“怎样严治”的探索
“怎样严治”是深化把握从严治党规律的核心内容。习近平对“怎样严治”的探索,集中在落实从严治党责任、发挥人民监督作用和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等方面。
(一)落实从严治党责任
习近平强调:“历史和现实特别是这次活动都告诉我们,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在落实从严治党责任上,习近平认为重点要抓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党委书记是从严治党的第一责任人。2013年6月,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党要管党,首先是党委要管、党委书记要管。党委书记要在其位、谋其政,履行好第一责任人职责。”党委书记在从严治党过程中既要挂帅又要出征,不仅要管好自己,而且还要管好班子,带好队伍。习近平指出:“对各级各部门党组织负责人特别是党委(党组)书记的考核,首先要看抓党建的实效,考核其他党员领导干部工作也要加大这方面的权重。”随后,中组部就印发了《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这一理念贯穿其中,取消以往的主要以GDP排名论政绩的做法,把党的建设的实际成效纳入到干部考核指标之中。第二,党的重要职能部门的主要职能就是管党治党。党的重要职能部门包括党的纪检、组织、宣传等部门。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和执行党纪的职能部门,主要承担着从严治党的监督和检查责任;组织部门承担着建党的职能,也担负着治党的职责。中央要求组织部门要把对“一把手”的监督、管理作为重中之重;宣传部门发挥着思想建党的作用,这也是从严治党不可缺少的功能。
(二)发挥人民监督作用
习近平指出:“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智慧和力量,从严治党必须依靠人民。”党员、干部身上有问题,群众是第一时间能发现问题、看得最清楚问题,对解决问题最有发言权。毛泽东用“人民监督”来回答“窑洞对”,也正是基于此考虑。因此,全面从严治党,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发挥人民的监督作用,让人民支持和帮助我们从严治党。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密切联系群众这个优势是我们党独有的。运用和发挥好这个优势,党就会始终保持生机活力,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和挑战。
发挥人民群众监督作用,必须有其平台和渠道。习近平指出,让人民支持和帮助我们从严治党,要注意畅通两个渠道:一个是建言献策渠道,另一个是批评监督渠道。拓宽建言献策渠道和健全批评监督渠道,关键在人,在制度。一方面,各级党员干部要牢固要树立人民至上的思想,要有走下去听取群众意见的习惯,注意获得人民真实想法的艺术和方法。只有身挨身坐、心贴心聊,才能获得群众认同,才能得到群众的真知灼见。只有虚心听取任何批评意见,用平常话与人民交流,化解矛盾,接受监督,自觉改正工作中的缺点,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另一方面,从制度构建、制度创新、制度变革和制度落实等方面,健全建言献策渠道和批评监督渠道,尤其保证人民拥有安全畅通的举报渠道,彻底解决人民批判监督后顾之忧,人民才会放心大胆建言献策、批评监督,党才会及时发现问题,获得真知灼见的好建议,得到源源不断的力量源泉。
(三)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
习近平指出:“从严治党,惩治这一手决不能放松。”“老虎”“苍蝇”一起打。惩治没有上线,也没有下线。“国家级”官员周永康、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人因严重违纪违法受到惩处,下到基层干部或因腐败或违法八项规定等受到惩治。到2014年底,全国给予党纪政纪处分的人40多万,移送司法机关处理的涉嫌犯罪者2万多人,其中中央决定立案查处中管干部84人。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五次全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从这两年查处的案件和巡视发现的问题看,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主要是在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上还没有取得压倒性胜利,腐败活动减少了但并没有绝迹,反腐败体制机制建立了但还不够完善,思想教育加强了但思想防线还没有筑牢,减少腐败存量、遏制腐败增量、重构政治生态的工作艰巨繁重。”基于此考虑,习近平始终认为必须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针对随着反腐败力度不断加大而产生的“裸官”现象,党中央及时出台治理“裸官”的政策和制度,并加大追捕海外潜逃的腐败分子的工作,形成强大的威慑力。
基于以上考察,我们认为,习近平对中国共产党从严治党规律的探索,集中体现在“为何严治”“凭什么治”“从哪里治”“怎样严治”等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是紧密结合的整体,是集中体现当代中国共产党人探索从严治党规律的结晶,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规律理论,对中国共产党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坚强领导核心保证。掌握规律,尊重规律,在实践中才不会“头破血流”,才会少走弯路。正如习近平所说:“深刻认识到了一些从严治党规律,这些都要继续运用好”;“增强从严治党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实效性,使从严治党的一切努力都集中到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上来,集中到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上来。”因此,我们只有深入把握从严治党规律,尊重从严治党规律,从严治党才会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