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必“无语凝噎”,让情意“满血”

2016-12-09 12:40李凤成
意林·作文素材 2016年22期
关键词:抒情散文墨香书页

李凤成

抒情散文是以“情”做支撑的散文分支。2014年江苏省先于其他考区在《高考(语文)考试说明》中的作文部分明确提出“能写记叙类、议论类和抒情类文章”的新要求,给予了“抒情散文”正式名分,可谓“顺时而化”,而这种革新对全国的作文命题也产生了重要影响。从全国各中高考考区多年的写作实践来看,每年都有一批优秀的抒情文让阅卷者大方地给出高分。笔者翻阅了2016年度多本中高考优秀作文编选图书,发现抒情散文在各种优秀作文中占比百分之十左右。这样的文体占比一方面说明抒情散文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青睐;另一方面也说明这种文体对于很多学生而言,还是不能完全驾驭的。

在我们同学笔下,抒情散文的写作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抒情不自然”。所谓“不自然”就是指:全文情意不畅,多种情思一盘散沙;情感过分含蓄,变成了“冰山体”;情感虚伪,要么是“掺水的泪”,要么是“假意的笑”;少年作老态,颓废偏执,老气横秋。

那么如何在有了好素材之后,调和好抒情、记叙、议论、描写这四味作料,烹制出“卖相极佳”的抒情散文来呢?笔者以为可以借助“横”“纵”这两位“大厨”。“横”作“经”,“纵”作“纬”来结构全文。“横”的技巧包括:“选”与“染”;“纵”的技巧包括:“连”“散”和“收”。下面我们具体来谈。

一、疏影横斜水清浅——选好“动情点”

情贵乎真。所谓“动情点”,是指一篇文章中让读者感动的真挚情意。优秀的抒情散文的共性就是擅长选择“动情点”。通常,以下几处是作者不遗余力加工的地方,作者常常在这些地方综合使用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来打造情意的“沸点”:

第一,在自我感动处。一篇抒情散文想要打动他人,首先就得感动自己。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你自己都感动不了,怎么指望感动他人呢?在写作史上,有个著名的事例就是法国作家小仲马创作小说《茶花女》,在写到茶花女玛格丽特眼含热泪、怀着未实现的愿望辞别人世的时候,自己也禁不住号啕大哭。可以说没有小仲马的真情投入,就不会有《茶花女》这部传世名作。

第二,在“大爱”处。所谓“大爱”,首先是指爱人民、爱社会、爱国家的崇高的爱,那些为人民、为社会、为国家做出牺牲的人们,哪一个不是感天动地?其次是指那种为了让他人生活得更好而自己做出巨大牺牲的爱。

“大爱”就会令读者有“大感动”。

【片段示例】

我曾在一本又一本的书中,从一页又一页泛黄的纸上,看到一个满目疮痍的民族饱经忧患,历经风雨,从屈辱与苦难中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那泛黄的书页,奏响时代的强音,如黄钟大吕,响彻寰宇,让我内心空灵,充满智慧,敢于直面历史,正视兴衰。(2016年天津高考满分作文《轻翻纸上岁月,跨越青春流年》)

【运用点拨】在该文段里,考生以抒情为主要表达方式,在字里行间呈现自己读书时的情感波动,全文的主旨在这里升华到国家与民族层面,喊出了最强音。

第三,在“大喜大悲”处。明代戏剧家李开先在《宝剑记》中写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要想自己的抒情性散文有“冲击力”,就可以写“大喜大悲”,当然此种倾向不是抒情散文的常态。中高考中一些“至情”之文就是抒发“大喜”与“大悲”的。

【片段示例】

我哭得撕心裂肺,跪倒在灵柩旁,呆呆地盯着地面,看着溢出眼眶滴在地上晕出的梅花黯然神伤,泪水盈满我的双眼。奶奶走过来,按了按我的肩,示意我随她去里屋。随后递给我一个小包,那是一个用层层手帕包着的物件,我认得,那是太奶奶经常别在衣襟上的手帕,是无瑕的白。

我忍着泪,用几近颤抖的手层层揭开,最里层赫然躺着一只玉镯。无瑕,细腻,似是有灵气一般闪着雅致的光。“这是你太奶奶传给你的,你是咱们家的长曾孙,你太奶奶疼女孩,说玉镯能保佑你永不再受苦……”是的,太奶奶喜欢男孩,我从不曾和太奶奶亲近过,可太奶奶,“临终前,她还在喊你的乳名……”

高山流水曲,此意付潇湘,竹摇弦外泪,孤枕夜来香。若有魂灵,别无他求,太奶奶,我只求能把我的牵挂种在您的身旁,伴您长久入眠!(2016年安徽阜阳中考优秀作文《你是我最牵挂的人》)

【运用点拨】语段抒发了太奶奶逝世后,自己的悲伤悼念之情,在记叙、描写、抒情兼用下,可谓字字含情,句句真切,无法不令读者动容。

二、借一双俊眼传出来——会“染一染”

有了“动情点”,你可以直接摄于笔底,但最好将“动情点”再“染一染”,因为“好菜不怕油多”。所谓“染”,原本是清代文学家刘熙载在《艺概》中评论宋代词人柳永作词技巧之语,是指词人在点明某种情感之后,运用景物来渲染烘托所点明的情感。如《雨霖铃》中词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就是在点明了“伤离别”的情感后,用秋天的萧瑟肃杀来渲染,使得伤感更加浓重。具体到抒情散文的写作中,“染”是指直抒胸臆后的景物渲染。景物的色彩冷暖是与作者的情感倾向一致的。在作者的“有我之境”里,一花一叶,都在摇曳生情。

根据作者表达情感的倾向,“染”具体有两种做法:一是用明媚多彩的景物烘托正向情感;一是用清冷黯淡的景物烘托负向情感。

【片段示例1】

我想告别灰暗,绽放绚丽的模样……

当朝霞还未铺满朦胧天际,我们收拾好行囊,踏歌启程,去追求梦中那高山流水般的美景;当繁星缀满深蓝的天幕,我们疲惫归来,两颊仍挂着阳光般的微笑。(2016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背起行囊,行走远方》)

【运用点拨】该文段中,作者在明确表明自己的决心——告别灰暗后,用了“朝霞”“高山流水”“繁星”这些美景来渲染自己决心的“豪壮”,“染”得有味。

【片段示例2】

高处不胜寒。

匆匆去了,万事皆休。她的美丽已随大唐而逝,如今只留下荒冢草青青,还有墓碑尚未风干的眼泪。冷冷的唐月,凄凄的唐风……(2016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闭口若悬河》)

【运用点拨】该文在诸多考生的作文中让人眼前一亮。最终该文以情感激越、风格厚重、结构严密而获得满分。在示例文段中,作者在前段点出了“寒”字,这个“寒”实是一代女皇的“心寒”。接着作者选择了色彩黯淡的景物渲染“心寒”,如荒冢、野草、冷月、凄风,十分有感染力。

三、接叶连枝千万绿——会“连”

如果说以上“选”“染”是着眼于打造情意满满的段落的“横”的技巧而有可能使文气不畅的话,那么“连”就是使得文章流畅的“纵”的技巧了,它做好“照应关联”,使得情感的出现不突兀。

“连”有两种做法:一是递进接力,文章由小情到大情,如老舍的名篇《想北平》,就是先写自己对北平的爱,接着将对北平的爱递进为对母亲之爱,最后将对北平的爱递进为对祖国的爱与忧患之情,情感逐渐强烈;一是并列叠加,文中的多种情感并列出现,文中的情合起来才完整,如乌拉圭著名女诗人胡安娜·伊瓦沃罗的散文名篇《清凉的水罐》,文中有象征简单的清凉水罐,象征自由生活的蝴蝶,象征童年生活的葡萄架,象征对生命光亮渴望的向日葵。它们一起抒发了这样的情感:不要在复杂的现实中徘徊太久,简单朴实才快乐啊!

【片段示例1(递进接力)】

昨日之时,你教我草长莺飞,细雨朦胧。

今日之时,我教你细数花名,测天看云。

……

很感谢你,带我去看荷赏雨,让我亲近自然,获得感性认识;现在,我带你去看荷花成片,给你数数荷花的药效,让我们理性认识自然,不必遗憾。

我们,去看花海成片,细数花名。(2015年广东

高考满分作文《带你去看花海》)

【运用点拨】文段中的“昨日”指小时候外婆照顾作者的时候;“今日”指作者长大后照顾外婆,这种“乌鸦反哺”的“递进接力”,容易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

【片段示例2(并列叠加)】

我的青春自有我的范儿,自信满满的范儿,骄傲勇敢的范儿,大胆真诚的范儿。没有人能够瞧不起你,如果你有不平凡的青春。因为你不仅理解青春的奋斗,也可以在奋斗中完成青春的使命。我的青春自有我的范儿。(2015年天津高考满分作文《青春范儿》)

【运用点拨】该文中三种青春范儿不可替代,作者“并列叠加”式地一一写来,文末再次并列叠加,突出文章的中心。

四、雨散云收月正明——会“散”会“收”

“散”与“收”属于结构上“纵”的技巧。“散”具体指作者在组材入文时,材料可以自任意时空而来;“收”指作者以“情感线索”来统领文中素材。

“散”的具体做法是“倒溯法”,即作者根据自己想要表达的情感,从自己的经历见闻中寻找任意相关的情感附丽物。这种方法是受到英国诗人西格里夫·萨松的启发。这位英国诗人有两句被世人熟知的经典诗句:“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两句诗给我们揭示了这样的道理: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是丰富的、神秘的。既然如此,我们不妨聚焦自身,演绎“自我”的“精彩”!在具体使用“倒溯法”的过程中,写作者要像写生般记录内心的风景,为“纵”的使用打好基础。

“收”的具体做法可以是“草蛇灰线法”,即作者在看似毫无联系的材料之间,反复使用同一词语,多次交代某一特定事物,暗伏一条或几条“情感线索”,贯穿于情节之中,它们能够使文章严密。“收”还可以是“点亮法”,即作者在材料后明确地表明情感。“散”与“收”这一相反的思维过程,是自己跟自己“较劲”,而这一过程是一种能激发自身潜力与创造力的“妙法”。《射雕英雄传》中老顽童的绝招“左右互搏”不就是自己的左手和右手较劲而创造出来的吗?

【片段示例】

花开花落,云卷云舒。肥皂水里吹出一串串绚烂的泡沫,在阳光里变幻着五彩的颜色。呵一口气,轻轻托住这晶莹的泡沫。是否,小美人鱼在里面眨着眼睛招手,留下一个甜美的笑靥?手拍水溅出水花朵朵,是否,在蔚蓝如矢车菊花瓣一样的海底,清澈如气泡的人鱼公主也这样无忧无虑地度过童年?带着彩色插图的墨香轻轻将泡沫萦绕,从远方悠悠而来。只是当人鱼看到了王子,只是当瞬间凝成了永恒,波涛开始汹涌。泡沫越吹越多,清风徐徐,在氤氲着墨香的童年时光里,向着阳光飞去……

呷一口清茶,在雨后晴空下静静凝思,阳光此时也正好,镀上了一层明暗适度的金光。树叶刷刷摇曳,漾起一顷碧波。墨香袅袅一路走来,在书卷里耕耘春秋,在时光里浅吟低唱,润墨描景,执笔写心。(2016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墨香幽幽,氤氲韶华》)

【运用点拨】两个文段,前用“散”,后用“收”。用“散”的段落写作者深深陷入一场梦幻,思绪在时空里漫散。他穿越时空回到童年。在作者美好的想象里,他的童年时光不那么真切而显得如梦如幻,美丽动人。

用“收”的段落,将作者的思绪又拉回现实,作者结束了时空神游,以“墨香袅袅一路走来,在书卷里耕耘春秋”的句子收拢前文“散”的部分,从而使全篇文章显得严丝合缝、情意流畅!

总而言之,抒情散文是一块尚未有很多人登上的“新大陆”,选择她,是不是大有可为呢?当我们情动于中、思接千载,我们却“无语凝噎”,终究是件憾事。学会用“横”打造情真意切的文段,用“纵”使文段拧成一股绳。如此,我们就能激活抒情散文的“奇经八脉”,让情意“满血”!

【佳作赏析】

轻翻纸上岁月,跨越青春流年

□一考生

折纸一翻,时代翩跹而过,科技如骏马奔驰而来,于书山稗海中沉潜含玩,打开阅读的七彩大门。然而我并不倾慕各种琳琅满目的开拓,始终坚持着从纸质阅读中磨墨温书,邂逅真情与感动。

轻翻纸上岁月,爱上那浅浅的铅字。

最爱月华如水,云淡风轻时,伸手抚上那灵动的文字,看它们好似竹书上争鸣的百家,好似龟背上镌刻的花纹,好似瓶底汉隶仿前朝的飘逸,一个个方块字却深藏历史的流芳和贤者的智慧。我曾在《培根随笔》中发现一句话:“厄运并非没有许多安慰和希望,幸运并非没有许多恐惧与烦恼。”这两排铅字就这样牢牢系在我灵魂的垂丝、生命的页签上。于是当我学场失意时,并未一蹶不振,反而涅槃浴火,期待重生;而当我好运不断时也并未得意忘形,反而未雨绸缪,不遗余力。那浅浅的铅字,凝聚时光的智慧,让我锐意进取,牢记心间。

轻翻纸上岁月,爱上那淡淡的墨香。

最爱翻开书扉页的一刹那,墨香就会流溢开来。那窖藏的厚重与清新,似乎把时光酿得回味悠长,带来了年代特有的芬芳。我曾品味《千年一叹》,当读到余秋雨先生从希腊到尼泊尔的贴地穿行时,空气中弥散的墨香,似乎把我带到那年那日,他行走的痕迹和虔诚的朝拜,轻易击溃我心灵的防线;他品论人生和朝见的历史,逐渐填补了我的肤浅空白。这份淡淡的墨香,沉淀岁月气息,让我身临其境,近在咫尺。与古人并肩,与岁月齐步。

轻翻纸上岁月,爱上那泛黄的书页。

最爱四下寂静,悄然无声,听书页被翻动时留下碰撞历史、叩问灵魂的巨响。我曾在《骆驼祥子》中看到一个鲜活的生命从善良真诚走向行尸走肉,唯有在泛黄的书页中留下挥之不去的落寞的影子。我曾在《阿Q正传》中看到一个麻木的灵魂从愚昧无知走向生命的终点,唯有在泛黄的书页中留下难以磨灭的民族的耻辱。我曾在一本又一本的书中,从一页又一页泛黄的纸上,看到一个满目疮痍的民族饱经忧患,历经风雨,从屈辱与苦难中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那泛黄的书页,奏响时代的强音,如黄钟大吕,响彻寰宇,让我内心空灵,充满智慧,敢于直面历史,正视兴衰。

时光燃香,白驹过隙,现代化的阅读方式琳琅满目,目不暇接。我唯爱纸上阅读,爱它那浅浅汉字、淡淡墨香和泛黄书页,采撷它的与众不同。这份传统我会继承下去,直至漫长。

轻翻纸上岁月,跨越青春流年。唯愿:一书,一人,一青春,常在。

点评:1.散收并用,结构圆融。文章在首段表明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自己仍热爱纸上阅读之后,主体部分采用了“并列叠加”的结构模式,即:爱“铅字”;爱“墨香”;爱“泛黄的书页”。在收束的尾段又将前面各段并列的内容总结为“我唯爱纸上阅读,爱它那浅浅汉字、淡淡墨香和泛黄书页,采撷它的与众不同。这份传统我会继承下去,直至漫长”。散收并用,结构完整。

2.素材丰富,散得精彩。文章调用素材精准熟练:从《千年一叹》的“厚重”“虔诚”,到《骆驼祥子》的“落寞”,再到《阿Q正传》的“民族耻辱”,都与书有关,可见作者深厚的积累。

猜你喜欢
抒情散文墨香书页
孕出墨香乐育人
知是荷香慢墨香 从「青藤白阳」到海上画派
你听,从书页吹来了春天的风
抓依附之巧教好抒情散文
墨香
浅析苏教版初中《语文》抒情散文类文章的语文味
两行文字书心迹 数载春秋伴墨香
中外抒情散文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