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玉松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6.16.139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儿童糖尿病患者接受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 方法 根据2012年3月—2013年5月该院的60例1型糖尿病患儿来进行研究分析,将这些患儿进行分组,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为30例,对两组患儿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抑郁焦虑评分情况,对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为(5.25±0.51)mmol/L、餐后2 h血糖为(7.16±0.77)mmol/L、抑郁得分为(13.2±3.8)分、焦虑得分为(7.2±1.8)分、糖化血红蛋白为(7.59±1.4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积极引入护理干预,除了能够让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水平稳定降低之外,对病情的恶化具有控制效果,而且对患儿的心理状态具有调整作用,患儿的心理状态稳定,能够正常和同龄儿童进行交流,融入群体生活,对其心理健康成长帮助非常大,临床中应该推广使用。
[关键词] 糖尿病;儿童;护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6)08(b)-0139-02
目前肥胖儿童数量较多,很多的有不少的患儿都患有糖尿病[1-2]。根据研究显示,目前临床中的糖尿病儿童数量在5%左右[3]。儿童糖尿病患者临床中治疗不及时,其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体型肥胖还会让患儿的心理受到压力,被同龄儿童排斥,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4-6]。目前该院对糖尿病患儿进行了治疗和护理干预,患儿的血糖水平控制稳定,有效降低了并发症几率,对患儿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2012年3月—2013年5月该院的60例糖尿病患儿来进行研究分析。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龄4~15岁,平均7.9岁。所有患儿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制定的儿童糖尿病诊断标准予以确诊。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15岁,平均7.8岁,空腹血糖(11.23±5.67)mmol/L,餐后2 h血糖(17.35±4.06)mmol/L;对照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4~15岁,平均7.9岁,空腹血糖(11.32±5.13)mmol/L,餐后2 h血糖(17.22±4.36)mmol/L。两组患儿的一般性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接受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有以下护理内容。
①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儿童糖尿病患者的体型多数都属于肥胖,生活中可能会受到其他孩子的排斥和嘲笑,对其心理产生了较大的压力,所以医护人员应该对患儿的自尊心给予维护,保持亲切,鼓励患儿遵医嘱治疗,让他们的自信心得到激发,能够配合医护人员工作,对患儿家属进行教育指导,提升他们的护理能力,做好儿童的护理工作。
②饮食控制。饮食是儿童糖尿病发病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了避免患儿病情的恶化,防止降低治疗效果,需要对其饮食进行控制。因为家长对患儿的溺爱,导致了他们的饮食没有节制,所以需要同时对家长进行教育和指导,让他们科学合理的为患儿提供饮食。饮食搭配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比例控制在2∶5∶3最佳,不要给患儿提供高脂肪、高糖的食物。
③酮症酸中毒护理。如果患儿出现了酮症酸中毒症状,应该要尽快为患儿建立静脉通道,使用胰岛素进行输液治疗,及时的控制血糖水平,调整中毒状态。使用0.9%氯化钠溶液能够有效改善脱水酸中毒情况,输液的时候要求平稳注射胰岛素,能够让患者的血糖稳定下降。
④低血糖患儿护理。为患儿使用的胰岛素如果过量或者饮食摄入不足就会引起低血糖症状,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后应该让其平卧,补充糖水。视情况静注50%葡萄糖液。
⑤其他护理为了防止感染,要为患儿进行进行个人清洁,保持身体的洁净,避免感染情况发生。如果有感染的情况出现,应该使用针对性的处理措施,部分患儿会因为感染而导致排尿障碍,因此要会患儿的相关部位进行清洁。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儿接受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 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等进行记录。使用La Greca编制的儿童社交焦虑症状量表用于评估儿童社交焦虑情况。该量表共10个问题,总分20分,得分越高,代表患儿社交障碍越突出。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测定儿童的抑郁情况。如果得分>17分(含),则为抑郁。
1.4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抑郁和焦虑情况比较
经过治疗和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抑郁得分和焦虑得分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现在社会中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开始有低龄趋势[7-8]。尤其是计划生育对家庭的影响,让家长对独生子女过度溺爱,儿童的饮食和生活不规律,导致了糖尿病发病率激增。和成年人比较起来,儿童患儿除了身体承受痛苦之外,心理上也有很大的压力,受到同龄儿童的排挤,所以不利于其正常的生长[9-11]。
目前,该院对糖尿病患儿进行了治疗和护理干预,对治疗效果进行观察研究,关注患儿的身心双方面发育和成长情况。在此次研究中,接受护理干预的糖尿病患儿,其空腹血糖水平平均是(5.25±0.51)mmol/L,餐后2 h血糖水平平均是(7.16±0.77)mmol/L,整体血糖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使用汉密尔顿评分表来分析患儿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后,结果显示,观察组平均焦虑评分(7.2±1.8)分,平均抑郁评分(13.2±3.8)分,相比治疗前有了显著的改善,患儿的心理状态比较稳定,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患儿的平均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7.59±1.46)%,对照组为(10.13±2.57)%,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观察组的整体治疗效果和心理状态改善情况要比对照组优秀,护理的效果更加突出。此次研究结果和张桂香[7]的相关研究结果相符合,在她的研究中,护理干预B组患儿的血糖控制情况比常规护理A组的效果要优秀,并且焦虑评分和抑郁评分也是B组优秀,所以她得出结论,糖尿病患儿接受治疗的时候,应该采取护理干预措施,这样既能够让患儿的血糖水平控制稳定,又能够对患儿的心理状态平衡提供帮助,有助于患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根据该文探讨分析,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儿的治疗效果突出,能发挥出较好的作用。积极引入护理干预,除了能够让糖尿病患儿的血糖水平稳定降低之外,对病情的恶化具有控制效果,而且对患儿的心理状态具有调整作用,患儿的心理状态稳定,能够正常和同龄儿童进行交流,融入群体生活,对其心理健康成长帮助非常大。临床中护理干预的意义重大,因此应该推广该种护理模式,而且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护理步骤和内容,总结护理经验,让其能够不断发展,发挥更大的价值,对儿童的身心健康起到保护效果。总而言之,对于儿童糖尿病患者应该要采取积极的护理干预措施,这样才能够预防患儿的病情恶化,对其健康产生严重危害,合理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儿的病情控制和改善,避免其出现各类合并症状,甚至危及生命,所以临床中可以对该护理措施进行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祁丽华.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影响的研究[J].医学信息,2011,25(5):1834.
[2] 魏梅,陈焕娣,谭静,等.延续性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广东医学,2013,34(9):1473-1475.
[3] 饶颖真,沈春谨.糖尿病患者生活方式调查与护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3,16(6):1009-1011.
[4] 李胜平,苏丹.儿童糖尿病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3,8(15):226-227.
[5] 吴临爱.儿童糖尿病的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2, 10(28):298-299.
[6] 洪党云,朱冬兰.儿童糖尿病患者的特点及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专科版,2012,11(2):42-43.
[7] 张桂香.护理干预对儿童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3):98-99.
[8] 杨在莲.综合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效果评价[J].中国保健营养,2012,23(11):4243-4244.
[9] 阎冰梅.浅谈新时期儿童糖尿病心理特征及其护理[J].中国保健营养,2013,24(4):1836.
[10] 刘德岩,王瑞.护理干预对II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2,23(10):3910-3911.
[11] 奚齐红,武承荣,倪建萍,等.2型糖尿病社区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科学,2011,1(5):27-29.
(收稿日期:2016-05-26)